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5型航母的干舷为何比尼米兹级低了3米?
2021-01-16 10:51:53
1143.5型航母其实就是指库舰。16舰在当时应该被叫做1143.6。如果再开玩笑来说,17舰应该被戏称为1143.7也是说得过去的。这三艘航母理论上都可以叫做1143.5级。也许有人说17舰内部改进很大,不应该再和库舰并列。但是两者的吨位和外形还是有很近的相似之处,在配套的舰载机操作上流程也基本一致,升降机的外形也相差无几,所以说理论上应该是一个原始图纸升级而来是没有太大问题。有人提出,1143.5型航母都有一个共同的隐蔽特点,这就是其甲板水平干舷比超级大国的各现役大平板航母都要低一些。但这个特别之处并不容易被外界所发现,因为3艘都有差不多的前翘头。而前翘头平时距离水面的高度,又普遍超过了超级大国现役航母的甲板头部距离水面的平均高度。因此整体给外界一种:
翘头航母的飞行甲板平均并不低的错觉。这种翘头造型,在一定程度上反倒增强了这类航母的整体适航性。毕竟面对迎面而来的三角大浪,高翘的船头对比平甲板航母的头部更不容易上浪。那么1143.5系航母的平甲板干舷部分,真的比超级大国的现役航母的干舷低吗?以前这是一个疑问;但是在17舰和4万吨级两攻首次并排停靠后果然侧面证实了这一点。结论是17舰的平甲板的干舷部分,距离水面净高高度大致只有15米左右,最高不会超过16米,而推断美式航母的甲板干舷净高普遍在18米左右。两者的差距在3米上下,最低也不会小于2.5米;也就是内部很可能正好少了一层。这一层到底少在哪里?从外观上是不好判断的。因此可以拿出1143.5型航母的内部结构图,然后再和超级大国现役航母的内部结构图来对比,才容易找出两者的真实差异。
超级大国的现役航母,比较容易找到横截面图;而1143.5级航母容易找到纵剖面图,两个图的方向和观察角度不一致。不过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如果仔细分辨,还是能发现一些秘密。比较2大类航母的干舷高度,那么和舰岛部分就没有关系,因此1143.5型航母巨大的舰岛帮不上任何忙。从飞行甲板往下算,2者甲板以下都是一整层的空间,这个在过去也多次说过了。这一整层,正好是全舰的餐厅、活动室和高端宿舍等比较开阔的区域,但是层高是定死的,一般都是2.8米到3米之间一层。东西两大类航母的层高差距也不大,在这方面拉不开距离。再往下,也是大体一致。两大类航母的中后部都是机库部分,而机库前面3层,基本都是水兵宿舍。当然1143.5前面还有导弹倾斜发射井,到了16舰和17舰都取消了导弹井。一般来说大型航母机库的净高度都在7.8到8.4米之间,
就是正好占据大体3层内甲板的净高。方便在机库内部操作大型战机,特别是折叠机翼的预警机。在这点上,两类航母的机库高度也几乎一样。那么说到底。从上往下的前4层,两大类航母似乎没有多少区别。那么差距明显就出在了机库以下一直到底部机炉舱的部分。实际上美式现役航母比1143.5型干舷普遍高出3米左右,就是机炉舱部分,比后者多出了1整层;或者换句话说,1143.5式航母比美式航母的机炉舱在个别区域少了一层。这其实是有点矫枉过正。因为苏联后期建造的部分大舰,比如光荣级巡洋舰,出现了甲板上过于堆砌,重心过高,抗浪性很差的问题。到了设计1143.5型时,故意地压缩了机炉舱的内部高度。因此这类航母的适航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