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道长:习总即将访美,核心利益中国绝不可能妥协
2015-09-15 10:43:07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9月22号启程展开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在习主席访问前的一年里,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欧洲金融危机加剧;乌克兰局势出现僵持;世界恐怖主义活动比去年更加频繁,IS在中东势力加速壮大;世界经济出现放缓;中美关于东海、南海、台湾问题的互动出现新动向等等。特别是西方缺席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纪念活动,在中国国内出现了激烈的舆论反应,习主席仍然准时成行,说明中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在美内部也存在着对中国发展的质疑与焦虑。在这些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能否取得重大成果,中美关系能否打开新局面,更加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如果要达到目标,在于以下因素:
一、美国能否放下独霸心态,正确看到中国的复兴渴望,正视中国力量现实,克服对中国成长的焦虑,采取理性的对华态度是习奥会能否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
?近年来,随中国的快速崛起,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提出的“三个自信”、“中国梦”,使美国对中国产生了误解。美方认为中国的成长动摇了美国霸权的根基,这种情况在美国国内产行了极大震动,美强硬派频频展开活动,“对付中国”的声音逐步升高。中国方面面对美国内部这种不和谐声音与不合作不友好的言语与行为,也采取相应的对策,出现这种局面的责任完全在美方,原因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进入21世纪以来,美两场战争“胜而不利”的局面,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的相对实力出现明显衰退,对世界的干预能力也严重下降。特别是利比亚战争结束后长期动荡,在中东打击IS不力,中东的动荡加剧,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一落千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美国产生失去霸权的恐惧,担心中国取代美国。
(二)美国不能正视中国的国家战略诉求,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缺乏了解,患上了对华战略“焦虑症”。
中国有遭遇百年耻辱的经历,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一直视作核心利益,而美国对中国的诉求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认为中国强国、强军的国家行为是对美霸权的挑战,对中国的行为极其“忧虑”,在这种忧虑焦虑下,美国的对华战略出现明显转变。
(三)美国能否减少对中国的不友好行动,尊重中国的利益诉求。
一年多来,美针对中国的国家行为采取不友好的策略,一方面鼓动有关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国家行为进行对抗,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另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指手划脚,并欲动手动脚,采取的行动极具攻击性,也更具危险性。如果美国不能摆放平心态,采取公正、客观的立场,中美关系不可能因习主席访美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一、美国能否放下独霸心态,正确看到中国的复兴渴望,正视中国力量现实,克服对中国成长的焦虑,采取理性的对华态度是习奥会能否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
?近年来,随中国的快速崛起,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提出的“三个自信”、“中国梦”,使美国对中国产生了误解。美方认为中国的成长动摇了美国霸权的根基,这种情况在美国国内产行了极大震动,美强硬派频频展开活动,“对付中国”的声音逐步升高。中国方面面对美国内部这种不和谐声音与不合作不友好的言语与行为,也采取相应的对策,出现这种局面的责任完全在美方,原因大概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进入21世纪以来,美两场战争“胜而不利”的局面,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的相对实力出现明显衰退,对世界的干预能力也严重下降。特别是利比亚战争结束后长期动荡,在中东打击IS不力,中东的动荡加剧,美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一落千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美国产生失去霸权的恐惧,担心中国取代美国。
(二)美国不能正视中国的国家战略诉求,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诚意缺乏了解,患上了对华战略“焦虑症”。
