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国产主战坦克用140毫米口径大炮?

2020-11-17 10:33:11   




现在隔三差五就会冒出坦克无用论,甚至最早发明坦克的英国陆军都扬言要退役现在装备的200多辆挑战者2坦克。更换更多的“时髦”装备。比如各种现代化的无人机;或一种类似陆地垂发系统的自行导弹车辆系统,从上面可以发射各种导弹打击对手,也包括打击对手的主战坦克。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这些想法都是好的,也许确实是未来陆地装备的发展方向,但是有一个绕不过的明显悖论就是:凡是能获得全球最先进无人机和全球最先进的陆地垂发车辆的陆军,本身也能获得全球最先进的主战坦克。而无力获得全球最好主战坦克的陆军,却单纯奢望获得一边倒的无人机和未来陆地垂发打击车辆等先进系统就是更不现实的事情。因此当今一流的大国陆军,其实没有一家是真正要放弃主战坦克,相反对下一代更先进主战坦克,



的研发已经普遍提上了议事日程。不过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就是坦克这种装备无论如何发展,对火力、防护力,机动力和智能化感知能力等几点都是永远不变的追求。这几项都在不断地升级换代,并且追求最佳平衡才是最好的新一代坦克。其他几项项不谈,火力强大仍然是坦克的第一要务。虽然未来的会出现用激光作为主战“火力”的真正的“光棱坦克”,但即使出现,光棱坦克也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辅助型号。作为陆地突击主力的新一代主战坦克应该还是发射动能或可爆炸弹丸为主。因此不外乎采用新式的电磁炮或者更大口径、更高膛压的传统坦克炮为主。目前2大国都已经可以把电磁炮的弹丸加速到2000米到2500米每秒。用2500米每秒的动能弹丸打击钢铁类目标,有惊人的穿甲效果。比如可以轻易穿透2米左右厚度,



的均质装甲钢。这是目前任何传统的火药坦克炮都做不到的威力。不过用电磁炮直接代替普通的高初速火药坦克炮,却面临不小的技术瓶颈。目前各大国已经突破的电磁炮,炮管本身的体积就比较大。不论美方还是新兴大国公开的电磁炮的炮管都非常粗大,炮塔也很大;显然很难安装到目前的主战坦克的炮塔中去。因此现有的电磁炮都是上舰版本。当大口径舰炮使用。如果要特别研发适合装备到坦克上的电磁炮,那么这类电磁炮的身管的规模就必须大幅度缩小。但是大幅度缩小身管,必然带来电磁炮弹丸初速下降的问题。被认为会从2500米每秒的初速下降到2000米每秒左右。这样弹丸的穿甲能力也必然大幅度下降。从可穿甲2米,下降到可穿甲1米厚度稍多。而现在的120和125毫米口径的火药身管坦克炮,已经可以做到炮口初速1750米每秒以上,穿甲厚度接近0.9米。如果再升级到140毫米或以上的坦克炮。



那么炮口初速已经可以做到1900米每秒,穿甲厚度1.1米以上,已经和缩小版的电磁炮的综合性能相差无几。要说实用性和减少技术风险,那么大口径的传统火药火炮肯定要比电磁炮更靠谱。而现阶段电磁炮即使解决了炮管的大小问题,也很难解决后面的供电系统的小型化问题。这个看看上舰的电磁炮,后面大量的供电集装箱,就知道即使炮身可以做小,后台的供电设备的总体积也小不了。据说新兴大国的试验版140毫米坦克炮发射穿甲弹的炮口动能为22兆焦耳,而西方主流的120毫米坦克炮发射穿甲弹的能量只有11兆焦耳;整整有一倍的差距。因此4代主战坦克大有可能先装备140毫米大口径高威力坦克炮;未来技术全面突破后,再装备新体Z的更强电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