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偷偷释放秘密武器 拯救股市还是薅散户羊毛?

2016-10-28 16:05:26   

养老金入市的消息传了那么久,这次终于要尘埃落定了。人社部新闻发言人25日表示,人社部会同财政部、社保基金理事会一起制定的委托投资合同已经印发,年内将优选出第一批养老基金管理机构,正式启动投资运营。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养老金入市将从此前的“传说”变成现实。这被市场解读为重大利好,意味着“国家队”即将进场。

养老金入市在即,也算是投资者心中一大靴子落地,毕竟这代表着老百姓的“保命钱”,在急切等待这部分增量资金入市的同时,另一方面当然也希望这“保命钱”能在高风险的股市里安全并保值。

在很多投资者看来,养老金入市可以和托底划等号,尤其在土地市场降温这个敏感时刻,提振股市发挥吸纳货币流动性功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将成为决策层往下战略举措。

养老金入市规模

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9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支出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不过,按照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推算,首批签约省份可能有三至五个,委托总规模约为两三千亿元,按30%顶格计算,可投股市资金规模在1,000亿以内(1人民币折合约0.1475美元),初期进入股市的比例并不高。

养老基金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资金具有长期性,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水平内获得最好的长期回报是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唯一目标;二是多元化投资,养老基金不仅广泛投资于现金资产、债券、股票、PE基金、未上市股权等多种资产,而且运用多种投资策略。

又一只“国家队”?

了解养老金入市的具体影响,需要厘清3问题:第一,有多少养老金会参与委托投资,其中又有多少会投资股票,3千亿、5千亿?第二,社保基金已经启动“两端”对接,养老金何时能到位?第三,养老金是又一只“国家队”,还是追求流动性的短期资金?

养老基金投资范围有严格的比例限制,其中投资银行活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等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低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5%。投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股权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20%。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

之所以,养老金必须投资股市,就是因为投资收益太低。2008-2015年,养老金的平均收益还不到3%,肯定落后于通货膨胀,所以养老金是肯定缩水的。而同期,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因为可以投资股票市场,所以收益率基本就高多了,已经接近了年均9%。所以差距巨大,很明显能够投资股市,对于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是必要的。

股市低迷,大家又把希望寄托在养老金入市上了,养老金入市是来赚钱的,不会充当“解放军”,即使入市,也会选择一个安全的底部,并由相关主力资本从旁配合,指望养老金充当接盘侠,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资本市场是聪明者聚集的场所,尤其在风云变化的中国股市中,唯有经验丰富、具有强大心理素质的职业投资者,才能具有与庄共舞的资格,一般跟风的散户,永远以输者身份出局。

另外,土地市场与股市的确密切相关,但并非构成跷跷板关系。土地市场板块占据股市非常大比重,并牵连到钢铁、水泥、建材等多个产业,土地市场由热转冷,必然对这些产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形成冲击,从而引发连锁反应,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良好,是支撑股市繁荣的必要条件。

还是那句话,养老金是全社会的养老钱,并不是解放军,任何想套死养老金帮助自己解套的想法是不道德也是不现实的。

A股市场需要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

出于对海内外不确定因素的担忧,市场谨慎心态突出,行情窄幅波动格局料延续,无人愿意大笔介入充当“接盘侠”。资金快闪的格局,虽然有助于市场交投的活跃和局部赚钱效应的显现,但分析人士指出,炒作“妖股”、次新股等需很强的驾驭能力,一般投资者很难跟上节奏。而举牌又往往出其不意,一般投资者难以预判。赚钱困难的局面,抑制了交投热情,形成市场交投两极分化、不均衡的不正常现象。

彻底改变“散户市”格局,是股市繁荣绕不开的环节。长期以来,散户占市场交易量的80%以上,由于市场信息封闭、监管不到位、投资专业化不够等因素,势单力薄的散户成为上市公司、主力资本“鱼肉”的对象。市场情绪化尤为浓烈,这样一来,更加让A股市场朝无序化方向发展。一旦市场有任何风吹草动,立时引发集中性抛盘效应。

而A股市场之所以形成目前的“散户市”,显然与我国人口众多是密切相关的。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有10%的投资者进入股市投资,投资者的人数就会过亿。而且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信奉“财不外露”,自己的钱财由自己来打理。哪怕是自己打理亏损了,那也“过了一把瘾”,长了一回见识。而这种习惯也流传至今。一些投资者也总是更多地相信自己,而不太相信别人。

其实,A股市场要迎来机构投资者时代,还真不是增加几个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完事的。要打造机构投资者时代,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还需要管理层从全方位来考虑。否则,即便股市多一些机构投资者,那也只是多一些象散户一样的机构而已。或许它们将会被称为是“机构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