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光:亚述帝国

2017-02-20 08:29:40   

2017年2月7日,在伊拉克政府军近四个月的攻势下,ISIS占领的摩苏尔市区的60%区域已得到收复,目前伊拉克政府军正集结兵力准备对剩余部分发动最后的总攻。

摩苏尔,这个名为“连接点”(阿拉伯语)的伊拉克北部重镇,连接起了伊朗、伊拉克(两河流域)、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三大地缘板块。这个位置也使他在漫长的历史中,遭遇了无数的劫难,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它曾经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尼尼微,它曾是亚述帝国的古都。




中东与伊拉克



伊拉克与摩苏尔



底格里斯河——摩苏尔——尼尼微古城

生于2000年前的古希腊历史家狄奥多罗斯声称尼尼微是个四角形的城市,四边共长480斯达地,周长相当于96公里,而《圣经》中更是说尼尼微要走三天才能走完。

目前发现的尼尼微遗址,面积大约750公顷,被周长12公里的砖砌城墙环绕,柯沙(Khosr)河穿过尼尼微,再汇入底格里斯河,尼尼微-摩苏尔位于柯沙(Khosr)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交汇点。以尼尼微为中心,便可以掌控底格里斯河上游,并对下游的农业区与巴格达构成巨大威胁。




现在的摩苏尔——尼尼微古城



曾经的尼尼微,柯沙河穿城而过,汇入底格里斯河

即使古希腊人和《圣经》夸大了尼尼微的面积,它在当时也是一个巨大的都城,如没有一定的国力是无法建起的。它的所有者亚述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可以说,亚述就是帝国主义的鼻祖。








早在公元前2600年,随着胡里特人和闪米特人逐渐融合为亚述人,并从半游牧转为定居,一系列的亚述城邦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底格里斯河畔建立起来,亚述国家初见端倪。

此时南方的美索不达米亚尚处在阿卡德王国统治之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统一于阿卡德,国势强盛因此亚述此时的地位类似于我国西周时的诸侯国。





然而阿卡德帝国的核心势力范围在两河流域的下游,始终面临潜在的来自高地的潜在的威胁。

这威胁或者来自北方的河流上游,如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幼发拉底河上游的赫梯,或来自东侧的伊朗高原,如波斯。一旦低地王国内部出现问题,高地民族便可能乘虚而入。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正是亡于此。




高地与低地,美索不达米亚周边



两河流域低地

到了公元前2193年,末代阿卡德王国统治者去世,王国崩溃并陷入无政府状态,原王国治下的各民族趁机独立,其中就包括了亚述。

此时,两河流域以外的其他民族觊觎两河流域的富饶沃土,也乘虚而入,一时间美索不达米亚列国林立,征伐不止,两河流域此时的状况和春秋战国差不多,只不过少了个仅有象征意义的“周天子”。亚述在接下来的几百年(早亚述时期)的混战中曾征服小亚细亚东部,但不久衰落。




公元前145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埃及



亚述早期势力范围

直到公元前15世纪末叶,亚述再次强大起来,进入了中亚述时期,踏上了扩张的征途,但当时的外部形势对亚述来说仍十分不利:小亚细亚的赫梯王国和新王国时期的埃及都在叙利亚扩张自己的势力,从而阻断了亚述向西的扩张道路。

然而亚述仍不断寻找扩张机会,先是打败了两河流域南部的加喜特人,将亚述的边界向南推进,又两度同米坦尼作战,迫使米坦尼与自己的竞争对手埃及结盟,然而亚述最后仍歼灭了米坦尼,占其所有国土。




中亚述时期

公元前13世纪初,亚述甚至威胁到赫梯(第一个铁器王国)的安全,使赫梯也同样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埃及结盟。亚述也曾西征腓尼基,自赫梯灭亡后,中亚述王国曾一度统一两河流域。但其后受到阿拉美亚人入侵,令亚述国力受挫。

中亚述时期亚述的王权相对加强,这有利于其内部稳定和对外征服。在亚舒尔乌里巴特一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365年-1330年),第一次在官方名表和印章上自称为“亚述国之王”,并与埃及法老称为兄弟(中东版澶渊之盟)。




