海外探客: 这2家韩企或被罚350亿?韩方开始帮助白宫剿杀大国的尖端产业
2018-12-01 08:47:26
一场“无声的战争”早已打响,现在进入争夺阵地阶段。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白宫正在考虑针对大陆留学生采取新的背景调查和设定新的限制措施。如果新规通过,那么以后从通讯记录、社交平台的个人账户都将被纳入审查范围,美方将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来验证留学的真实意图。

在2018年6月,美方缩短了在航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签证有效期,时间从5年骤降为1年。白宫表示,此举是为了遏制产权风险和间谍行为。美方还准备向相关学术负责人提供培训,教会他们侦测所谓的“网络盗窃”行为,确保美国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1月19日,美方建议在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等14个领域实施出口管制。此外,美国借经贸大战的掩护封杀大陆的高科技产业,除了中兴通讯外,福建晋华也遭打压,生产受到重创,供货暂停。据英媒报道,美国还考虑把大陆监控设备生产商海康威视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并禁止美企向其提供芯片。
紧随美国之后的是韩国。11月29日韩方宣布,将起诉“尖端科技”公司的1名主管和8名雇员,因为他们涉嫌以155亿韩元(约合1385亿美元)的价格向大陆公司出售三星显示器公司的相关图纸。而这些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资料是三星显示器公司用时6年投入1500亿韩元才取得的成果,系韩国的“核心技术”。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显露出韩方的真实态度就是切断一切技术转移的渠道。长期以来,韩国一直努力维持对大陆的技术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日渐缩小,让韩方陷入焦虑,于是就开始使出这种阴招。
在韩国太阳能产业位列第3的现代重工绿色能源近日宣布低价生产线停工,主要原因就是难以抵抗大陆太阳能企业的攻势。由于韩企的单价普遍高出大陆产品10%——20%,2017年韩国有将近10家太阳能面板企业倒闭,2018年的形势也不乐观。因此韩方今后将集中力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和高效能面板。据韩方统计,在其国内的太阳能面板市场里,国产货的比重从2014年的接近83%降至2018年9月的67%,国际上很多客户为了降低成本和维系订单,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大陆产品,这或许是韩国市场也不断“沦陷”的重要原因。

更让韩方担忧的是,最大一棵摇钱树也面临罡风。据韩媒11月21日报道,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国美光在2018年5月31日遭到大陆方面的调查。如果这三家公司被判定涉嫌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力,将各被征收25亿美元罚款(以2016年之后的芯片销售额为基数)。其中,2家韩企(三星和海力士)将被罚50亿美元(近350亿人民币)。11月16日,相关调查取得了大量证据,而韩方对此几乎无计可施。2017年,韩国对华出口了近18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芯片占比超过25%,达到463亿美元,也是顺差的最大来源。韩国内部由此出现了批评青瓦台软弱无能、消极应对的声音。
除了直接维护秩序外,竞争对手还在实施弯道超车战术。11月29日,大陆方面传来消息,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宣布“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项目已经通过验收,成为全世界第一台利用紫外光源实现22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核心,尖端光刻机领域一直被荷兰ASML公司所垄断。该公司的EUV光刻机使用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加工极限为7纳米,不仅价格达到3000万,还必须在真空下使用。目前,使用深紫外光源的光刻机成为主流,分辨极限为34纳米。而进一步提升分辨率需要多重曝光等技术,成本昂贵。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的光刻机在加工方面结语深紫外级和极紫外级之间,解决了不少用户的痛点。
拥有超分辨光刻镜头、精密间隙检测、高深宽比刻蚀等多个核心专利的光电研究所保证“技术完全自主且可控,在超分辨成像光刻领域已经渐渐处于领先位置。”而自主设计制造的“华睿2号”芯片横空出世,不仅是“国家队”的高调展示,还树立了对国货的信心。
从目前来看,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依然是巨无霸,无论在生产设备、芯片设计软件还是芯片架构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甚至韩国在90年代接受美国的制造技术转移之后,都能在存储芯片领域(DRAM和NAND)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况且,在自主架构、芯片设备(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硅圆晶材料生产、制造技术、封测技术这一超长产业链里,还有不少领域依然难以望其项背。而西方国家通过低价倾销、大打“专利战”等手段拼命扼杀竞争对手发展相关产业。再加上“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很多国内厂商很难获得先进设备。

