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经纬:日本害怕了,做出准备向中国跪下的姿态!

2017-01-10 07:45:51   


新闻:201719日中日韩第11轮自贸谈判9日在京启动


据韩国产业通商部8日消息,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第十一轮谈判将从9日起在北京举行,为期三天。三方将就货贸基本方针、服贸自由化方式等核心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从此次谈判开始,三国还将正式启动有关金融、通信、自然人移动等领域的磋商。


中日韩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合计超过16万亿美元,占世界20%以上。业内人士表示,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为未来我国参与亚太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的基石。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将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国内多地借着“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紧锣密鼓地部署对接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超级市场。分析指出,中日韩自贸协定将给中日韩间的海运、贸易等领域注入强大活力,作为中日韩自贸桥头堡的青岛、大连等地上市公司或收益。


昊天经纬点评:


一、日本害怕了:面对美国资本利益正在中东方向欧洲国家利益转移“巴以和谈主导权”的进展,日本害怕了,逻辑如下:如果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实质性让渡了巴以和谈的主导权之时任然没有放手人民币国际化(在西方的清算、支付通道内),则中国将启动“第一条红线”来军事解决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依次通过“封锁南海航道”、“军事解决日本”的方式)。害怕被中国军事解决的日本为求自保而做出“外交从亲美向亲华转变”的姿态(注释:这仅仅是姿态,而不是事实。属于日本给自己预留后路的方式)


注释: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隶属于10+6自贸区”,是中国打造的“自己主导的、新的全球贸易规则(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日本与中国达成“自贸协议”,则意味着日本外交“从亲美到亲华”的外交转向正式开启——这是“日本跪下”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他还包括:日本“解冻”中日货币直接兑换协议,配合中国驱赶驻日美军等等)


二、很多新加入的读者可能对“美国资本利益向欧洲国家利益实质性让渡了巴以和谈的主导权”的内容不甚了解,作者下面给出《时事分析11320170104有关引述供参考:




三、补充:给各位读者补充“经济金融层面‘合围日本’”的战略的小知识:


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美国资本利益放手日本拥核”事件,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什么?答案就是中国正在构建的“经济金融层面‘合围日本’”的战略。


()、中国打造“经济合围日本”的概念是:中国完成对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的“经济金融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整合,然后封锁日本经济、并最终窒息日本经济,让其不得不放弃“拥核”梦想。


下面我们详细来阐述这个概念:


1、中国对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经济金融利益的整合情况:这方面的整合主要涉及“自贸区的建设”、“产业链的建设”、“金融体系层面”:


(1)、“自贸区的建设”:目前中国已经达成的自贸区包括了《中国一东盟自贸区(CAFAT)》、《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中韩自贸区;尚未达成的自贸协议有《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相关服贸和货贸)》。


(2)、“产业链的建设”:得益于中国经济在东亚方向近30年的强劲表现,中国在东亚方向完成“垂直产业链”的建设:东南亚作为中国中高端产业链的“低端配套”,韩国(日本)产业链嫁接在中国产业链的“中高端”。


(3)、“金融体系层面”: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经济体加入中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范畴:


目前,马来西亚吉林特、韩国韩元等已实现“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即绕开美元这个中间货币,从而实现两种货币汇率的直接定价)”——这种“直接定价”的方式是其为将来“其货币与‘人民币本位制’挂钩的前提条件”。


东亚大部分经济体已经加入了中国主导的“亚投行”,随着总部位于中国上海的金砖银行开始扩张会员,大部分东亚经济体会加入金砖银行。


目前由于“美元本位制及美国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成果相对比较少。


2、中国完成对东亚(东南亚+东北亚)国家的地缘政治利益整合情况:


(1)、东南亚的情况:老挝、柬埔寨、文莱这个三个经济体在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覆盖范围之下。


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缅甸这四个经济体正在中美之间摇摆,谁出的利益高,就跟谁走。这些国家是中国正在努力争取的经济体,尤其是其中的泰国,泰王刚刚去世后正在他信家族与泰王室的权力争斗的前夜,中国需要一击而中,从而彻底拿下泰国。


越南、菲律宾、新加坡这三个经济体名义上与中国都保持着一定的“友好关系”,但这个三个经济体骨子里还是偏向于西方:


但像菲律宾这种国家是属于“有奶便是娘”的角色,上次杜特尔特访华之旅敲诈了中国160亿美元后菲律宾的外交风气已经转向“全面亲华”——在国际博弈中能用钱解决的都不是大问题。


越南则属于“他自认为与中国有战略冲突”的国家:上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的胜利使得个国家一直处于“胜利的亢奋状态”中没有缓过来,“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以中国“亲美为由”马上投入苏联的怀抱——企图利用这种“远交近攻”的战略妄图统一“中南半岛”,在苏联武装下“妄称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的幻想下开启了武装兼并柬埔寨和老挝军事行动,被中国“一巴掌扇回原型”后一直对中国耿耿于怀。


近年来,越南在欧美对其开放市场的优惠条件下妄图从中国手中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低端产业链生产基地”,从而完成越南的原始积累。


所以越南对中国在南海的有关行动(封锁南海航道的准备工作)非常不满,因为这相当挡住了越南企图“发家致富”的财路。


新加坡这个国家骨子里奉行“英国的那种均衡政策”——它两边都得罪,但其骨子里亲西方的基因早就覆盖了华夏族的自豪感。


(2)、台湾的情况:台湾是中国打造“经济合围日本”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封锁日本经济的核心在于封锁台湾岛“内外侧”的海峡通道。


