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日韩最近10年的武器出口,为何堪称天壤之别?

2020-08-27 09:28:35   




日方在二战后国力上升很快,到1960年代就已经是亚洲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也被认为是全亚洲当时唯一一个发达国家,而到了上世纪70和80年代,其国力更是如日中天。大有整体赶超美国的势头,家用电器和汽车卖得满世界都是。军力虽然不能和美苏比肩。但却被认为一旦美国放松限制,把其工业实力稍微运用到军事上,就会立即变成一个武器制造的超级强国,因此关于日方隐藏实力的各种说法遍地可见。日方自己当然也对这种说法颇为喜欢,毕竟这也是免费的海外产品广告。而韩国的现代化过程则晚的多,因为二战前半岛完全是一个农业区甚至已经沦落为殖民地,和日方在二战前就是亚洲唯一的工业强国完全没法比。直到1950年的中期,韩国仍然是全亚洲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直到1970年后期才刚有起色。



韩国工业产品开始批量卖到国外,几乎是上世纪末才开始的事情。而韩国的工业品在国外一开始的综合印象和日方的工业品已经形成的用户印象完全没法比。因为两者工业的崛起几乎差了40年。不过虽然日方的民用工业品特别是汽车电器等已经打开全球市场60多年,但是日方却一直没有资格出口任何武器系统。原因自然在于日方是二战战败国,被美国长期压制。不过到了新世纪,这种压制已经近乎完全放开。早在2014年,日方就决心大幅放宽武器和军事技术的联合开发和出口。当时还引发了部分人的惊呼甚至是恐慌。有人说日方的武器装备会最终和其品牌汽车一样“横扫全球”!还有人说什么在日方军工企业最拿手的AIP潜艇等领域,很快就会占据全球出口份额的30%以上,最终可能占据全球常规潜艇市场份额的80%。



可事实上是到现在6年已经过去了,不但被部分人捧上天的苍龙级AIP潜艇一艘都没卖出去。原先计划好的其他武器出口,甚至是和国外合作开发的武器项目也都是两个零蛋。等于是折腾了6年,连一发步枪子弹都没推销出去。难道是推销的武器价格太贵?并非这个原因,苍龙级潜艇才要价5亿多美元一艘,现在全球AIP潜艇基本都是这个价。不过曾经最被看好的澳大利亚方面,宁愿买价格平均28亿美元一艘的法国潜艇,也不买日方GAO层亲自出马推销的苍龙级。另外还有向中东富国推销的C2运输机,不惜万里迢迢的把实体机飞到中东参加航展,但是说好的订单最终也被客户放了鸽子。最近6年,根据日方自己统计,大约有十几个武器出口或者合作研发的意向,但是最后没有一个成功落实。最大“成绩”,不过是日方赞助个别国家一些巡逻艇一类的准军事装备。但是赞助都是白给。对方自然是不花钱白要,却不能算正经的出口。而韩国的武器出口最近十年却堪称从零开始,突飞猛进。



韩国的武器一开始在国外更是没有任何名声。早期推销自行火炮,甚至还要捎带白送一条汽车生产线。而且出口的大炮等单价比国际市场价格便宜一半还多。这种手段后来也运用到了战斗教练机、大型军辅船和主战坦克等的出口上。说到底就是用超低价甚至倒贴资金先走量,先主攻正在向北约靠拢的边缘国家的市场,然后再打入正牌北约国家的市场;完全不按照市场规律操作,而武器出口也没什么不允许低价倾销的限制,因此成效颇大。日韩差异如此,除了日方作风刻板而韩国灵活机动外。美国和欧洲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最近30年,美国在产业和产能转移上,是明显偏向韩国而压制日本的。比如为韩国带来85%以上出口利润的半导体产业,就是美国压日扶韩的结果。在造炮造船方面,德美等国也向韩国转移了大量的产能技术。让韩国逐步成了北约系统低端海陆空武器的供应商。而一水之隔的日方只能干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