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军迷:印度撤兵 谁赢谁输
2017-09-01 15:32:14
92军迷:印度撤兵 谁赢谁输
印度军人越境72天之后,于28日全部撤出国境线。对于这次对峙和印度最后撤兵,网上有各种声音。
1、印度为什么会撤兵?
在事件刚开始时,印度高官不是叫嚣要打2.5场战争吗?它为什么此时不继续赖下去呢。有几大原因:
首先,印度真实感受到中国要对印采取军事行动,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经常会有一种说法,强大的国家实力可以遏制敌人冒险行动。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要展示出这种实力和决心,就是说要把实力转化为威慑力。因为两者并非自然会转化,需要有行动。
这次事件中我们就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在对印军事上的威慑力。从七月上旬就传出新疆到内地的火车减少班次,西藏东南部的公路限时通行,这都是在给军列、军车让道。说明那时就已经开始运大量军事物质入藏。之后是西部战区、中部战区的作战部队上高原的消息,官媒也密集报道各种作战单元在高原演练火力打击的报道。还有长长的军列运送各种装备的图片,这些装备与平时部队演习不同,显然不是演习的随行装备、而是为作战准备的几个基数。
实际上从媒体能看到的只是军事部署的很少一部分,相信印度获得的军事部署情报会更多,包括美国给印度提供的卫星情报。另外,我们在这两个月里,出动轰炸机绕台湾、出岛链去日本周边巡航的次数是不是比以前更加频繁。这是用行动告知美日台,我要在西南面干架,别不知趣搞小动作,否则将被当作同伙一起打。
巡航的效果就是,台湾当局最近在两岸关系上的发言小心翼翼;我们的海警船穿日本3海里领海而过,鬼子的海保船也不敢拦截。在中印对峙问题上日本的媒体刚说了几句,日本政府赶忙出来澄清。美国务卿在半岛核问题上一再表态“四不”,要外交手段解决。对于中印对峙,美国开始还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拉偏架的话,最近特朗普却说希望回到原来的状态。原来是什么状态?不就是“印度要回到自己的国境线一边”嘛。
上月底莫迪想派外交部长去英国,英国首相借口没空接待。其实要找说客俄罗斯最合适,印度肯定是先被俄罗斯拒绝,才舍近求远找它的老东家,结果还是被拒。法国媒体还说要送给印度封存的美洲虎,这哪是送,是把印度往坑里推,所以印度假装没听见。
以前中印边境有点摩擦,西方媒体都会炒作一番,这回却出奇的安静,俄罗斯更是自始至终全当没这回事。上述这些迹象都说明各大国已经判断中国要打印,一是中国在G20峰会上打过招呼,表明原则立场,二是中国这么大动作,西方各国能不瞪大眼睛观察判断?如果过早表态会在事后陷入外交被动。
印度就算是再迟钝、再狂妄,它也能感受到威胁正在一步步的逼近。莫迪有野心不假,但它只是无赖混混,不是疯子。对于莫迪来说,撤兵虽然会面临国内反对党的责难,但比起被狠揍之后军事战败,带来丢失执政的损失还是小得多,唯一可做的是两害取其轻。
印军入境并不是要来大战,阻止修路、转移矛盾、递投名状是三大目的。所以印度一直希望能搞出个“双撤军”,一遍“体面”撤兵。但是这个歪主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而且我们是绝对不会一直对峙到大雪封山,造成“双撤军”的局面,所以,在战争迫在眉睫的关头,莫迪认怂撤兵了。
其次,印度为什么不是更早的时候撤兵、或继续对峙呢?这就涉及到我军作战准备的时间。如果我们只是要把入境的印军赶走,并不需要调集内陆的军队,西藏军区的几个合成旅和边防团可以随时投入战斗。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只是赶走印军,战争也会不断升级。
历史上战争升级都是至少一方人为要升级,而且升级的一方认为有胜利的把握。印度虽然在洞朗边境驻有三个师,但它是防守态势,进攻中国还差得远。所以说我们做大量准备不是为了仅仅是赶走入境的印军,那样对印度没什么损失,莫迪还可以对内宣称中国欺负印度,既转移国内因经济改革而造成的矛盾,又能煽动民粹巩固执政地位。
我军从其他战区调集的部队需要40天的高原适应期,部队也不是同一天到达,加上出发前的准备、在高原火力测试、战法验证、完善作战方案。那么此时可以说大战的准备已经就绪,印度再不撤兵随时要面临们的军事打击,而且不会仅仅在洞朗地区,而是全线多点进攻。
其三,印度入境表面上是为了阻止中国修路,但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以及向美国递投名状。可是莫迪至今没看到美国半点配合的援手,却等来特朗普一句“回到原状”;印度国内矛盾不但没能转移,反而闹起内乱。内乱仅仅是因为“大仙”被判刑吗?是分裂势力突然觉醒吗?
