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主力近防炮性能出色,采用11管配置,每分钟可发射上万炮弹
2020-04-18 08:52:00
在舰载近端防御武器中,俄制AK630、美制"密集阵"等近防炮系统都享誉全球。在近防炮领域研发方面,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迎来重大突破。85/730舰炮就成为中国第二代近防炮中的卓越代表。在此基础上,目前中国海军主力近防炮系统为性能更出色的1130炮。采用11管配置的1130每分钟可以发射上万发炮弹,因此也被誉为"万发炮"。据悉,由于1130炮配备的弹药使用的是昂贵的钨弹芯,价格十分昂贵。一般来说,1130炮一个三秒点射,消耗的弹药价值就要高达50万元!

从设计结构来说,国产1130近防炮依然属于7管730近防炮的升级版本。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研发的730近防炮无在射速、射程等关键性指标上就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准,其性能甚至完全可以和大名鼎鼎的荷兰7管30mm"守门员"旗鼓相当。作为730炮的升级版,1130的问世直接将全球近防炮系统的评价标准再度提升,也成为当之无愧的"近防炮之王"。

就以近防炮最关键与最核心的数据射速来说,官方测试显示,1130近防炮射速最高可以达到11000发/分钟,相当于每一秒钟就能发射出166发炮弹。仅仅是这一点,无论是国产730近防炮、美制"密集阵"还是荷兰的"守门员",都无法达到这一水准。从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这几款近防炮的射速至今还没有超过4500发/分钟。从设计特点来说,1130和730最大的创新设计就是采用了独特的外能源驱动,因此射速要比同类型的近防炮高出一倍以上。目前来说,全球近防炮系统中唯一能在射速上追赶1130的,也仅有俄制AK63M2了。据悉,这款火炮的射速也能达到10000发/分钟,但主要还是由于炮身拥有两架6管炮才能做到的。这样的双炮管设计不仅导致威力不足,在射击精度上也存在问题,综合战力性能也无法和1130相比。

除了高射速之外,1130的射程与威力也非常可观。采用30mm口径弹药的1130射程已经超过3000米(美制"密集阵"采用20mm口径,射程仅有1500米),甚至可以直接击穿来袭导弹的战斗部。从配备上来说,1130拥有两个储备弹仓,待发弹为2560发,这一数据也是目前的世界记录。由于1130近防炮采用了高度集成的自动化设计,包括雷达、光学、红外追踪系统、大闭环火控系统在内,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并且根据相关弹道信息及时修正射击精度。根据此前军媒的相关报道,1130自带的计算机测算系统可以具备多目标处理能力,能同时兼顾处理40批目标,达到了众多近防炮处理目标效率的2倍以上。

当然,作为近端对空防御武器,一旦1130派上了用场,说明敌军的空中打击已经突破了外围防御体系,近防炮也就成为了最后一道防御大门。因此,为了彻底消灭来袭目标,1130使用的30毫米炮弹也不是普通的舰用炮弹,而是昂贵的钨芯弹。因为从海战角度来说,反舰导弹等来袭目标即便在战舰周围爆炸,其产生的碎片依然具有不小的威力。因此,近防炮的使命就是在距离己方1公里距离之外将空中目标彻底摧毁。按照这一要求,近防炮炮弹对于飞行初速、穿甲能力都有极高的要求,钨芯穿甲弹最为适合。一般来说,目前最普通的钨芯穿甲弹成本造价都达到了数千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一次看似非常普通的点射,就要消耗价值不菲的炮弹。即便如此,相对于动辄数亿、数十亿造价的战舰来说,1130在关键时刻依然会不惜弹药全力阻敌。据悉,目前1130在反导领域的性能非常出色,已经可以拦截4倍超音速飞行的低空掠海导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