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蒙古新总统趁乱狠踹了美国一脚,访俄前夕给普京送大礼
2017-09-05 07:21:31
特朗普恐怕没想到,如今不仅那个比自己小38岁的80后胖子敢恐吓自己,连很多美国人都不知道具体位置在哪儿的蒙古国都敢趁乱踢一脚,抽了美国一个耳光。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伊朗很不友好。在竞选时,他就用“最糟糕”形容伊朗核协议。入住白宫后,又以试射导弹为由延长制裁、限制伊朗人入境。2017年5月,特朗普在访问中东期间大肆散布“伊朗威胁论”,还把将伊朗称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最近特朗普继续找茬儿,紧盯伊朗是否履行核协议承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伊朗恐怕会受到重点照顾。

当然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方面继续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痛打美国的代理人,一方面直接对美国示强。根据媒体报道,8月13日,美军一艘航母在波斯湾国际海域执行飞行任务时,一架伊朗无人机危险逼近,最近时不足300米。同一天,伊朗议会同意拨款3亿多美元发展弹道导弹计划。8月23日,伊朗原子能组织警告特朗普,若美国违约,伊朗只需5天时间就能重新开始生产浓度达20%的浓缩铀。
就在美国和伊朗剑拔弩张之际,蒙古国跳出来公开支持伊朗。蒙古国总统特使参加伊朗总统鲁哈尼的宣誓就职仪式时,谴责美国制裁伊朗和俄罗斯。而伊朗则是蒙古国的铀矿和肉制品的买家。尽管看起来肉制品只是搭售。
蒙古国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捋虎须,并非偶然。“海外探客”认为,蒙古国实际上已经调整了“第三邻国战略”,重新倒向俄罗斯为首的阵营。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对“美国优先”的绝望。
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陷入了经济低谷,俄罗斯自顾不暇,无法给予蒙古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援助。这一段也是蒙古国积极向西方靠拢的时期,提出了“第三邻国”的构想,与美欧日等国接近,平衡两大邻国的影响力。为了取悦美国和北约,蒙古国甚至派兵参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2005年美国总统还破天荒地访问了蒙古国。2012年希拉里来访时也夸奖蒙古国在两个大国的包围下依然保持了民煮。但这些都没能改善蒙古国的经济形势,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并没有加大对蒙古的投资。一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国家,处于夹缝中,潜力极其有限,美国也只会从口头上声援,并不想投入太多资源。尤其是高举“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上台之后,连美国的盟友如日韩加拿大墨西哥等都成了薅羊毛的对象,遑论偏处一隅的蒙古。认清了这一点,也就断了亲美的念想。
蒙古国的意外收获是安倍的上台。自带狗粮的日本对美国亦步亦趋,看到主子有兴趣但没银子,安倍接过了这一棒。2013年蒙古国成为日本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大接受国,占ODA总额的37%。2015年蒙古和日本达成自贸协定,在10年内相互取消大部分关税,日方还借给蒙古近370亿日元修建新机场。
问题是,日本虽然在中俄之间插了一面旗,但根本影响不了大局。蒙古对日本出口额不到蒙日贸易总额的1%,而对华出口却占到总出口额的80%,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而且尽管日本把2018财年度的援助预算提升了10%,超过了40亿美元,可连日方都承认远远不如东亚大国。对外援助都要求回报,没有现金可以用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来抵换,非洲获得的贷款里超过50%都是用实物来偿还。蒙古国要习惯这种方式。
事实上,现实让蒙古国没有做选择题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做一道必答题。