显然不是,是因为反对党和地方邦的分离势力,都看到面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和国际社会的装聋作哑,莫迪当局焦头烂额,所以才趁机发难。外有强军堵门,内部后院起火,隔壁小巴还不断叫阵,莫迪不得不选择避过中国的军事打击,此时再不撤挨揍是必然的,下台也是可以预期的。
2、是双方一起撤兵吗?路还会继续修吗?
对此时的印度当局来说,外部是中国大军压境,一旦开战印度必输;内部是因为施政无方,矛盾激化。派印军入境的目的不但一个都没达到,而且再拖下去还会直接危及执政地位,莫迪只好灰溜溜地宣布撤兵。莫迪政府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让媒体搞了个模棱两可的新闻,看似双方都撤兵。
但从我外交部答记者问的原话是“我军确认印军撤出边境”和“继续在边境巡逻”。显然印军是在我军的监视下,退回到边界印度一侧。我们肯定是对印军撤离的场面拍了视频,只是给印度当局留点面子才暂时不公开。如果印度敢混淆是非,我方一定会公开视频以正视听,所以昨天印度政府出了第二份声明,淡化撤兵,提出要在上合框架内解决。当然这也是印度想把问题国际化的小把戏,没门!
洞朗的公路在大雪封山之前当然会继续修筑,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是我们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但未必是立即复工,还要观察印军的动向。如果印度一闹,我们就不再修路,那岂不是让印度的阴谋得逞,洞朗地区合法的边界线岂不是成为“有争议”。
这条路已经修筑几年了,是通往对峙点更南端的牧草,没有公路就无法全年实控该地区。所以外交部发言人说,为了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产和军队巡逻的需要,我们还要做建设规划。言下之意就是不只是要修路,还会有其他设施。类似的话在南海造岛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以前我们为了维护和平有所克制,今后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就可以放开来做了,这将是中国政府化危为机的又一个例子。
3、在洞朗事件的应对中,中国大致有以下几个收获:
(1)让印度真切感受到在原则问题上我国不惜一战。中国爱好和平,但不会一味的避战,对待原则问题,更不会为了息事宁人而大事化小。即使开战也不是我们的本意,是仁至义尽之后的无需再忍。印度一直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搞蚕食,它这次在洞朗也以为可以继续玩这样的小把戏。但这次我们的官媒坚决斗争,不撤兵就没得谈;与此同时军事斗争的准备一刻也没耽搁,不断向中印边境增兵,造成大军压境,不撤就打的态势。
(2)打破了印度借挑衅中国主权而讨好美国的企图,以及挑衅可以得到西方配合的幻想。有人会说仅仅靠军事威慑没有打疼印度,印度还会不断来挑衅。印度当然不会就此消停,但今后它再想动歪主意的时候,一定会心有余悸。在班公错被石头砸,被狠踹一脚,这要在以前印度肯定要增兵继续闹,可以这次没下文了。
因为它通过此次事件,看到中国不是可以随意挑逗的石狮子,也不是刚睡醒的狮子,更不是养胖了凶不起来的温顺狮子,而是为了捍卫主权敢于厮杀的雄狮,一旦出击必咬下一只大腿。同时,面对中国雄狮,西方也只能给印度这个马前卒画饼,傻三被忽悠之后还会积极当马前卒,那真是傻得没救了。
(3)让国际各方势力看到中国不仅仅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且有将实力转化为威慑力的决心和能力。印军为什么从敢入境到主动撤兵,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化不大,所不同的是中国展示了敢于亮剑的决心和强大的威慑能力。如果你只是拥有宝剑和剑术,却被认为不会用于攻击,那对方就不认为你是可怕的,就会不断挑衅。这就是国力和威慑力的不同之处,国力不会自然形成威慑力,只有对方感受到你的决心和能力才有震慑作用。
(4)让我们看清印度的真实面目。印度早已不是当年的不结盟国家,过去它虽然是西方口中的模范生,但还是第三世界的一员。如今,有纳粹倾向的人民党已经在印度政坛崛起,即使莫迪下台,印度依然会为了一己之利,选择投靠美日、破坏一带一路。
