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国产太行发动机这么强悍:在单发的歼10上测试矢量推力?

2018-01-09 08:19:35   

如果谈及现代战机的机动能力,那么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名词:推力矢量,即喷气发动机的喷口可以转向,从而有效提高战机机动与敏捷性能,不仅仅是动作更快,还能完成许多不可能的动作。


歼-10推力矢量验证机
以前在人们的印象中,俄罗斯为这一技术的引领者,比美国更先进,中国引进苏35战机时,也有许多人猜测中国所图的东西之一就是该机采用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完全是一种根据的猜测,最有利的反驳就是,一个好消息!2017年12月25日,歼-10推力矢量验证机正式首飞成功,从照片可知,采用的太行发动机--完全国产技术,这是中国在推力矢量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也许这消息有点让人意外,我们竟然可以装在单发的歼10上测试矢量推力?如果进行试验的话,应是双发战机上更为合适,没想到国产太行发动机这么强悍,在可靠性等方面已经非常理想了,我都有点怀疑,这是一张旧照片了。


太行发动机
我们搞定这个技术也算不上什么意外,2016年的珠海航展上,我们就展示过太行发动机的矢量推力部件,再向前推的话,上世纪90年代,我们已经有一些成果出现,研究工作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我们也许在技术不如别人,却别低估我们,有时真可以给大家不小的惊喜,我们的起点不低,没有经过什么二元推力矢量喷口,也就是类似于F22的喷口设计,而是直接采用与俄罗斯类似的全向喷口,这是中国又造出世界唯二的新技术,目前全向的矢量喷口仅有俄罗斯搞定了,我们是第二家,称得上:唯二了。以后俄罗斯别想来推销了,我们自已可以解决了,估计是一件让俄方后悔的事,等于一笔大生意没了。


苏57
这一技术的确定不在设计上,而是在加工与制造上。发动机喷射出来的气流温度非常高,对喷口材料、工艺要求较高,以及如何解决控制等问题,这属于细节的难度。美国在早年也研究过相关技术,却没有坚持下来,主因就是认为难度大,且会增加发动机重量,降低推力,增加成本,感觉得不偿失。
俄罗期咬牙坚持下去,更利用出售给印度的苏30MKI完成大量试验,苏-30MKI战斗机采用推力矢量相当急,没有飞控系统联动,造成控制相当麻烦,而且喷口的使用寿命仅50小时,后来这些问题在后继型号得到修正。


歼20
俄罗斯已在苏-30SM、苏-35战斗机加以应用,未来的苏57战机也将应用。如今中国已研制出国产推力矢量喷口,并安装到国产太行发动机上,开始进行空中测试工作。目前只是解决了硬件上的问题,接下来将花费点时间,解决软件上的问题,即解决矢量喷口与飞控系统之中如何交联,形成火、飞、推一体化等问题。一旦相关试验工作取得成功,那么将其使用于其他战机,比如:歼20上,也就是一个事了,一旦成功应用,歼20将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