亚述帝国的军队凯旋而归

在阿达德·尼拉里一世时,国王更身兼名年官一职(以他自己的名字作为年名,不用年号或数字),彻底成为专制君主。在前1300年左右,亚述帝国人口达到100万;在前1220年左右,更是达到220万人,已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大帝国了。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在他的统治时期,亚述征服了米坦尼,并实际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对亚述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时期,在国际上,四周无强敌,埃及正值后王朝时代,无力扩张亦常受到外族入侵,小亚细亚的赫梯帝国被自前12世纪末期,来自于巴尔干半岛的弗里吉亚人蹂躏和肢解,南方的巴比伦亦国势益弱,东方扎格罗斯山脉的伊朗高原的米底及波斯尚未兴起,只有北部的乌拉尔图成为亚述唯一强敌。周围较弱时,亚述这个枢纽位置的国家便可以多面出击。




公元前1000年

此时的亚述经过多年发展,铁器已大规模使用,铁兵器的使用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铁犁、铁锄、铁锹在农耕方面的应用,以及因使用铁工具而日益扩大和完善起来的水利灌溉事业,使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谷物生产和储存量增加,从而为国家设置大量常备军和保持长期作战能力(吃饱饭才能打仗呀),提供了充裕的给养条件。




使用各式各样的铁兵器

另外,亚述人的军事理念和军事素质在当时是超前的,他们相信:“政府就是武力的别称”,或者说,国家就是一架巨型的战争机器,维持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进行对外扩张是国家的首要任务,军队是国家的核心。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登基,更是进行了专门的军事改革,推行募兵制,建立了完全由王室供养的常备军,变半农半军武装为纯军事化专业武装;军队由多个兵种构成,有原来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还有骑兵、重装和轻装步兵、攻城部队、辎重部队,甚至还有工兵;军队装备精良,兵士都身穿铠甲,有盾牌和头盔防护,以弓箭、短剑和长枪为武器,还配备了专门攻城用的撞城槌。




亚述军队的骑射手,年代远早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也早于欧洲。



亚述弓箭手小组,可见一人专司射击,一人负责持盾防御,另一人则负责供给弹药,大大提高了作战效能。背景中的攻城车业已相当高大,和后世的同类差别甚小。



极其专业了....


精细的分工和专业的操练又进一步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其后他继续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乌拉尔图,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并插手巴比伦的王位继承,进而使巴比伦与亚述合并,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

在阿萨尔哈东统治时期(公元前681年-668年),亚述轻易夺取了埃及的孟菲斯(前671年),接受了埃及之王及埃塞俄比亚之王的称号,不过亚述满足于让埃及人每年进贡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而已,于是不久后埃及又重新独立。




亚述帝国的扩张

伊萨尔哈东之后的是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627年)。他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在宫中设置泥版图书馆,该图书馆收集了当时亚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书籍,藏有无数楔形文字的泥版,内容包括语言、历史、文学、宗教、医学及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识,是研究当时历史宝贵的资料。其统治时期亚述帝国人口达到690万。




亚述正是在我手中达到荣耀的顶峰



强大的亚述帝国



泥版图书馆中的楔形文字泥版记录了吉尔伽美什史诗,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亚述帝国的征服战争以残暴闻名,军队所到之处城镇都被焚烧破坏,财物被掠夺,居民被屠杀或被掳走,人口锐减的大灾难。

亚述君王阿述纳西帕二世的碑刻铭文,这样讲到他对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的洗劫:“我用敌人的尸体堆满了山谷,直达顶峰;我砍去他们的头颅,用来妆饰城墙。我把他们的房屋付之一炬,我把他们的皮剥下来,包住城门映墙;我把人活活砌在墙里,我把人用木桩钉在墙上,并且斩首。”




描绘亚述士兵活剥俘虏的浮雕。。

在历史记载中,仗着铁器的应用和推广穷兵黩武的亚述士兵,被描述为凶猛残暴、杀人如麻的魔鬼。他们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哀鸣。

亚述将士功劳的大小,以所斩敌人的首级的多少为标准。因此,所掳战俘,大多斩首。对战败一方的贵族,处置更为残忍:有割耳割鼻的,有断手断脚的,有五马分尸的,还有剥皮剐肉的。令人触目惊心。




亚述士兵在计算首级数量邀功

亚述军队使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惩治不肯投降的战败国家。亚述士兵敲碎战败国居民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甚至对襁褓中的孩子也不放过。亚述人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进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大马士革军民拼死抵抗,誓死不降,城破之后被亚述军队斩下的首级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被亚述士兵刺在木桩上的俘虏