中国有遭遇百年耻辱的经历,对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一直视作核心利益,而美国对中国的诉求没有给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认为中国强国、强军的国家行为是对美霸权的挑战,对中国的行为极其“忧虑”,在这种忧虑焦虑下,美国的对华战略出现明显转变。
(三)美国能否减少对中国的不友好行动,尊重中国的利益诉求。
一年多来,美针对中国的国家行为采取不友好的策略,一方面鼓动有关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国家行为进行对抗,对中国内政粗暴干涉,另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指手划脚,并欲动手动脚,采取的行动极具攻击性,也更具危险性。如果美国不能摆放平心态,采取公正、客观的立场,中美关系不可能因习主席访美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在美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中方在各种场合,在各级别的协商中都明确表示,中国执行的和平策略,不会主动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但如果美奉行视中国为敌的政策,中国会是美国一个非常称职的对手。美国方面一直不正视中国的这种立场,将中国的克制视作软弱,一再挑战中国底线。
二、不久前美国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关于亚太部分出现了新动向,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特别是中国通过阅兵又发出了明显的信号,美能否真正理解中国发出的信号,去更深刻地了解“习外交”方式。
我们也看到,奥巴马总统领导的美国,近两年来对中国政策一直持围绕“亚太再平衡”“TPP”进行。具体操作层面上,在东北亚逐步放松对日本的管制,放任日本加速军备,在半岛不停地进行军演加剧半岛局势,在南海鼓动菲律宾与中国对抗,甚至走向前台与中国军机对峙,这些行为在中方看来是极其不友好且是危险的,不是建设性、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也知道美国小九九,通过直接走向前台,意图利用军事方式将中国与东盟国家隔离开来,通过TPP意图利用经济方式将中国与亚太国家或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隔离开来。中国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反击,让美国也倍感压力,很不舒服。
二、不久前美国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关于亚太部分出现了新动向,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特别是中国通过阅兵又发出了明显的信号,美能否真正理解中国发出的信号,去更深刻地了解“习外交”方式。
我们也看到,奥巴马总统领导的美国,近两年来对中国政策一直持围绕“亚太再平衡”“TPP”进行。具体操作层面上,在东北亚逐步放松对日本的管制,放任日本加速军备,在半岛不停地进行军演加剧半岛局势,在南海鼓动菲律宾与中国对抗,甚至走向前台与中国军机对峙,这些行为在中方看来是极其不友好且是危险的,不是建设性、负责任的行为。
我们也知道美国小九九,通过直接走向前台,意图利用军事方式将中国与东盟国家隔离开来,通过TPP意图利用经济方式将中国与亚太国家或是太平洋沿岸国家隔离开来。中国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反击,让美国也倍感压力,很不舒服。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前夕,美发布所谓“黑客”抹黑中国,有关美方高官以“制裁中国”相威胁,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中国方面不会无动于衷。
美方以“黑客”抹黑中国,除道义方面的因素外,恐怕是美方的私心占主流。习近平主席上任后提出加速城市网络化、智能化,以信息智能技术作为中国经济新经济发动机之一,中国信息技术市场空间巨大,而互联网、信息智能技术一向是美国主导,规则由美制订,行业标准由美掌控,而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技术的掌握,在技术层面上对此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中方采取更有利于中国的行业标准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管美国是否高兴,中国都必须这样做。于是在美以黑客为由指责中国后,中方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动作。以中国服务器用“浪潮”取代美产服务器“IBM”。说明中国的信息技术安全,由中国自己把握,不会听命于美国。
另一个层面,美发布2015版美国家安全战略中增加对中国威胁后,中国高调公开在东海、台海海峡的军事演习,说明中国不会接受美式威胁。这已经是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中反复证明了的,希望美方看到这些。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之前,中国也释放了广泛的善意:中国规划习近平主席访问路径,以西雅图为重点,西雅图是美国的航空航天重镇,说明中国重视与美国关系,特别是商业、经贸关系,说明中国将意识形态的争论放在一边,首先摆出对美一种良好姿态。
三、美国国内有一股势力,以意识形态上打败中国,颜色中国为己任,更有部分资本集团,以收割中国,剪中国“羊毛”为目标。