蒙古国新总统巴勒图嘎确定首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他宣称将从各个方面深化与俄罗斯的关系,由于蒙古国95%的军事装备都由俄罗斯制造,因此国防领域也是合作的重点。可以说,巴勒图嘎是一个“亲俄派”,在竞选时就把自己和普京的图片引到宣传册上,尽管俩人从未见过面。就是这个巴勒图嘎,在数月前的大选中攻击竞争对手有“华人血统”,还声称蒙古国经济受到南部大国的威胁。
问题是,俄罗斯就真的靠得住吗?蒙古与俄罗斯在2017年1月至6月的贸易额还不到5.6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了43%,但80%都是逆差。蒙古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仅占全国出口额的2%,这根本无法缓解蒙古国3亿多美元的财政赤字。
他也承认俄罗斯与蒙古之间存在一些不愉快,譬如向俄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出口肉类就遇到阻力。蒙古人也意识到,现在没有多少俄罗斯人来蒙古国。
蒙古人把俄罗斯人的祖先蹂躏了200多年,把被俘士兵捆好盖在木板下,在上面载歌载舞,俄罗斯人的祖先如果想从蒙古贵族那里讨个封号回去进行统治,不仅要纳贡称臣,还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以至于连列宁和勃列日涅夫都有蒙古血统。结果到了近现代,俄罗斯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蒙古人进行操纵和改造,连成吉思汗都不许崇拜,在这一过程中蒙古人先是痛苦,而后麻木。毕竟,一个弱国,兵力只有8500人,海军只有7个人,敢说什么。
抛开这些表面文章,蒙古国的精英其实知道本国有几斤几两。在今年5月的带路峰会上,蒙方高层积极表态愿意当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不过蒙古国的经济,真是谁见谁愁。无论是苏联赠送的全套机械化和工业化设备,还是铜矿煤矿等资源带来的横财,都没能帮助蒙古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1999年,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地位如今越来越巩固。随着中国投资从2亿美元猛增到9亿美元,蒙古国从2008年到2012年过了几年好日子,GDP增长率一度达到17.3%,创造了“草原经济奇迹”,甚至被誉为下一个迪拜。问题是钱来得快花的也快,并未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和科技发展的动力。或许蒙古人以为这样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但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2012年初开始走低,蒙古国“赚多少花多少”的坏习惯终于酿出恶果,GDP增长率跌到了1%,真是云霄之别。
本来蒙古国还很矜持和自傲,把采矿业、金融业和通信业都列为禁区,出台外国投资法进行限制,可随着外国投资在2013年锐减70%以上,又不得不匆忙废除了这个规定,但为时已晚。蒙古国无法改变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上依赖中国的铁律。蒙古国80%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从南部大国输入,对华贸易顺差占其GDP总额的20%以上。蒙古国利用日本的资金新建了机场,想促进旅游业发展,却又不得不把希望放在从内蒙古吸引游客上面。
探客在原创文章《该国勾搭美日印,如今经济接近崩溃,又来华求助》里提到:蒙古国内流行一种对华抵触和警戒的情绪,在投资上歧视,宁可把本国最大铜矿卖给英国人,也不许中企直接投资。结果绝大多数矿物还必须通过东亚大国的路网系统来运输,稍稍征收一点过路费就不得不屈服。可一旦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又开始蠢蠢欲动。
简而言之,流落在外的蒙古人缺乏建设和治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能力,存在认知盲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蒙古国新总统巴勒图嘎也应该知道自己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唯一的出路,但鉴于竞选时发表了不友好的言论,他有理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南部大国的欢迎,因此将俄罗斯当做一道安全阀或挡箭牌就成了必然。

