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人民币掀起全球风暴
2015-11-03 08:49:13
最近习主席、李总理在欧洲走了一圈,正值11月IMF决定人民币是否纳入SDR前夕,也就好好推销了一把人民币。因而,这几天欧洲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闻层不出穷。
习主席访英期间,中英联合宣言指出:将继续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欢迎中国在伦敦发行国债;英国支持中国加入SDR;将研究上交所与伦敦证交所的互联互通。在此期间,中国央行还在伦敦首次发行境外人民币央票50亿元。同日,中英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扩容的新协议。
而在德国,默克尔在会见李总理时,也明确表示支持人民币加入SDR。很快,上交所、中金所、德交所就达成协议,要在法兰克福成立“中欧所”,作为离岸人民币证券的定价交易中心。
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大厅
一系列进展显示,欧洲在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版图将日益扩张。
目前,人民币最大的离岸中心仍是香港。由于和中国大陆地理位置接近、贸易金融往来频繁,香港积累了大量离岸人民币。在香港本土10.6万亿(折港币)存款中,有0.98万亿人民币。而规模折合9170亿港币的债券市场中,人民币债券共3546亿人民币,是美元债的3倍。相比之下,伦敦人民币存款仅有1000多亿,人民币债券仅有233亿元,与香港有较大差距。
国内许多研究认为未来离岸人民币中心会在香港,并称此为香港重要的战略机遇。不过香港历来在全球货币市场中的地位不高,它在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地位是基于地缘优势——香港是中国大陆通向世界的窗口。
在中国国门尚未完全打开时,香港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窗口”红利。随着未来人民币真正走向全球,当人民币越来越多地在全球范围内使用于贸易结算、投资交易、国家储备,未来离岸人民币就不仅仅集中于香港了。届时,香港是否仍时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存在较大的疑问。
自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欧洲一直是世界货币市场的中心。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以美元为汇率锚,大量美元作为储备货币、交易货币流入全球市场。
这些美元需要有交易流通的场所。而欧洲有统一的金融市场、分割的政治疆界、发达的银行间网络,使得欧洲货币市场不受任何国家监管,甚至不需向任何国家交税。再加上美苏冷战,使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也倾向于将美元储备放到欧洲市场去投资交易。欧洲快速成为离岸美元中心,这些美元也就被称作“欧洲美元”,英文叫“Eurodollar”。
欧洲美元不受任何货币当局(包括美联储)的监管,不缴纳存款准备金,其交易通过大银行构成的场外市场网络完成。这个跨国的场外市场体系,也是欧洲货币市场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快速组建几十家银行的承销团,在全球各地完成欧洲美元信贷、欧洲美元债券的销售,形成全球性的投融资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的独特优势:运转效率很高、税收几乎没有、存贷利差很低、资金体量巨大、监管干预极少,吸引了各种离岸货币来此交易,形成了欧洲日元(Euro-yen)、欧洲英镑、欧洲瑞士法郎等市场。同时也催生了票据发行便利、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创新。
虽然在金融业界,“欧洲货币”的概念已经变得很宽泛,泛指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不限于欧洲)的各国货币。但欧洲无疑是欧洲货币的交易中枢,伦敦的LIBOR始终牵动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定价,卢森堡的欧洲债券市场始终连接着全球离岸货币融资。
欧洲货币市场的这些特点,大部分是香港所不具备的。香港一方面是中国大陆通往全球的窗口,另一方面是远东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东京、新加坡、香港),与全球货币交易中心的地位仍有较大距离。当人民币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通,离岸人民币很可能会沉淀到得天独厚的欧洲市场,“欧洲人民币”(Euro-yuan)这个新名词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流行。
欧洲货币市场的中枢在伦敦,而卢森堡、法兰克福、巴黎等城市也是重要中心。英国是货币市场交易清算的中心,卢森堡在欧洲债券方面独领风骚。法兰克福、巴黎则背靠着欧洲大陆的德、法两个大国。实际上这些城市争当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竞争早就已经开始。各城市均已建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中国的RQFII试点已扩大到英国、法国;伦敦也已经在人民币债券等业务上试水。
习李此次访欧,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一步。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全球货币,自己关起门在香港玩是不够的,需要走出亚洲,走向欧美,走向全球。而欧洲各金融中心也有积极接纳人民币的战略需求。从历史上看,伦敦在美国崛起后,还能部分保留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国际货币市场的部分),就是抓住美元国际化的时机。而现在新一轮全球变局中,人民币的国际化加速对欧洲各个金融城又是一个新的战略机会。“欧洲人民币”要来了,香港,以及欧洲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