唯一欣慰的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更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决心。发展半导体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子、分离器和传感器)就是21世纪的“两弹一星”工程,必须倾全国之力才能逐步打破西方垄断。如今,在美国供应链体系下一直吃香喝辣的韩国人再也坐不住了,并非因为竞争对手应足够强大,而是他们看到了未来的趋势。现在韩国人已经开始帮助美国“剿杀”东亚大国的高科技产业,因为他们明白,大水一来,可能只淹到美国人的胸口,却会让供应链中下游的国家没顶。韩国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韩国8个核心产业里有7个将在3年后会被竞争对手压制,从半导体、石化、船舶、汽车、钢铁、显示器等都会落于下风,唯一还能占据优势的恐怕只有船舶制造。而失去7个方面的产业优势之后,韩国恐怕只能接受成为亚洲二三流国家的命运。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残酷的国际竞争。大国的存储芯片怎能受制于一个曾经的藩属?韩国感觉到了这种压力,却不愿放弃本不属于自己的地位,反而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遏制邻国的高科技产业。夏虫不可以语冰,在全球建立“红色供应链”之后,这些小角色将重新回到属于它们的角落。(完)
近日,据路透社报道,白宫正在考虑针对大陆留学生采取新的背景调查和设定新的限制措施。如果新规通过,那么以后从通讯记录、社交平台的个人账户都将被纳入审查范围,美方将搜集尽可能多的资料来验证留学的真实意图。
在2018年6月,美方缩短了在航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签证有效期,时间从5年骤降为1年。白宫表示,此举是为了遏制产权风险和间谍行为。美方还准备向相关学术负责人提供培训,教会他们侦测所谓的“网络盗窃”行为,确保美国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1月19日,美方建议在芯片、量子计算、机器人等14个领域实施出口管制。此外,美国借经贸大战的掩护封杀大陆的高科技产业,除了中兴通讯外,福建晋华也遭打压,生产受到重创,供货暂停。据英媒报道,美国还考虑把大陆监控设备生产商海康威视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并禁止美企向其提供芯片。
紧随美国之后的是韩国。11月29日韩方宣布,将起诉“尖端科技”公司的1名主管和8名雇员,因为他们涉嫌以155亿韩元(约合1385亿美元)的价格向大陆公司出售三星显示器公司的相关图纸。而这些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资料是三星显示器公司用时6年投入1500亿韩元才取得的成果,系韩国的“核心技术”。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显露出韩方的真实态度就是切断一切技术转移的渠道。长期以来,韩国一直努力维持对大陆的技术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日渐缩小,让韩方陷入焦虑,于是就开始使出这种阴招。
在韩国太阳能产业位列第3的现代重工绿色能源近日宣布低价生产线停工,主要原因就是难以抵抗大陆太阳能企业的攻势。由于韩企的单价普遍高出大陆产品10%——20%,2017年韩国有将近10家太阳能面板企业倒闭,2018年的形势也不乐观。因此韩方今后将集中力量生产太阳能电池和高效能面板。据韩方统计,在其国内的太阳能面板市场里,国产货的比重从2014年的接近83%降至2018年9月的67%,国际上很多客户为了降低成本和维系订单,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大陆产品,这或许是韩国市场也不断“沦陷”的重要原因。
更让韩方担忧的是,最大一棵摇钱树也面临罡风。据韩媒11月21日报道,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国美光在2018年5月31日遭到大陆方面的调查。如果这三家公司被判定涉嫌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力,将各被征收25亿美元罚款(以2016年之后的芯片销售额为基数)。其中,2家韩企(三星和海力士)将被罚50亿美元(近350亿人民币)。11月16日,相关调查取得了大量证据,而韩方对此几乎无计可施。2017年,韩国对华出口了近18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芯片占比超过25%,达到463亿美元,也是顺差的最大来源。韩国内部由此出现了批评青瓦台软弱无能、消极应对的声音。
除了直接维护秩序外,竞争对手还在实施弯道超车战术。11月29日,大陆方面传来消息,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宣布“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项目已经通过验收,成为全世界第一台利用紫外光源实现22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业的核心,尖端光刻机领域一直被荷兰ASML公司所垄断。该公司的EUV光刻机使用13.5纳米的极紫外光源,加工极限为7纳米,不仅价格达到3000万,还必须在真空下使用。目前,使用深紫外光源的光刻机成为主流,分辨极限为34纳米。而进一步提升分辨率需要多重曝光等技术,成本昂贵。中科院光电研究所的光刻机在加工方面结语深紫外级和极紫外级之间,解决了不少用户的痛点。
拥有超分辨光刻镜头、精密间隙检测、高深宽比刻蚀等多个核心专利的光电研究所保证“技术完全自主且可控,在超分辨成像光刻领域已经渐渐处于领先位置。”而自主设计制造的“华睿2号”芯片横空出世,不仅是“国家队”的高调展示,还树立了对国货的信心。
从目前来看,美国在半导体产业依然是巨无霸,无论在生产设备、芯片设计软件还是芯片架构领域都处于绝对领先。甚至韩国在90年代接受美国的制造技术转移之后,都能在存储芯片领域(DRAM和NAND)占据70%的全球市场份额。况且,在自主架构、芯片设备(光刻机、蚀刻机、薄膜沉积)、硅圆晶材料生产、制造技术、封测技术这一超长产业链里,还有不少领域依然难以望其项背。而西方国家通过低价倾销、大打“专利战”等手段拼命扼杀竞争对手发展相关产业。再加上“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很多国内厂商很难获得先进设备。
唯一欣慰的是,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更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决心。发展半导体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光电子、分离器和传感器)就是21世纪的“两弹一星”工程,必须倾全国之力才能逐步打破西方垄断。如今,在美国供应链体系下一直吃香喝辣的韩国人再也坐不住了,并非因为竞争对手应足够强大,而是他们看到了未来的趋势。现在韩国人已经开始帮助美国“剿杀”东亚大国的高科技产业,因为他们明白,大水一来,可能只淹到美国人的胸口,却会让供应链中下游的国家没顶。韩国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韩国8个核心产业里有7个将在3年后会被竞争对手压制,从半导体、石化、船舶、汽车、钢铁、显示器等都会落于下风,唯一还能占据优势的恐怕只有船舶制造。而失去7个方面的产业优势之后,韩国恐怕只能接受成为亚洲二三流国家的命运。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这就是残酷的国际竞争。大国的存储芯片怎能受制于一个曾经的藩属?韩国感觉到了这种压力,却不愿放弃本不属于自己的地位,反而要紧紧抱住美国的大腿,遏制邻国的高科技产业。夏虫不可以语冰,在全球建立“红色供应链”之后,这些小角色将重新回到属于它们的角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