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战机或2018年形成30架左右的规模,一最恐怖之处曝光
2016-11-14 07:31:18
第11届珠海航展上歼-20以雷霆万均之势亮相于公众面前,虽然飞行展示不到2分钟,但其穿越云海的犀利身影和撼动人心的轰鸣,必将成为很多人一生难忘的回忆。据台湾“中央社”11月12日报道,香港军事分析家梁国梁在《明报》刊登文章说,目前至少有6架量产型歼-20服役,飞行员的早期培训已于两年前开始。他说相关消息透露,歼-20最迟可于2018年春形成团级(至少30架以上)规模的战斗力,比日本至少早5年。
在外形上,可以看到歼-20是独一无二的“鸭翼+边条+前后襟翼+全动尾翼”的综合气动布局,它可以提高飞控能力。歼-20的鸭翼差动和全动小垂尾同步偏转更是独门绝技。未来加上具备更大推重比和三维矢量推力控制能力的新型发动机,歼-20的超机动性能将特别突出。
一些专家做了一个对比,他们根据照片找参照物进行测算,发现歼-20的尺寸比较大,长大约20米,翼展12.68米;那么大意昧着什么?飞机的尺寸做得越大,重量越大,那么载弹量、载油量就越大,机体内的空间就越多,可以加装更多先进的、庞大的机载电子设备。
专家分析歼-20内置弹舱可挂6枚中远程空空导弹、2枚近距格斗导弹,合共8枚的内置载弹量与F-22相同。 它还可以携带更大更重的、射程更远的机载武器,这对远程攻击一些高价值、高威胁的目标,比如说打航母,就有很重大的意义。
歼-20的诞生标志着我国主战装备跻身强国行列,宣告中国空军进入了“隐身时代”,意味着中国拥有了掌握主动权、抗衡对手的物质基础。歼-20的诞生打破中国空军传统的作战模式,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突破防空系统、打击敌人的平台,更是未来网络化空天作战的一个重要节点。
未来歼-20在战场上会担任编队长机的任务,成为三代机作战的“大脑”,甚至可以带领无人机蜂群作战。中国空军一定会围绕歼-20研究新的战术战法,结合其他先进空战装备和技术,探索发挥整体最大作战效能的方法,并逐渐形成理论。这样将彻底改变空中战争意识形态和交战模式。让中国空军在未来体系化作战的起跑线上领先,这才是歼-20对外最“恐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