而且,这些酷刑的记载并不是来自敌方骇人听闻的传说,而是亚述人自己史官的记载。这说明在亚述人看来,这不是残暴,而是体现了亚述士兵的英勇,是一种荣耀。由于亚述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异常残暴,犹太人将亚述首都尼尼微称为“血腥的狮穴”。在辛那赫里布的年代,他占领并焚烧了75座城市,人和财物都被掳走。
















亚述人喜欢猎杀狮子,现存有大量描绘亚述人猎狮的浮雕。

萨尔贡二世在位第一年远征巴勒斯坦的撒马利亚时,就俘虏了27,290人,及后他初次出征镇压两河流域南部的一次起义时,把200,800人及大批财富夺回亚述,在镇压巴勒斯坦地区的起义时,又把200,150人及大批掠夺来的财富带回了亚述。




犹太人在被亚述帝国征服后的三次强制迁移路线,其中的第十支派下落不明。

然而,打天下和治天下是两码事,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亚述帝国经济基础薄弱,亚述对被征服地区只管掠夺,却欠缺建设,被征服的人民除了向亚述人交纳贡献以外,还要负担劳役,因此经济发展条件未被充分利用。亚述未能满足对帝国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对外征服并未使广大人民获益。




受苦役的俘虏

另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不断起义,即使情况比较好的巴比伦尼亚也是起义不断。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出现宫廷政变,政局混乱,马尔都克·阿帕尔·伊丁二世依靠迦勒底人的力量,占领巴比伦,自封为王,并与埃兰结成同盟对抗亚述。与此同时,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居民也作出起义,并得到埃及的支持。




作为多民族帝国的亚述帝国,其对内维稳靠军事征服,始终存在内部炸裂的风险

公元前702年,马尔都克·阿帕尔·伊丁二世再次起义,准备与埃兰、阿拉伯、亚拉姆人、犹太、埃及结盟,起义失败后,又组织犹太人起义,这次得到贝督因及埃及的支持。

公元前691年,巴比伦再次与埃兰人、阿拉米亚人、米底人及波斯人建立反亚述联盟,双方会战于狄亚尔河边的哈努列,起义坚持了三年至公元前689年,才被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成功镇压。深陷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亚述的国力大减,统治越发不稳固。




辛那赫里布

此外,王室内部矛盾的日益激化也加速了帝国的崩溃,继承人选的争议往往演变为全面内战。公元前653年,巴比伦再度起义时,起义的领导人竟是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马舒姆。

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守该地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西北、同受亚述统治的米底人结成同盟,于公元前612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覆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瓜分。




亚述覆亡之后的中东,下游王国(新巴比伦)再次控制两河流域的上游




尼尼微的陷落

亚述帝国的覆亡原因可总结为经济发展不善、国内起义不断及王室内部斗争三个原因。

在帝国倾覆之后,亚述人从此再未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但处在中东民族大熔炉中的他们,却并未因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伊斯兰教兴起之后,面对阿拉伯人咄咄逼人的同化之势,大量的亚述人选择皈依基督教,因为基督教的礼拜可以用亚述人自己的阿拉米语,而伊斯兰教只可使用阿拉伯语。

尽管因此亚述人要向穆斯林统治者缴纳人头税,但他们以这样方式拒绝了语言和文化的渗透,拒绝了被同化为阿拉伯人,保留自己古老而独特的民族身份。




20世纪初在摩苏尔一家修道院的亚述人集会



流浪的亚述难民







亚述人在世界的分布。。。感觉人才都去了美国


此后亚述人一直遭到歧视与迫害,到了一战时期,处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亚述人遭受了与亚美尼亚人同等的待遇——种族清洗。

但即使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如今仍有大量亚述人生活在今日的伊拉克和叙利亚。亚述人设计出了自己的旗帜,希望有朝一日能在他们祖先世代居住的土地之上升起它。




亚述人之旗



在亚美尼亚,一座亚述种族清洗纪念碑




如今的亚述人热衷于恢复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与习俗

尽管亚述人的语言从古代的阿卡德语变成了现代阿拉米语,宗教也从多神崇拜变成了基督教,但他们始终认同自己是亚述人,是数千年前那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的后裔。而亚述帝国的名字Assyria,如今演变为Syria,成为了叙利亚的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