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印度卧薪尝胆2个月:印军有3个大动作,莫迪投入7000多亿修路

2017-10-26 08:21:15   

  边境紧张事件已经结束近2个月,印度方面的紧张感却没有褪去,而是加速了军事部署,准备应对下一次突如其来的问题。“海外探客”发现,尤其在最近2天,印度军方至少有3个“大动作”,涉及海陆空三军。而莫迪所属的人民党又大放厥词,拒绝承认雪域高原是东亚大国的一部分。种种动向值得注意与警惕。
海军方面,根据媒体10月25日的报道,印度海军将加强对区域要点的控制,准备派遣12到15艘战舰执行全天候巡航,意在威慑从马六甲到波斯湾的航线。印媒吹嘘,本国能够随时在印度洋部署驱逐舰和护卫舰等大型战舰,还得到美制P-8I反潜巡逻机的支持,能够对进入印度洋的外军进行监控。印军也证实了消息的可靠性,而且着重强调已经具备“365天不间断的24小时巡航,有能力处理发生在印度洋的任何变故。”


空军方面,印军16架战机在10月24日公开演练持续3个小时的高速公路降落技能,还进行了现场直播。包括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幻影2000战机、苏-30MKI战机、“美洲虎”攻击机在内的主力装备纷纷亮相,在秀肌肉的同时还隐含对邻国的威胁意味,透露出的意思无外乎不怕打仗、敢于打仗。印度在展示战争潜力的同时,似乎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印度标准”的高速公路有7万多公里,可按照国际标准印度只有200多公里的全封闭高速路。落后的基础设施虽然让印军能够选择的余地不多,但也能让试图进入印度实施惩戒行动的敌军头疼,这可能是唯一的优势。不过莫迪当局在10月24日批准了新的“公路开发计划”,将投入6.9万亿卢比(约合7044亿人民币)修建约8.3万公里长的道路,以完成在2011年就应该实现的工程。由此可见,只有在军事威胁之下,印方才会真正考虑效率。
除了增加跑道外,印度空军也意识到差距,在邻国已经拥有隐形战机的情况下,与俄罗斯合作研制的所谓五代战机已经显得落伍,因此想从美国购买F-35战机。但俄方很快就进行了澄清,声称“俄印双方都在履行协议”,可见印度也是没有其他选择,这40亿美元掏得心不甘情不愿。
陆军方面,印度方面违反停火协议,在10月24日再次炮击克什米尔地区的巴基斯坦哨所和平民,造成2人遇难5人受伤。这并非什么稀奇事,因为印方有记录的违反协议已经达到600多次,在本月2日、9日、14日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印方虽然动不动就敢向巴方动武,但在另一条战线上却小心翼翼,为了防止沟通不畅而造成擦枪走火,印方已经培训150名士兵学习普通话。为了应对北方的压力,印度陆军一直在努力提升战斗力,最近正在改进大约2000个兵站的现代化设施,发展信息技术网络,重新部署将近57000名军人,关闭与军事无关的业务,力图令庞大的印度陆军适应信息化战争。
如今的国际局势对印度有利,这似乎可以解释印军的异动。美方已经表明愿意与印度结成100年的盟友,还罕见声称“美印军队应该是世界最强”,特朗普也对印方敞开了军火库。为了与美国竞争,俄罗斯也不得不拿出一些压箱底的杰作。因此,为了在短时间内提升军事实力,印度照例祭出法宝——买、买、买。而好消息也接连传来,印媒就在10月18日宣称美方出售电磁弹射系统,用于装备印度未来的航母。


最不希望看到美印加强军事合作的国家就有俄罗斯。俄方还嘲笑印度在“买椟还珠”,花高昂价格买来的都是一次性装备。事实也正是如此。美方虽然有意向印度提供最先进的“捕食者C”无人机,但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却声明不会提供最重要的技术。尽管印度在逆向工程方面的能力并不强,但美方依然保持严格的技术封锁。印度即使贵为美国的“主要防务伙伴”,可依然得不到美方的信任,双方都保持了必要的戒心。保守估计印度国产无人机需要5-7年才能装备军队,而缺乏美国的支持,这个时间恐怕还要延长。
美国拒绝提供技术,貌似亲热的俄罗斯也外松内紧,采取各种方式敷衍和推脱,印度人就是接触不到核心技术。可见俄方其实与美方一样黑,只不过形式不同,态度迥异。而美俄似乎也形成了某种默契,居然没有恶性竞争,本来应该渔翁得利是印度,结果却被蚌夹住了要害,又被鹬啄了肉。当甲方是很爽的事,为何轮到印度却变成了冤大头?这里面的猫腻太多,连印度自己都拒绝反思。
进行军事现代化的最基础条件就是钱。但相关研究机构在10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度的坏消息。至少30位分析师预测,由于废钞风波和实行新的商品与服务税,印度的企业和消费者需求都受到了打击。截止2018年3月财年,印度GDP增长率很可能是6.7%,降至4年来的最低水平,落后于东亚大国。


自身经济形势不佳,印度还推出“邻国优先政策”,与臆想的敌人争夺南亚这些小国,提供资金援助以拉拢其倒向自己,譬如在10月10日印度就向孟加拉港口注资10亿美元。结果小国们赚足了油水,而印度自封的霸主也并未获得承认。而印方的唯一目的可能就是阻止这些小国拒绝与东亚大国发生紧密的军事联系。这一周东亚大国的注意力都在相关会议上,印度也一直没闲着,在“卧薪尝胆”的2个月里开始动真格。总而言之,敌友界线不那么分明,却随时可能生乱生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