一方面由于印度深受西方“零和”思维的影响,难以接受“合作共赢”的思想。它天然的认为一带一路与“印度梦”是相克的。另一方面印度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民众又没有勤劳和好学的优势,国内工业是靠保护而生存。
所以印度的产业资本是坚决反对加入一带一路,因为加入就意味着要打开市场,要接受产业分工。那样印度的本土工业就会被冲垮,对印度资本家而言是自掘坟墓。印度精英主张关起门来、靠自循环实现工业化,加入一带一路,“印度梦”就会破灭。
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就是资本控制政权,即使印度国内有识之士赞同加入一带一路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印度资本和精英组成的统治阶层,是不可能像其他中小国家的政府那样接受一带一路,它必然要破坏我们在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
这与过去中印之间只是领土争端要复杂得多,因为中国对领土争端主张用谈判来解决,对印度来说没有紧迫性,而且还可以蚕食。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对印度在南亚的霸权、印度工业化进程,乃至印度国内的稳定会形成挑战。
(5)让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仅仅靠拉拢,是不可能改变印度“与中国为敌”的战略,我们应该改变对印战略。笔者并不是主张将印度看作完全的敌人,即使是中美之间也有很多合作,这并没有改变中美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合作也没有改变美国不断给我们的发展设置障碍的事实。
印度同样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里不是指印度会超越我们,而是指它一定会不断给我们制造问题。这不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所可以化解或视而不见的,它是客观存在并需要我们正视的。我们要放弃印度可以成为朋友的幻想,至少在它放弃与中国为敌的国家战略之前。我们必须将它视作竞争对手来制定全方位的对印战略。
制定并实施这样的战略会不会把印度逼到美国一边呢?通过前面的分析,靠一厢情愿是无法把印度拉到我们这边,只有让印度感受到与中国为敌,它将失去更多,是得不偿失的,那样才可能稳定中印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理清什么是可以合作的,什么是需要针锋相对的,怎样做才可以让它真切感受到“得不偿失”。如果没有可以钳制它的能力,就不可能主导中印关系,就会被它的战略牵着走而穷于应对。
(6)我们可以加快中印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过去我们出于维护和平环境的考虑,也出于对东部局势的担忧,所以对印度方向的军事部署、战场建设都比较克制。随着在我国东部中美攻守开始逆转,一带一路的向南亚推进,印度对华战略的转变,我们可以不用再克制,该有的战场建设大力推进,派更多的部队进藏轮训,建设适合高原山地训练的演习场。
这既是对印度冒险野心的遏制,也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做准备。在部队入藏初期西部战区司令部,就前移到西藏军区成立了前指,但我们还要继续把西藏军区司令部按照适合战区作战指挥中心的标准来建设。后勤储备也要加强,最新消息是我们将在拉萨、昌都建设两个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空军军改设立拉萨基地也是应对之一,我们还可以在西藏贮备适合山地作战的一个军装备,。。。
总之,对印度常态化的威慑措施我们都要有序推进,包括加强与南亚各小国的政经军关系,借助第三方介入印度地方邦的事务(我们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谁说展示威慑力就不能发展中印关系,之所以发展不好就是因为印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了幻想的印度会理性得多,反而中印关系会正常。
印度军人越境72天之后,于28日全部撤出国境线。对于这次对峙和印度最后撤兵,网上有各种声音。
1、印度为什么会撤兵?
