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在高科技领域,向中国举起了刀!
2021-02-28 11:25:47
执笔:周德武
▲美国总统拜登24日在白宫记者会上举起一颗芯片
最近几天,拜登政府有关对华科技政策的动向引起广泛关注。
一是2月24日拜登签署评估美国供应链安全的总统行政令,要求未来100天内,就芯片、汽车电池、药品及稀土产业的供应链进行检讨;对国防、通信、公共卫生、交通、能源、食品生产等六大领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审视,并提出改进方案。虽然拜登没有点中国的名字,但是舆论普遍认为,这项评估旨在寻找与中国进一步脱钩的办法。
二是拜登政府拟尽快将去年11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旨在限制美国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交易中必须得到商务部批准的规定付诸实施。据《华尔街日报》(2月26日)报道称,这项规定出台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美国供应链安全,以“对抗中国技术威胁”。
此前,美国电信、金融和科技公司对此反应强烈,认为“这项规定将扼杀创新并损害美国竞争力”。美商界人士普遍预期,拜登政府上台后会搁置这项规定。然而,最新情况显示,拜登政府为了不被共和党指责对华软弱,有意在3月22日征求意见完毕后,稍作修改即予放行。据称,这项政策将影响美基础设施、网络、卫星、大数据、互联网服务器、计算机硬软件、无人机、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设备等公司,增加企业合规成本数百亿美元。舆论认为,这项规定能否按期推出,将成为评估拜登对华经济和科技政策趋势的指标性动作。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早在2012年2月,时任总统奥巴马就签署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报告》,将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际战略层面。当时的起因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大地震,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震惊全球。为此,美国从防止自然灾害以及恐怖主义犯罪的视角,提出建立一个基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安全、高效和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从而确保美经济繁荣、促进美经济增长、维护美核心价值观。
特朗普上台以后,同样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国土安全部以及国防部等部门先后根据总统行政令提交评估报告。例如,2018年9月,美国防部提交了《评估和增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以及供应链弹性的报告》;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签署了《确保信息通讯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安全》的行政令,禁止交易、使用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经济构成特殊威胁的外国信息技术服务。
与奥巴马政府明显不同的是,特朗普把供应链作为遏制、打击对手的一个战略工具,“切断供应链”成为特朗普手中的“核武器”。在特朗普政府眼里,中国被塑造成“对美供应链安全构成首要威胁的国家”,“脱钩”成为美对华经济和科技政策的主要选项。无论是对待中兴通讯,还是对待华为的做法,都是利用美国处于供应链顶端的优势,采取决绝手段,以起到“一剑封喉”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从确保美国的全球供应链安全到摧毁他国的技术供应链,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变。

▲荷兰芯片厂恩智浦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5G芯片厂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美经济与科技交流历史,无论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还是双边关系的徘徊期,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防范一直客观存在。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后来的“瓦森纳协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垄断着高端技术,延续着对核心技术的供应链控制。
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产业快速融入国际经济和贸易体系,并一举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有所下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焦虑感。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大搞“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动辄对中国实行制裁,双方关系的对抗性急剧上升,美国也担心遭到中国的反报复。
拜登上台以后,在涉华问题的表态上表现为一定的谨慎,但对华政策的本质难以改变,这就注定了拜登只能采取修修补补的做法,而难以做出方向性的根本调整。拜登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战略竞争者”,认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只是不同意“懂王”的打法。为了体现出比特朗普更为高明、对华策略更有章法,拜登摆出了全面检讨前任各项政策的架势,很明显拜登在对华高科技领域已举起了屠刀。
拜登有意通过在价值观相同国家间构筑安全的供应链,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未必按照拜登的想法演绎。从去年的“口罩荒”到今年的”疫苗荒”,即使欧美国家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但在口罩和疫苗上的争夺仍异常激烈。更何况,一战与二战的爆发首先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开打。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供应链安全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注定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做法。

▲去年10月,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来自于比较优势和集群优势,是经济规律的真实反映,指望通过行政手段人为破坏供应链,终究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华盛顿邮报》(2月25日)刊发评论指出,“美国加强供应链不应成为保护主义的借口”,“国家间在法律框架内自由进行的互利交流,是通往安全、经济和战略最大化的道路,相比之下,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主义是一条死路”。
