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歼20与美国F-22较量,到底谁更强?军事专家给出答案
2017-02-11 13:43:53
有外媒指出,中国空军可能早在4年前就组建了以歼-20为主的“磨刀石部队”,即战术对抗演练部队,一边试验一边摸索具体的技战术,包括隐身与反隐身比如美国空军F-22A“猛禽”战斗机的作战技巧。这种训练优势非常明显,一方面可以不断改进新装备的性能,为科研单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正式服役形成战斗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到歼-20的三大优势,可能有的网友还没有来得及总结,石家庄某陆指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就总结表示,歼-20的优势很多,一是具有F-22所没有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和电光瞄准系统EOTS,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双方都不开雷达的情况下,歼-20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就能够在1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F-22A,而没有装备EODAS的F-22,可能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就丧失了主动。
歼-20的第二个优势是,它不仅是性能先进的隐身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战斗机,能够执行战斗轰炸任务,内置弹舱可容纳对地、对海攻击弹药。中国的雷石-6(100KG/50KG)小直径炸弹明显是为了在歼-20 的机内弹舱中挂载对地对海攻击武器而开发的。因为小直径雷石和大雷石的编号相同,仅用括号中的炸弹重量表示其不同,我在下面的文字中对小直径的雷石-6(50KG)和雷石-6(100KG)直接称小直径雷石、对大的雷石-6(250KG)和雷石-6(500KG)直接称大雷石。中国雷石-6(100KG/50KG)小直径炸弹的第一个缺陷是打击距离近:小直径雷石仅仅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固定式小翼,这种小翼的滑翔性能非常有限,也就是说滑翔距离很短从而导致打击距离近。
歼-20的第三个优势是具有出色的气动外形,细长的机体配合鸭翼和带大边条的三角翼以及可360度转动的矢量喷管,兼顾了高中低空和超音速飞行的需求,其机动性能被认为超过F-22。歼-20的整体布局与传统的鸭式布局不同,因为传统的上置鸭翼和大后掠机翼可以有所谓的气动耦合,歼-20的布局显然也是利用涡升力,但这个涡升力是融合了边条翼的涡升力效果,比近距耦合鸭翼更进一步;实话说传统边条的涡升力在中小迎角比鸭翼更有效,因为传统边条是细长机翼,后掠角都在70度以上,其本身就非常容易让气流绕过机翼来形成涡,而鸭翼的后掠角不会这样大,尤其是鸭式布局也要满足所谓平行原理来降低雷达发射

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认为,传统的鸭式布局当迎角增大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降低鸭翼迎角来避免迎角进一步增大,这样鸭翼迎角减小后鸭翼涡的强度就会降低,而大迎角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希望能够有足够的低头力矩,对于鸭式布局低头力矩靠鸭翼卸载或者鸭翼下偏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鸭翼的涡很有可能不会继续扫过机翼,而机翼在没有鸭翼的涡流后就会失速。
歼-20布局中的鸭式边条翼,能够让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是减小鸭翼迎角对机翼上的涡升力并不造成太大影响,这使得其大迎角飞行性能得到提升,与主翼根部在同一平面布置,为了让鸭翼涡在机翼上与机翼形成有利干扰,所以鸭翼上反使得鸭翼翼稍高于机翼,从而让鸭翼涡会高于主翼,同时让主翼下反,使得其达到类似鸭翼上置的效果。

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指出,歼-20肯定采用了放宽静稳定性的技术,而鸭式布局放宽静稳定性其鸭翼到底产生什么,曾经军事论坛上为此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鸭式布局的静不稳定与常规布局的静不稳定正好相反,鸭翼要是负升力,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可知,显然鸭式布局静不稳定并不一定是让重心在机翼的升力中心之后,所以此时鸭翼还是正升力。
说到歼-20的三大优势,可能有的网友还没有来得及总结,石家庄某陆指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就总结表示,歼-20的优势很多,一是具有F-22所没有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EODAS和电光瞄准系统EOTS,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双方都不开雷达的情况下,歼-20的分布式光电孔径系统,就能够在10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F-22A,而没有装备EODAS的F-22,可能在不开雷达的情况下就丧失了主动。
歼-20的第二个优势是,它不仅是性能先进的隐身制空战斗机,还是多用途战斗机,能够执行战斗轰炸任务,内置弹舱可容纳对地、对海攻击弹药。中国的雷石-6(100KG/50KG)小直径炸弹明显是为了在歼-20 的机内弹舱中挂载对地对海攻击武器而开发的。因为小直径雷石和大雷石的编号相同,仅用括号中的炸弹重量表示其不同,我在下面的文字中对小直径的雷石-6(50KG)和雷石-6(100KG)直接称小直径雷石、对大的雷石-6(250KG)和雷石-6(500KG)直接称大雷石。中国雷石-6(100KG/50KG)小直径炸弹的第一个缺陷是打击距离近:小直径雷石仅仅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固定式小翼,这种小翼的滑翔性能非常有限,也就是说滑翔距离很短从而导致打击距离近。
歼-20的第三个优势是具有出色的气动外形,细长的机体配合鸭翼和带大边条的三角翼以及可360度转动的矢量喷管,兼顾了高中低空和超音速飞行的需求,其机动性能被认为超过F-22。歼-20的整体布局与传统的鸭式布局不同,因为传统的上置鸭翼和大后掠机翼可以有所谓的气动耦合,歼-20的布局显然也是利用涡升力,但这个涡升力是融合了边条翼的涡升力效果,比近距耦合鸭翼更进一步;实话说传统边条的涡升力在中小迎角比鸭翼更有效,因为传统边条是细长机翼,后掠角都在70度以上,其本身就非常容易让气流绕过机翼来形成涡,而鸭翼的后掠角不会这样大,尤其是鸭式布局也要满足所谓平行原理来降低雷达发射
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认为,传统的鸭式布局当迎角增大后,这个时候通常需要降低鸭翼迎角来避免迎角进一步增大,这样鸭翼迎角减小后鸭翼涡的强度就会降低,而大迎角时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希望能够有足够的低头力矩,对于鸭式布局低头力矩靠鸭翼卸载或者鸭翼下偏来达到,在这种情况下,鸭翼的涡很有可能不会继续扫过机翼,而机翼在没有鸭翼的涡流后就会失速。
歼-20布局中的鸭式边条翼,能够让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是减小鸭翼迎角对机翼上的涡升力并不造成太大影响,这使得其大迎角飞行性能得到提升,与主翼根部在同一平面布置,为了让鸭翼涡在机翼上与机翼形成有利干扰,所以鸭翼上反使得鸭翼翼稍高于机翼,从而让鸭翼涡会高于主翼,同时让主翼下反,使得其达到类似鸭翼上置的效果。
军事专家吴思亮教授指出,歼-20肯定采用了放宽静稳定性的技术,而鸭式布局放宽静稳定性其鸭翼到底产生什么,曾经军事论坛上为此争论不休,甚至有人认为鸭式布局的静不稳定与常规布局的静不稳定正好相反,鸭翼要是负升力,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可知,显然鸭式布局静不稳定并不一定是让重心在机翼的升力中心之后,所以此时鸭翼还是正升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