在事件刚开始时,印度高官不是叫嚣要打2.5场战争吗?它为什么此时不继续赖下去呢。有几大原因:
首先,印度真实感受到中国要对印采取军事行动,而且不是小打小闹。经常会有一种说法,强大的国家实力可以遏制敌人冒险行动。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是要展示出这种实力和决心,就是说要把实力转化为威慑力。因为两者并非自然会转化,需要有行动。
这次事件中我们就很好地展示了中国在对印军事上的威慑力。从七月上旬就传出新疆到内地的火车减少班次,西藏东南部的公路限时通行,这都是在给军列、军车让道。说明那时就已经开始运大量军事物质入藏。之后是西部战区、中部战区的作战部队上高原的消息,官媒也密集报道各种作战单元在高原演练火力打击的报道。还有长长的军列运送各种装备的图片,这些装备与平时部队演习不同,显然不是演习的随行装备、而是为作战准备的几个基数。
实际上从媒体能看到的只是军事部署的很少一部分,相信印度获得的军事部署情报会更多,包括美国给印度提供的卫星情报。另外,我们在这两个月里,出动轰炸机绕台湾、出岛链去日本周边巡航的次数是不是比以前更加频繁。这是用行动告知美日台,我要在西南面干架,别不知趣搞小动作,否则将被当作同伙一起打。
巡航的效果就是,台湾当局最近在两岸关系上的发言小心翼翼;我们的海警船穿日本3海里领海而过,鬼子的海保船也不敢拦截。在中印对峙问题上日本的媒体刚说了几句,日本政府赶忙出来澄清。美国务卿在半岛核问题上一再表态“四不”,要外交手段解决。对于中印对峙,美国开始还不痛不痒地说几句拉偏架的话,最近特朗普却说希望回到原来的状态。原来是什么状态?不就是“印度要回到自己的国境线一边”嘛。
上月底莫迪想派外交部长去英国,英国首相借口没空接待。其实要找说客俄罗斯最合适,印度肯定是先被俄罗斯拒绝,才舍近求远找它的老东家,结果还是被拒。法国媒体还说要送给印度封存的美洲虎,这哪是送,是把印度往坑里推,所以印度假装没听见。
以前中印边境有点摩擦,西方媒体都会炒作一番,这回却出奇的安静,俄罗斯更是自始至终全当没这回事。上述这些迹象都说明各大国已经判断中国要打印,一是中国在G20峰会上打过招呼,表明原则立场,二是中国这么大动作,西方各国能不瞪大眼睛观察判断?如果过早表态会在事后陷入外交被动。
印度就算是再迟钝、再狂妄,它也能感受到威胁正在一步步的逼近。莫迪有野心不假,但它只是无赖混混,不是疯子。对于莫迪来说,撤兵虽然会面临国内反对党的责难,但比起被狠揍之后军事战败,带来丢失执政的损失还是小得多,唯一可做的是两害取其轻。
印军入境并不是要来大战,阻止修路、转移矛盾、递投名状是三大目的。所以印度一直希望能搞出个“双撤军”,一遍“体面”撤兵。但是这个歪主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而且我们是绝对不会一直对峙到大雪封山,造成“双撤军”的局面,所以,在战争迫在眉睫的关头,莫迪认怂撤兵了。
其次,印度为什么不是更早的时候撤兵、或继续对峙呢?这就涉及到我军作战准备的时间。如果我们只是要把入境的印军赶走,并不需要调集内陆的军队,西藏军区的几个合成旅和边防团可以随时投入战斗。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使只是赶走印军,战争也会不断升级。
历史上战争升级都是至少一方人为要升级,而且升级的一方认为有胜利的把握。印度虽然在洞朗边境驻有三个师,但它是防守态势,进攻中国还差得远。所以说我们做大量准备不是为了仅仅是赶走入境的印军,那样对印度没什么损失,莫迪还可以对内宣称中国欺负印度,既转移国内因经济改革而造成的矛盾,又能煽动民粹巩固执政地位。
我军从其他战区调集的部队需要40天的高原适应期,部队也不是同一天到达,加上出发前的准备、在高原火力测试、战法验证、完善作战方案。那么此时可以说大战的准备已经就绪,印度再不撤兵随时要面临们的军事打击,而且不会仅仅在洞朗地区,而是全线多点进攻。
其三,印度入境表面上是为了阻止中国修路,但更大的目的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以及向美国递投名状。可是莫迪至今没看到美国半点配合的援手,却等来特朗普一句“回到原状”;印度国内矛盾不但没能转移,反而闹起内乱。内乱仅仅是因为“大仙”被判刑吗?是分裂势力突然觉醒吗?
