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谈 菲变天,美变阵,围堵策略新招
2016-07-07 12:17:14
菲律宾「青年志愿者」继早前企图登陆黄岩岛后,近日又赴仁爱礁声援坐滩的菲律宾军舰,这些志愿者背后的美国魔影幢幢,用菲律宾民间力量挑起南海衝突,是美国在菲律宾政局突变后的新策略.
在阿基诺三世主政期间,美国一直利用菲律宾官方在南海牵制中国,但随着菲律宾总统更迭,候任总统迪泰特公开展示亲华色彩,令美国过去五年多得心应手的南海政策难以为继。迪泰特上任后,菲律宾官方很可能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开始与华进行双边会谈,不再随美国的指挥棒起舞。
在此背景下,美方开始运用在菲律宾长期培养的民间力量,期望以民间推动政府方式,促使迪泰特政府与中国保持距离。早前菲律宾青年团体「自由是我们的」试图登陆黄岩岛插旗,中国海警船对其进行拦截。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多名菲律宾人中夹杂着一名美国人,此人名叫安德斯?科尔,曾任职于博思艾伦谘询中心,为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和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从事智库工作。在其简历中提及曾为美国陆军社会科学研究和调查团队在阿富汗僱用多达六百名当地人进行社会调查。科尔表面是战略分析师,实际是从事情报与秘密行动的特工。
关键时刻 充当炮灰
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菲律宾以身犯险,显然不是来旅游那麽简单。科尔在《外交学人》上发表文章公开坦承,参与这一行动是为阻止菲律宾新政府採取靠近中国的政策。他认为,如没这次「社会运动」,菲律宾新政府很可能会受到中国的影响,採取妥协后退的政策,撤销其之前的一切主张。
科尔赤裸裸地承认美方在菲律宾政策的转变,而他很可能在那次行动中充当一线「总指挥」的角色。美国长期在菲律宾培育公民社会,建立了一支青年领袖和志愿者队伍,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当美国在南海政策上的「炮灰」。在美方的政治算盘中,菲律宾青年志愿者通过衝击黄岩岛及仁爱礁,激发中方的过激反应,然后引爆菲律宾民间的情绪,迫使迪泰特远离中国,从而达到既遏制中国,又牵制菲律宾新政府的战略目的。
对于美国的策略变化,中方不得不防,也不得不改变战术。迪泰特上台在即,中方在南海问题的战略空间或许大大改善,但应该看到,迪泰特的政治基础并不稳固,菲国民间存在强大的亲美民意,如果美方不断怂恿菲国青年发动挑衅,迪泰特很可能成为国内民粹主义众矢之的,在对华政策调整上迈不开步伐。因此,防范与封堵菲国青年志愿者登岛须採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中方可考虑组织中国青年志愿者前往黄岩岛、仁爱礁护岛保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