如果台湾被日本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那么日本经济影响力将覆盖到台湾海峡以南——从而让(日本+台湾)经济体直接面对东南亚诸国。这种情况下中国再想限制(日本+台湾)经济体与东南亚的接触将变得“异常”困难。


中国打造“经济合围日本”来封锁日本经济的战略将因为台湾加入日本经济圈可能“付之一炬”。


注释:台湾现在执政的民进党是日本人一手扶持起来的。


鉴于此,在两极化成型的过程中,中国必须要将台湾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具体的方法有:


第一套备案:引导国民党全面不可逆的倒向大陆,大陆全面帮助国民党控制台湾——相当于大陆通过国民党间接的来控制台湾。


这套备案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国民党完全倒向大的要价太高——完全是漫天要价”:我们看到11月初国民党主席洪秀柱率团访问大陆(来谈国民党完全倒向大陆的妥协条件),但洪秀柱回去后的种种表现(比如发动捐款等)说明11月的谈判没有达成妥协。


我们看到在民进党的步步紧逼下(1125日即昨天台党产会宣布将国民党中央党部大楼收归‘国有’),今天我们看到洪秀柱今天喊出了“国民党若亡,台湾也将走入历史成为灰”口号。


上述内容表明:只要大陆不答应“国民党开出的‘漫天要价’”,则国民党宁愿亡党也不愿意“完全倒向大陆”。


国民党开出的“漫天要价”的具体内容作者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了“让国民党的抗战史走进课本等等,国民党对参与大陆政权有要求还不得而知”。


国民党之所以敢于这么“漫天要价”就是因为它看中了“现在国民党完全倒向大陆对中国东亚战略的至关重要性”。


第二套备案:在两极化刚刚成型的时候,西方(欧美合体)放手日本拥核的前夕,此时“中国收复台湾”的契机将出现,解放军可以挥师台湾,从而将台湾迎入祖国的怀抱。


40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了不打断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大陆一直对台湾、台独采取“容忍”的态度。


但如果两极化成型,则意味着二战之后、苏东剧变以来形成的“既有的国际基本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东亚秩序重新架构的过程中,中国武力收复台湾并不会对中国大陆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相反会大大的激励民心、士气。


即将到来的这个“收复台湾”的契机是近40年来中国最好的“契机(天时地利人和)”。如果解放军届时完全控制台湾,则日本经济将被完全压制在“钓鱼岛以北”的区域。


注释:今天“李登辉声称台湾要走自己的路没必要和大陆维持现状”,这是李登辉(背后是日本势力)正在催促民进党“尽快迈入‘台独’”轨道。因为日本人想提前把台湾坐实不是等到“解放军挥师台湾”是时刻。


(3)、朝鲜半岛的情况:朝鲜完全在中东的势力覆盖范围之下。我们主要看韩国的情况:韩国对中国经济(市场消费端;韩国产品的中低端配套、研发)的依赖度非常大。近20年来韩国也一直采取“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他们一直在玩这种“鸡蛋上跳舞”的平衡游戏以实现韩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但现在到来国际格局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大国的撕扯下,韩不小心将跳舞的鸡蛋踩烂了。


安全上得罪不起美国、经济上得罪不起中国。所以只能在国内“互撕”——像个神经病一样一会儿与日本(美国)签署《军事情报协定》的同时检方搜查“提供萨德部署用地的乐天集团”,这种人格分离的背后是“他的这种平衡艺术”已经玩不下去了——美国不答应,中国也不答应。


韩国必须做出“靠边选择”:是靠向准备拥核的日本呢?,还是靠向“准备封锁日本”的中国?它的任何最终选择都意味着其他一方“饶不了它”。


总之,如果韩国最终选择完全倒向美国(日本),则中国打造的“经济合围日本”将韩国也包含在“封锁”的范围内:反正封锁一个是封锁、封锁两个也是封锁。


韩国“超政党力量(财阀和门阀集团)”应该清楚该怎样选择和选择后需要承受的后果。


()、核心:中国打造的“经济合围日本”战略隐藏着一个非常核心的战略工具:那就是以“打造‘经济合围日本圈’”为手段,完成中国对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经济金融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的全面整合——最终将整个东亚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内。


1、在和平时期,中国整合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经济金融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比较困难,比如在和平时期中国将越南这个天天跟中国对着干的国家纳入中国的势力范围非常困难。


所有中国需要4+1”——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放水、洗劫、捞人”的步骤能实现“平时怎么努力也办不到的事情”。


2、中国打造的“经济合围日本”还有一个重大的缺口:那就是日本绕过俄罗斯西伯利亚从而进入“北冰洋航道”——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北冰洋航道在夏季完全“通航”。


所以在两极化成型的过程中,整个西伯利亚的“外交取向”对中国至关重要。


3、中国打造的“经济合围日本”还有两个重要的外围成员“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鉴于这两个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度,这两个经济体已经与中国分别签署了“中澳自贸协议、中新自贸协议”。


但这两个经济体在地缘上的整合相对比较困难。


()、如果日本在拥核后,在中国“经济合围日本”的过程中表现的冥顽不灵,并持续寻求“热核武器”,则必要时中国一定要择机“军事解决日本”,从而一劳永逸的“完成整合东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