当然,蒙古国在此时押宝俄罗斯,不啻为一种赌博。从北极到乌克兰,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外交纠纷到普京拒绝参加联大会议,美俄关系已濒临破裂。而值得玩味的是,中俄刚刚宣布在双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不再使用美元。处于中俄之间的蒙古国自然收到了这个信号。除了狠踹特朗普一脚表忠心,蒙古国还能做什么?而特朗普虽然受到蒙古国的挑战和暗算,却也无可奈何,吃个哑巴亏。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美国鞭长莫及。国与国之间翻脸比翻书还快,习惯就好。
众所周知,特朗普对伊朗很不友好。在竞选时,他就用“最糟糕”形容伊朗核协议。入住白宫后,又以试射导弹为由延长制裁、限制伊朗人入境。2017年5月,特朗普在访问中东期间大肆散布“伊朗威胁论”,还把将伊朗称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最近特朗普继续找茬儿,紧盯伊朗是否履行核协议承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伊朗恐怕会受到重点照顾。
当然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一方面继续支持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痛打美国的代理人,一方面直接对美国示强。根据媒体报道,8月13日,美军一艘航母在波斯湾国际海域执行飞行任务时,一架伊朗无人机危险逼近,最近时不足300米。同一天,伊朗议会同意拨款3亿多美元发展弹道导弹计划。8月23日,伊朗原子能组织警告特朗普,若美国违约,伊朗只需5天时间就能重新开始生产浓度达20%的浓缩铀。
就在美国和伊朗剑拔弩张之际,蒙古国跳出来公开支持伊朗。蒙古国总统特使参加伊朗总统鲁哈尼的宣誓就职仪式时,谴责美国制裁伊朗和俄罗斯。而伊朗则是蒙古国的铀矿和肉制品的买家。尽管看起来肉制品只是搭售。
蒙古国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捋虎须,并非偶然。“海外探客”认为,蒙古国实际上已经调整了“第三邻国战略”,重新倒向俄罗斯为首的阵营。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对“美国优先”的绝望。
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陷入了经济低谷,俄罗斯自顾不暇,无法给予蒙古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援助。这一段也是蒙古国积极向西方靠拢的时期,提出了“第三邻国”的构想,与美欧日等国接近,平衡两大邻国的影响力。为了取悦美国和北约,蒙古国甚至派兵参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2005年美国总统还破天荒地访问了蒙古国。2012年希拉里来访时也夸奖蒙古国在两个大国的包围下依然保持了民煮。但这些都没能改善蒙古国的经济形势,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并没有加大对蒙古的投资。一个只有300万人口的国家,处于夹缝中,潜力极其有限,美国也只会从口头上声援,并不想投入太多资源。尤其是高举“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上台之后,连美国的盟友如日韩加拿大墨西哥等都成了薅羊毛的对象,遑论偏处一隅的蒙古。认清了这一点,也就断了亲美的念想。
蒙古国的意外收获是安倍的上台。自带狗粮的日本对美国亦步亦趋,看到主子有兴趣但没银子,安倍接过了这一棒。2013年蒙古国成为日本对外发展援助的最大接受国,占ODA总额的37%。2015年蒙古和日本达成自贸协定,在10年内相互取消大部分关税,日方还借给蒙古近370亿日元修建新机场。
问题是,日本虽然在中俄之间插了一面旗,但根本影响不了大局。蒙古对日本出口额不到蒙日贸易总额的1%,而对华出口却占到总出口额的80%,孰重孰轻一目了然。而且尽管日本把2018财年度的援助预算提升了10%,超过了40亿美元,可连日方都承认远远不如东亚大国。对外援助都要求回报,没有现金可以用自然资源和农产品来抵换,非洲获得的贷款里超过50%都是用实物来偿还。蒙古国要习惯这种方式。
事实上,现实让蒙古国没有做选择题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做一道必答题。
蒙古国新总统巴勒图嘎确定首访的国家就是俄罗斯,他宣称将从各个方面深化与俄罗斯的关系,由于蒙古国95%的军事装备都由俄罗斯制造,因此国防领域也是合作的重点。可以说,巴勒图嘎是一个“亲俄派”,在竞选时就把自己和普京的图片引到宣传册上,尽管俩人从未见过面。就是这个巴勒图嘎,在数月前的大选中攻击竞争对手有“华人血统”,还声称蒙古国经济受到南部大国的威胁。
