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强国下发出最后通牒 就算美军也照打不误 俄:树立标杆

2019-11-28 08:04:09   

在过去一年里,美国对伊朗实施了多轮严厉的经济制裁,致使伊朗与全球支付体系的联系中断,资金无法自由进出伊朗,商品依赖进口,物价高涨,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停滞不前,德黑兰入不敷出,民众也苦不堪言。然而,令美国人郁闷的是,制裁并未让伊朗人低下高傲的头颅。


今年6月,伊朗防空部队击落并俘获了美军一架“全球鹰”无人机,并将击落的整个视频过程经过网络传向世界。不仅如此,伊朗还邀请俄罗斯等友好国家对这架“全球鹰”进行研究。作为在中东地区数一数二的军事强国,伊朗还陈兵波斯湾,试射一系列自行研制的防空导弹、反舰弹道导弹等,举行全兵种联合军事演习,展示实力。此外,伊朗还重启20%丰度浓缩铀生产并开启新型离心机。对此,美国放出狠话称,如果德黑兰发展核武器,美国将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摧毁。在遭到美欧严厉的经济制裁与军事重压下,伊朗为何不选择放弃核研发呢?


事实上,关于放弃核研发,国际上并非没有先例,遗憾的是,这些先例都没有好下场。当初,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向巴格达施压,后者允许其进入伊拉克进行无死角的核查,但在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发动了战争,将萨达姆送上了绞刑台。2003年,利比亚宣布资源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接受国际核查。然而,2011年利比亚骚乱后,美欧却对其实施了军事打击,卡扎菲最终兵败身亡。对此,伊朗高层有着清醒的认识,哈梅内伊曾调侃称“卡扎菲先生把所有的核设施打了个包,毕恭毕敬地让西方拿走,现在再看看利比亚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下场”。此外,美国默认宿敌以色列拥核的双重标准,也使得伊朗也不敢放弃核研发权利。


有分析指出,在核能力方面,“日本模式”正成为伊朗的选项之一,即“致力于拥有一切必需的技术和物质,一旦需要就可以武器化”,但现在不会制造出有形的核武器。虽然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与地区强国爆发战争胜算很小。因此,美国更倾向于通过“极限施压”,刺激伊朗内部出现动荡或者分裂,瓦解伊朗现政权,从而一劳永逸解决核问题。


不可否认,美国加大对伊制裁,重创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也使伊朗经济陷入困境。恰在此时,美国及其盟友在伊朗国内的“代理人”开始利用油价上涨,蓄意制造骚乱。美国官员也煽风点火,五角大楼甚至还派出“林肯”号航母进入波斯湾为激进的暴徒撑腰打气。对此,伊朗发出最后通牒,任何国家都不要越过“红线”,否则都会招致报复,就算是美军也照打不误。俄罗斯媒体也报道称,伊朗国内的暴徒瘫痪交通、打砸抢烧、攻击警察和平民,无所不用其极。然而一些美国对这种暴力行为视而不见,反而企图混淆视听、趁火打劫。但是,德黑兰不畏强权,及时斩断了美国及其盟友伸向伊朗的黑手,坚决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给全球树立起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