在意识形态上,美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展开活动,培养重点人物,在舆论上通过收买中国部分无耻文人、公知,大肆宣扬美国价值观、普适价值观,对中国历史人物和英雄进行中伤诋毁,有意识地引导中国国内关于前后30年的大争论,以图在思想层面使中国出现大动荡。在经济、金融上,利用美国金融的话语权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指手划脚,通过中国一些丧失国格、人格和道德底线的经济“学家”指导中国经济改革,更利用埋藏在中国内部的一些卖国走狗配合,制造中国股市混乱、恐慌,搅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意图在经济上收割中国。以上因素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大杀伤力。中国为维护核心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利益,必定会进行坚决反击,美方心知肚明。
而且几十年来,美方的这种渗透活动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效,反而将中美关系引向恶化方向,希望美国方面能有所警悟,中止这些作用不大、对中美关系负面影响大的行动。当然,中国在这方面绝不会放松警惕,不会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这些也是美深知的。
四、美需要改变在中国领导访问美国前的一贯做法,也释放相应的善意。
以往当中国领导人访问前,美方总是制造各种借口对中国施加压力,笔者跟踪十多年的新闻,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拿台湾问题作文章,放风要对台军售,然后因“中国害怕”而不得不答应美方要求。而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外交、军事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接受美国这种低智慧式的要挟。特别是中国一改常态,近日高调公开台海海峡的军演,表达的意图是明确的,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前,中国不会接受美方这种要挟的用意一览无余,希望美方能认真研究这些信息,以增加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成果。
美方在中国领导人访问之前第二种主要做法是指责贸易不公、中国操纵汇率,然后公布一系列的中国公司、企业作为制裁对象,典型的以市场说事。而当下,中国的市场影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市场盘子也相当大,两国的贸易额度如此巨大,市场方面的相互渗透非常深入,如果美再以往常的手段对付中国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从中方公布的行程看,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时间比较长。西雅图是美国航空核心城市,世界航空巨头波音公司的所在地,中国对美国大飞机的需求及中国市场的选项,足以制约美国以贸易方式与中国搞对抗,因为中国有很多其它筹码来应对。另外,美国汽车业在美国几乎破产,结果在中国得到重生,福特、通用汽车因中国市场因素得以生存等等,希望美方多考虑自己的短处。
五、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展望。
习近平访问美国,是中美两国今年最重大的外交活动。因是“国事”访问,双方都给予了最高对待,自然要达成重要成果。笔者认为,虽双方能谈的特别多,但有些是可以广泛合作的,有些,中方是不可能有任何妥协余地的。
可谈且有较大预期成果如下:1.欧洲难民问题;2.中东局势;3.经贸合作;4.反恐合作;5.中美双方军事通报机制。
可谈但预期成果有限的成果可能为:1.亚洲格局,特别是东海、南海局势,台湾问题;2.乌克兰局势;3.金融与汇率;4、叙利亚局势。
东海、南海、台湾局势涉及中国核心国家安全利益,中方不可能会放弃国家安全这一核心利益去“讨好”美国;而金融与汇率涉及到中国的经济核心安全,中国也绝不可能在这方面去妥协,换取美方在其它地方的让步。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局势因涉及不仅仅是中美两家,特别是涉及到欧洲与俄国,中国与俄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与欧洲则贸易量已经超过美国,且与欧洲国家关系总体良好,中国没有出卖朋友的先例,不会因暂时利益而反复,这是中国道德层面的原则,中国是讲信用、讲诚信的国家,这也是新中国的立国根本。这点可从历史上寻求答案,以“互不干涉内政”为例,中国在这点上一直严格遵守、并得到广大国家的认可。正因为中国式的道德模式,中国在国际上的信用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最后简单的总结一下:经贸方面,在不损害中国经济原则条件下,中国与美在经济贸易领域是可以谈、重点谈,中国在市场方面可作一定的让步,前提是美方解除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经济与信息安全,中国不会让步;在反恐与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双方可广泛合作。
美方以“黑客”抹黑中国,除道义方面的因素外,恐怕是美方的私心占主流。习近平主席上任后提出加速城市网络化、智能化,以信息智能技术作为中国经济新经济发动机之一,中国信息技术市场空间巨大,而互联网、信息智能技术一向是美国主导,规则由美制订,行业标准由美掌控,而中国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技术的掌握,在技术层面上对此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中方采取更有利于中国的行业标准是为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不管美国是否高兴,中国都必须这样做。于是在美以黑客为由指责中国后,中方及时采取了相应的动作。以中国服务器用“浪潮”取代美产服务器“IBM”。说明中国的信息技术安全,由中国自己把握,不会听命于美国。
