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印度海基核力量水平有多高?还不如朝鲜 比中国差30年
2017-08-21 15:05:12
长期以来,拥有三位一体核力量是印度孜孜以求的目标。虽然陆基的烈火系列可靠性堪忧被冠以“布朗弹”美誉,但随着烈火3和烈火5的出现,印度总算有了能够有效覆盖中国全境的陆基弹道导弹,而海基核力量则是他们另一个突破点,但不论是核潜艇和潜射弹道导弹,印度投入大而产出小,含金量水平甚至比朝鲜都差。
五大常任理事国同时也是核俱乐部的5个合法成员,在发展核潜艇的时候,如法国等国都把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的优先级放在攻击型核潜艇(SSN)之前。而印度发展国产核潜艇同样是这样的策略,2009年7月26日,耗资数十亿美元、发展了20多年的先进技术艇(ATV)首艇,也就是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Arihant)的下水,印度发展海基核力量的雄心暴露无遗。
歼敌者号下水
早期很多观点认为歼敌者号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但事实证明其主要用于搭载K-15“海洋”(近期)和K-4(远期)两种潜射弹道导弹,互联网上这张罕见的歼敌者号下水后的真身照片显示,其艇体指挥塔围壳后部明显隆起,外媒资料指出,其可携带12枚K-15或4枚K-4。
歼敌者号目前最高清的图片
不过,作为海基核力量最为核心的平台,“歼敌者”号并不给力。2009年下水后,经历了漫长的7年舾装、测试后,才在去年勉强服役,虽然这一周期对于首次研制核潜艇的国家来说并不算太长,但歼敌者号服役后,负责建造它的维沙卡帕特南海军造船厂却没有传出ATV项目二号艇的开工信息,证明其可靠性并不足以量产。
排水量6000多吨的歼敌者号,比起中国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2型略小。092型唯一一艘406艇在1981年下水,1983年交付,排水量约8000多吨级,虽然技术上只相当于美苏60年代初的战略核潜艇伊桑艾伦级和667型(Y级,杨基级),但不论是12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的携带量,还是整体水平都比“歼敌者”号来得高,092的探索也衍生出了提升不小的094型导弹核潜艇。
406艇在1983年交付
中印两国核潜艇的巨大差距,同样也在潜地导弹方面存在。目前经过了多次水下发射的印度首型潜地导弹——K-15“海洋”(梵语:सागरिका),射程仅700公里,看到“海洋”弱点的印度,在2014年完成了射程3500公里的K-4导弹首次试射,2016年和2017年初再次试射,但K-4仅有的这3次试射成功与否,一向爱吹牛的DRDO却三缄其口,毕竟潜地导弹发展难度远高于陆基弹道导弹,失败了是正常的。
K-15双头罩分离,一看就是毛子给的技术
而且海基核力量最重要的“艇弹合一”,就算K-15都没有做到。潜射弹道导弹研制过程要经过陆地试射(我国称为陆台试验)、水下平台(发射筒)试射和核潜艇试射3个阶段,而K-15和K-4都只在水下平台试射过,我国第一代潜地导弹巨浪1型,1982年从6631试验潜艇(长城200艇)到1988年在092型上水下发射成功,经历了6年时间。
巨浪1型的陆筒发射试验
甚至发展海基核力量的后起之秀——朝鲜,这方面都走得比印度快。近两年,朝鲜从新浦级潜艇上多次成功完成了固体燃料火箭推进的北极星1型潜地导弹试射,考虑到朝鲜并不发展核潜艇,与6631型试验潜艇类似的新浦级和北极星1型导弹的组合,目前具备的实战能力远超印度的歼敌者号和K-15,何况北极星1型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比K-15先进很多。
新浦级潜艇思路较为务实
歼敌者号和K系列潜地导弹,暴露了印度发展国产武器一贯以来的通病:心气很高,能力低下,这其实也是整个印度民族性格的写照,不过虽然目前印度海基核力量技术水平不高,实战能力几乎等于零,但我们依然要搞好海基反导,防患于未然。
五大常任理事国同时也是核俱乐部的5个合法成员,在发展核潜艇的时候,如法国等国都把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的优先级放在攻击型核潜艇(SSN)之前。而印度发展国产核潜艇同样是这样的策略,2009年7月26日,耗资数十亿美元、发展了20多年的先进技术艇(ATV)首艇,也就是印度首艘国产核潜艇歼敌者号(INSArihant)的下水,印度发展海基核力量的雄心暴露无遗。
歼敌者号下水
早期很多观点认为歼敌者号是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但事实证明其主要用于搭载K-15“海洋”(近期)和K-4(远期)两种潜射弹道导弹,互联网上这张罕见的歼敌者号下水后的真身照片显示,其艇体指挥塔围壳后部明显隆起,外媒资料指出,其可携带12枚K-15或4枚K-4。
歼敌者号目前最高清的图片
不过,作为海基核力量最为核心的平台,“歼敌者”号并不给力。2009年下水后,经历了漫长的7年舾装、测试后,才在去年勉强服役,虽然这一周期对于首次研制核潜艇的国家来说并不算太长,但歼敌者号服役后,负责建造它的维沙卡帕特南海军造船厂却没有传出ATV项目二号艇的开工信息,证明其可靠性并不足以量产。
排水量6000多吨的歼敌者号,比起中国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092型略小。092型唯一一艘406艇在1981年下水,1983年交付,排水量约8000多吨级,虽然技术上只相当于美苏60年代初的战略核潜艇伊桑艾伦级和667型(Y级,杨基级),但不论是12枚巨浪1型潜地导弹的携带量,还是整体水平都比“歼敌者”号来得高,092的探索也衍生出了提升不小的094型导弹核潜艇。
406艇在1983年交付
中印两国核潜艇的巨大差距,同样也在潜地导弹方面存在。目前经过了多次水下发射的印度首型潜地导弹——K-15“海洋”(梵语:सागरिका),射程仅700公里,看到“海洋”弱点的印度,在2014年完成了射程3500公里的K-4导弹首次试射,2016年和2017年初再次试射,但K-4仅有的这3次试射成功与否,一向爱吹牛的DRDO却三缄其口,毕竟潜地导弹发展难度远高于陆基弹道导弹,失败了是正常的。
K-15双头罩分离,一看就是毛子给的技术
而且海基核力量最重要的“艇弹合一”,就算K-15都没有做到。潜射弹道导弹研制过程要经过陆地试射(我国称为陆台试验)、水下平台(发射筒)试射和核潜艇试射3个阶段,而K-15和K-4都只在水下平台试射过,我国第一代潜地导弹巨浪1型,1982年从6631试验潜艇(长城200艇)到1988年在092型上水下发射成功,经历了6年时间。
巨浪1型的陆筒发射试验
甚至发展海基核力量的后起之秀——朝鲜,这方面都走得比印度快。近两年,朝鲜从新浦级潜艇上多次成功完成了固体燃料火箭推进的北极星1型潜地导弹试射,考虑到朝鲜并不发展核潜艇,与6631型试验潜艇类似的新浦级和北极星1型导弹的组合,目前具备的实战能力远超印度的歼敌者号和K-15,何况北极星1型导弹射程超过1000公里,比K-15先进很多。
新浦级潜艇思路较为务实
歼敌者号和K系列潜地导弹,暴露了印度发展国产武器一贯以来的通病:心气很高,能力低下,这其实也是整个印度民族性格的写照,不过虽然目前印度海基核力量技术水平不高,实战能力几乎等于零,但我们依然要搞好海基反导,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