拜登政府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评估仍在进行之中,这项看似内政的政策实际上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
可以预料,如果拜登继续走中美脱钩的老路,那么两年之后共和党重新夺回国会控制权是大概率的事,四年以后“特朗普主义“将重新占据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或不可避免。
届时,恐怕患抑郁症的不仅是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整个民主党都要因拜登郁闷而死。奥巴马曾经说过,“不要低估拜登搞砸事件的能力”,希望奥巴马的话不要一语成谶。
作者是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 公号“公评世界”
▲美国总统拜登24日在白宫记者会上举起一颗芯片
最近几天,拜登政府有关对华科技政策的动向引起广泛关注。
一是2月24日拜登签署评估美国供应链安全的总统行政令,要求未来100天内,就芯片、汽车电池、药品及稀土产业的供应链进行检讨;对国防、通信、公共卫生、交通、能源、食品生产等六大领域进行为期一年的审视,并提出改进方案。虽然拜登没有点中国的名字,但是舆论普遍认为,这项评估旨在寻找与中国进一步脱钩的办法。
二是拜登政府拟尽快将去年11月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旨在限制美国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交易中必须得到商务部批准的规定付诸实施。据《华尔街日报》(2月26日)报道称,这项规定出台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美国供应链安全,以“对抗中国技术威胁”。
此前,美国电信、金融和科技公司对此反应强烈,认为“这项规定将扼杀创新并损害美国竞争力”。美商界人士普遍预期,拜登政府上台后会搁置这项规定。然而,最新情况显示,拜登政府为了不被共和党指责对华软弱,有意在3月22日征求意见完毕后,稍作修改即予放行。据称,这项政策将影响美基础设施、网络、卫星、大数据、互联网服务器、计算机硬软件、无人机、机器人以及自动化设备等公司,增加企业合规成本数百亿美元。舆论认为,这项规定能否按期推出,将成为评估拜登对华经济和科技政策趋势的指标性动作。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的国家。早在2012年2月,时任总统奥巴马就签署了《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报告》,将供应链安全上升到国际战略层面。当时的起因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大地震,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震惊全球。为此,美国从防止自然灾害以及恐怖主义犯罪的视角,提出建立一个基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安全、高效和有弹性的全球供应链”,从而确保美经济繁荣、促进美经济增长、维护美核心价值观。
特朗普上台以后,同样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国土安全部以及国防部等部门先后根据总统行政令提交评估报告。例如,2018年9月,美国防部提交了《评估和增强美国制造业和国防工业基础以及供应链弹性的报告》;2019年5月15日,特朗普签署了《确保信息通讯技术与服务供应链安全》的行政令,禁止交易、使用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经济构成特殊威胁的外国信息技术服务。
与奥巴马政府明显不同的是,特朗普把供应链作为遏制、打击对手的一个战略工具,“切断供应链”成为特朗普手中的“核武器”。在特朗普政府眼里,中国被塑造成“对美供应链安全构成首要威胁的国家”,“脱钩”成为美对华经济和科技政策的主要选项。无论是对待中兴通讯,还是对待华为的做法,都是利用美国处于供应链顶端的优势,采取决绝手段,以起到“一剑封喉”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从确保美国的全球供应链安全到摧毁他国的技术供应链,是美国安全战略的重大转变。
▲荷兰芯片厂恩智浦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5G芯片厂
回顾过去几十年中美经济与科技交流历史,无论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还是双边关系的徘徊期,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对华防范一直客观存在。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后来的“瓦森纳协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垄断着高端技术,延续着对核心技术的供应链控制。
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产业快速融入国际经济和贸易体系,并一举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有所下降,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焦虑感。尤其是特朗普上台后,大搞“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政策、动辄对中国实行制裁,双方关系的对抗性急剧上升,美国也担心遭到中国的反报复。
拜登上台以后,在涉华问题的表态上表现为一定的谨慎,但对华政策的本质难以改变,这就注定了拜登只能采取修修补补的做法,而难以做出方向性的根本调整。拜登将中国定义为“最严峻的战略竞争者”,认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只是不同意“懂王”的打法。为了体现出比特朗普更为高明、对华策略更有章法,拜登摆出了全面检讨前任各项政策的架势,很明显拜登在对华高科技领域已举起了屠刀。
拜登有意通过在价值观相同国家间构筑安全的供应链,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未必按照拜登的想法演绎。从去年的“口罩荒”到今年的”疫苗荒”,即使欧美国家有着相同的意识形态,但在口罩和疫苗上的争夺仍异常激烈。更何况,一战与二战的爆发首先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开打。从这个意义上说,把供应链安全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注定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做法。
▲去年10月,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来自于比较优势和集群优势,是经济规律的真实反映,指望通过行政手段人为破坏供应链,终究要遭到规律的惩罚。《华盛顿邮报》(2月25日)刊发评论指出,“美国加强供应链不应成为保护主义的借口”,“国家间在法律框架内自由进行的互利交流,是通往安全、经济和战略最大化的道路,相比之下,自给自足的封闭孤立主义是一条死路”。
拜登政府供应链安全的战略评估仍在进行之中,这项看似内政的政策实际上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
可以预料,如果拜登继续走中美脱钩的老路,那么两年之后共和党重新夺回国会控制权是大概率的事,四年以后“特朗普主义“将重新占据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或不可避免。
届时,恐怕患抑郁症的不仅是奥巴马夫人米歇尔,整个民主党都要因拜登郁闷而死。奥巴马曾经说过,“不要低估拜登搞砸事件的能力”,希望奥巴马的话不要一语成谶。
作者是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 公号“公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