另一个层面,美发布2015版美国家安全战略中增加对中国威胁后,中国高调公开在东海、台海海峡的军事演习,说明中国不会接受美式威胁。这已经是美国在与中国打交道中反复证明了的,希望美方看到这些。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之前,中国也释放了广泛的善意:中国规划习近平主席访问路径,以西雅图为重点,西雅图是美国的航空航天重镇,说明中国重视与美国关系,特别是商业、经贸关系,说明中国将意识形态的争论放在一边,首先摆出对美一种良好姿态。
三、美国国内有一股势力,以意识形态上打败中国,颜色中国为己任,更有部分资本集团,以收割中国,剪中国“羊毛”为目标。
在意识形态上,美一直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展开活动,培养重点人物,在舆论上通过收买中国部分无耻文人、公知,大肆宣扬美国价值观、普适价值观,对中国历史人物和英雄进行中伤诋毁,有意识地引导中国国内关于前后30年的大争论,以图在思想层面使中国出现大动荡。在经济、金融上,利用美国金融的话语权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指手划脚,通过中国一些丧失国格、人格和道德底线的经济“学家”指导中国经济改革,更利用埋藏在中国内部的一些卖国走狗配合,制造中国股市混乱、恐慌,搅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意图在经济上收割中国。以上因素对中美两国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大杀伤力。中国为维护核心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利益,必定会进行坚决反击,美方心知肚明。
而且几十年来,美方的这种渗透活动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效,反而将中美关系引向恶化方向,希望美国方面能有所警悟,中止这些作用不大、对中美关系负面影响大的行动。当然,中国在这方面绝不会放松警惕,不会对美国抱有任何幻想,这些也是美深知的。
四、美需要改变在中国领导访问美国前的一贯做法,也释放相应的善意。
以往当中国领导人访问前,美方总是制造各种借口对中国施加压力,笔者跟踪十多年的新闻,得出的结论是首先拿台湾问题作文章,放风要对台军售,然后因“中国害怕”而不得不答应美方要求。而习近平主席上任以来,外交、军事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接受美国这种低智慧式的要挟。特别是中国一改常态,近日高调公开台海海峡的军演,表达的意图是明确的,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前,中国不会接受美方这种要挟的用意一览无余,希望美方能认真研究这些信息,以增加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成果。
美方在中国领导人访问之前第二种主要做法是指责贸易不公、中国操纵汇率,然后公布一系列的中国公司、企业作为制裁对象,典型的以市场说事。而当下,中国的市场影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市场盘子也相当大,两国的贸易额度如此巨大,市场方面的相互渗透非常深入,如果美再以往常的手段对付中国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从中方公布的行程看,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时间比较长。西雅图是美国航空核心城市,世界航空巨头波音公司的所在地,中国对美国大飞机的需求及中国市场的选项,足以制约美国以贸易方式与中国搞对抗,因为中国有很多其它筹码来应对。另外,美国汽车业在美国几乎破产,结果在中国得到重生,福特、通用汽车因中国市场因素得以生存等等,希望美方多考虑自己的短处。
五、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展望。
习近平访问美国,是中美两国今年最重大的外交活动。因是“国事”访问,双方都给予了最高对待,自然要达成重要成果。笔者认为,虽双方能谈的特别多,但有些是可以广泛合作的,有些,中方是不可能有任何妥协余地的。
可谈且有较大预期成果如下:1.欧洲难民问题;2.中东局势;3.经贸合作;4.反恐合作;5.中美双方军事通报机制。
可谈但预期成果有限的成果可能为:1.亚洲格局,特别是东海、南海局势,台湾问题;2.乌克兰局势;3.金融与汇率;4、叙利亚局势。
东海、南海、台湾局势涉及中国核心国家安全利益,中方不可能会放弃国家安全这一核心利益去“讨好”美国;而金融与汇率涉及到中国的经济核心安全,中国也绝不可能在这方面去妥协,换取美方在其它地方的让步。乌克兰局势、叙利亚局势因涉及不仅仅是中美两家,特别是涉及到欧洲与俄国,中国与俄的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与欧洲则贸易量已经超过美国,且与欧洲国家关系总体良好,中国没有出卖朋友的先例,不会因暂时利益而反复,这是中国道德层面的原则,中国是讲信用、讲诚信的国家,这也是新中国的立国根本。这点可从历史上寻求答案,以“互不干涉内政”为例,中国在这点上一直严格遵守、并得到广大国家的认可。正因为中国式的道德模式,中国在国际上的信用一直保持得非常好,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最后简单的总结一下:经贸方面,在不损害中国经济原则条件下,中国与美在经济贸易领域是可以谈、重点谈,中国在市场方面可作一定的让步,前提是美方解除对中国的技术壁垒;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经济与信息安全,中国不会让步;在反恐与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双方可广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