显然不是,是因为反对党和地方邦的分离势力,都看到面对中国的军事威慑,和国际社会的装聋作哑,莫迪当局焦头烂额,所以才趁机发难。外有强军堵门,内部后院起火,隔壁小巴还不断叫阵,莫迪不得不选择避过中国的军事打击,此时再不撤挨揍是必然的,下台也是可以预期的。
2、是双方一起撤兵吗?路还会继续修吗?
对此时的印度当局来说,外部是中国大军压境,一旦开战印度必输;内部是因为施政无方,矛盾激化。派印军入境的目的不但一个都没达到,而且再拖下去还会直接危及执政地位,莫迪只好灰溜溜地宣布撤兵。莫迪政府为了给自己留点面子,让媒体搞了个模棱两可的新闻,看似双方都撤兵。
但从我外交部答记者问的原话是“我军确认印军撤出边境”和“继续在边境巡逻”。显然印军是在我军的监视下,退回到边界印度一侧。我们肯定是对印军撤离的场面拍了视频,只是给印度当局留点面子才暂时不公开。如果印度敢混淆是非,我方一定会公开视频以正视听,所以昨天印度政府出了第二份声明,淡化撤兵,提出要在上合框架内解决。当然这也是印度想把问题国际化的小把戏,没门!
洞朗的公路在大雪封山之前当然会继续修筑,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这是我们主权范围内的事情,但未必是立即复工,还要观察印军的动向。如果印度一闹,我们就不再修路,那岂不是让印度的阴谋得逞,洞朗地区合法的边界线岂不是成为“有争议”。
这条路已经修筑几年了,是通往对峙点更南端的牧草,没有公路就无法全年实控该地区。所以外交部发言人说,为了改善边境地区人民生产和军队巡逻的需要,我们还要做建设规划。言下之意就是不只是要修路,还会有其他设施。类似的话在南海造岛的时候也多次提到,以前我们为了维护和平有所克制,今后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就可以放开来做了,这将是中国政府化危为机的又一个例子。
3、在洞朗事件的应对中,中国大致有以下几个收获:
(1)让印度真切感受到在原则问题上我国不惜一战。中国爱好和平,但不会一味的避战,对待原则问题,更不会为了息事宁人而大事化小。即使开战也不是我们的本意,是仁至义尽之后的无需再忍。印度一直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搞蚕食,它这次在洞朗也以为可以继续玩这样的小把戏。但这次我们的官媒坚决斗争,不撤兵就没得谈;与此同时军事斗争的准备一刻也没耽搁,不断向中印边境增兵,造成大军压境,不撤就打的态势。
(2)打破了印度借挑衅中国主权而讨好美国的企图,以及挑衅可以得到西方配合的幻想。有人会说仅仅靠军事威慑没有打疼印度,印度还会不断来挑衅。印度当然不会就此消停,但今后它再想动歪主意的时候,一定会心有余悸。在班公错被石头砸,被狠踹一脚,这要在以前印度肯定要增兵继续闹,可以这次没下文了。
因为它通过此次事件,看到中国不是可以随意挑逗的石狮子,也不是刚睡醒的狮子,更不是养胖了凶不起来的温顺狮子,而是为了捍卫主权敢于厮杀的雄狮,一旦出击必咬下一只大腿。同时,面对中国雄狮,西方也只能给印度这个马前卒画饼,傻三被忽悠之后还会积极当马前卒,那真是傻得没救了。
(3)让国际各方势力看到中国不仅仅有强大的综合国力,而且有将实力转化为威慑力的决心和能力。印军为什么从敢入境到主动撤兵,在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变化不大,所不同的是中国展示了敢于亮剑的决心和强大的威慑能力。如果你只是拥有宝剑和剑术,却被认为不会用于攻击,那对方就不认为你是可怕的,就会不断挑衅。这就是国力和威慑力的不同之处,国力不会自然形成威慑力,只有对方感受到你的决心和能力才有震慑作用。
(4)让我们看清印度的真实面目。印度早已不是当年的不结盟国家,过去它虽然是西方口中的模范生,但还是第三世界的一员。如今,有纳粹倾向的人民党已经在印度政坛崛起,即使莫迪下台,印度依然会为了一己之利,选择投靠美日、破坏一带一路。
