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舰载机训练触舰复飞隐藏一天大秘密?差十米都算失败

2018-01-29 07:44:30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于舰载机的触舰复飞经验十分丰富,可以由老飞行员可言传身教,帮助新飞行员尽快掌握相关技术。而对中国而言,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航母,并在建第二艘甚至是第三艘国产航母,未来几年当国产航母服役时,就需要大量的舰载机飞行员,因此辽宁舰的训练任务重就不难理解了。

辽宁舰舰载机训练触舰复飞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的航母系统较为复杂,形成战斗力需多个部门的长时间训练和磨合,对飞行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歼-15舰载机的设计源自俄罗斯苏-33舰载机,整体作战能力与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舰载机不相上下。航母舰载机飞行员光靠在地面模拟训练设备上训练远远无法满足要求。航母上起降训练是舰载机飞行员培养的难关。


首先,舰载机飞行员的重要训练内容。由于陆地模拟机场的跑道是固定的,而航母受自身动力和海浪的作用,不停地前后、左右甚至上下做不规则晃动,这给飞行员起降都增加了很大难度。航母的甲板面积相比陆地机场跑道,是非常狭窄和有限的空间,舰载机飞行员必须非常准确的进行起降动作。相比起飞,降落是难度更大的科目。航母上常规起降的飞机真正降落的方式是依靠飞机尾部的拦阻钩钩住航母上的四五道拦阻索。在陆地机场跑道上降落,降落点前后位置差个一二百米根本不是个事儿。但在航母上,降落点必须非常准确,差个十来米降落就要失败。在这一方面,触舰复飞已经是非常接近于正常降落,是进行正常降落前的重要训练科目。


其次,考验飞机的加速能力。如前所述,航母上的降落要依靠飞机尾部拦阻钩钩住航母上的拦阻索,以此完成短距离的减速。但这个动作对飞行员的操作精确性要求非常高,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海况,风力等因素经常发生降落点不准确而导致错过拦阻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必须立刻加速让飞机重新获得足够起飞的速度,在飞行甲板的尽头拉起,而这本身就是一次触舰复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