问题是,俄罗斯就真的靠得住吗?蒙古与俄罗斯在2017年1月至6月的贸易额还不到5.6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了43%,但80%都是逆差。蒙古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仅占全国出口额的2%,这根本无法缓解蒙古国3亿多美元的财政赤字。
他也承认俄罗斯与蒙古之间存在一些不愉快,譬如向俄远东地区的伊尔库茨克出口肉类就遇到阻力。蒙古人也意识到,现在没有多少俄罗斯人来蒙古国。
蒙古人把俄罗斯人的祖先蹂躏了200多年,把被俘士兵捆好盖在木板下,在上面载歌载舞,俄罗斯人的祖先如果想从蒙古贵族那里讨个封号回去进行统治,不仅要纳贡称臣,还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屈辱,以至于连列宁和勃列日涅夫都有蒙古血统。结果到了近现代,俄罗斯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蒙古人进行操纵和改造,连成吉思汗都不许崇拜,在这一过程中蒙古人先是痛苦,而后麻木。毕竟,一个弱国,兵力只有8500人,海军只有7个人,敢说什么。
抛开这些表面文章,蒙古国的精英其实知道本国有几斤几两。在今年5月的带路峰会上,蒙方高层积极表态愿意当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不过蒙古国的经济,真是谁见谁愁。无论是苏联赠送的全套机械化和工业化设备,还是铜矿煤矿等资源带来的横财,都没能帮助蒙古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1999年,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个地位如今越来越巩固。随着中国投资从2亿美元猛增到9亿美元,蒙古国从2008年到2012年过了几年好日子,GDP增长率一度达到17.3%,创造了“草原经济奇迹”,甚至被誉为下一个迪拜。问题是钱来得快花的也快,并未转化为资本的积累和科技发展的动力。或许蒙古人以为这样的好日子会一直持续,但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从2012年初开始走低,蒙古国“赚多少花多少”的坏习惯终于酿出恶果,GDP增长率跌到了1%,真是云霄之别。
本来蒙古国还很矜持和自傲,把采矿业、金融业和通信业都列为禁区,出台外国投资法进行限制,可随着外国投资在2013年锐减70%以上,又不得不匆忙废除了这个规定,但为时已晚。蒙古国无法改变在能源上依赖俄罗斯、在对外贸易上依赖中国的铁律。蒙古国80%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需要从南部大国输入,对华贸易顺差占其GDP总额的20%以上。蒙古国利用日本的资金新建了机场,想促进旅游业发展,却又不得不把希望放在从内蒙古吸引游客上面。
探客在原创文章《该国勾搭美日印,如今经济接近崩溃,又来华求助》里提到:蒙古国内流行一种对华抵触和警戒的情绪,在投资上歧视,宁可把本国最大铜矿卖给英国人,也不许中企直接投资。结果绝大多数矿物还必须通过东亚大国的路网系统来运输,稍稍征收一点过路费就不得不屈服。可一旦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又开始蠢蠢欲动。
简而言之,流落在外的蒙古人缺乏建设和治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能力,存在认知盲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蒙古国新总统巴勒图嘎也应该知道自己国家面临的困境和唯一的出路,但鉴于竞选时发表了不友好的言论,他有理由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南部大国的欢迎,因此将俄罗斯当做一道安全阀或挡箭牌就成了必然。
当然,蒙古国在此时押宝俄罗斯,不啻为一种赌博。从北极到乌克兰,从叙利亚到阿富汗,从外交纠纷到普京拒绝参加联大会议,美俄关系已濒临破裂。而值得玩味的是,中俄刚刚宣布在双方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和卢布,不再使用美元。处于中俄之间的蒙古国自然收到了这个信号。除了狠踹特朗普一脚表忠心,蒙古国还能做什么?而特朗普虽然受到蒙古国的挑战和暗算,却也无可奈何,吃个哑巴亏。蒙古的地理位置决定美国鞭长莫及。国与国之间翻脸比翻书还快,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