一方面由于印度深受西方“零和”思维的影响,难以接受“合作共赢”的思想。它天然的认为一带一路与“印度梦”是相克的。另一方面印度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的效率低下是出了名的,民众又没有勤劳和好学的优势,国内工业是靠保护而生存。
所以印度的产业资本是坚决反对加入一带一路,因为加入就意味着要打开市场,要接受产业分工。那样印度的本土工业就会被冲垮,对印度资本家而言是自掘坟墓。印度精英主张关起门来、靠自循环实现工业化,加入一带一路,“印度梦”就会破灭。
资本主义国家的特点就是资本控制政权,即使印度国内有识之士赞同加入一带一路也成不了气候。所以印度资本和精英组成的统治阶层,是不可能像其他中小国家的政府那样接受一带一路,它必然要破坏我们在南亚地区推进一带一路。
这与过去中印之间只是领土争端要复杂得多,因为中国对领土争端主张用谈判来解决,对印度来说没有紧迫性,而且还可以蚕食。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对印度在南亚的霸权、印度工业化进程,乃至印度国内的稳定会形成挑战。
(5)让我们认清了一个事实,仅仅靠拉拢,是不可能改变印度“与中国为敌”的战略,我们应该改变对印战略。笔者并不是主张将印度看作完全的敌人,即使是中美之间也有很多合作,这并没有改变中美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合作也没有改变美国不断给我们的发展设置障碍的事实。
印度同样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里不是指印度会超越我们,而是指它一定会不断给我们制造问题。这不是我们的美好愿望所可以化解或视而不见的,它是客观存在并需要我们正视的。我们要放弃印度可以成为朋友的幻想,至少在它放弃与中国为敌的国家战略之前。我们必须将它视作竞争对手来制定全方位的对印战略。
制定并实施这样的战略会不会把印度逼到美国一边呢?通过前面的分析,靠一厢情愿是无法把印度拉到我们这边,只有让印度感受到与中国为敌,它将失去更多,是得不偿失的,那样才可能稳定中印关系。这就需要我们理清什么是可以合作的,什么是需要针锋相对的,怎样做才可以让它真切感受到“得不偿失”。如果没有可以钳制它的能力,就不可能主导中印关系,就会被它的战略牵着走而穷于应对。
(6)我们可以加快中印边境地区的战场建设。过去我们出于维护和平环境的考虑,也出于对东部局势的担忧,所以对印度方向的军事部署、战场建设都比较克制。随着在我国东部中美攻守开始逆转,一带一路的向南亚推进,印度对华战略的转变,我们可以不用再克制,该有的战场建设大力推进,派更多的部队进藏轮训,建设适合高原山地训练的演习场。
这既是对印度冒险野心的遏制,也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战争做准备。在部队入藏初期西部战区司令部,就前移到西藏军区成立了前指,但我们还要继续把西藏军区司令部按照适合战区作战指挥中心的标准来建设。后勤储备也要加强,最新消息是我们将在拉萨、昌都建设两个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空军军改设立拉萨基地也是应对之一,我们还可以在西藏贮备适合山地作战的一个军装备,。。。
总之,对印度常态化的威慑措施我们都要有序推进,包括加强与南亚各小国的政经军关系,借助第三方介入印度地方邦的事务(我们支持被压迫民族的斗争)。谁说展示威慑力就不能发展中印关系,之所以发展不好就是因为印度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没了幻想的印度会理性得多,反而中印关系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