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为学习航母作战经验 研究中途岛海战
2016-06-06 13:50:41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6月3日发表题为《中国从二战期间美国最大的海上胜利中学到什么?》的文章,作者是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海事研究所副教授莱尔·戈尔茨坦。文章称,在最伟大的航母战役——中途岛海战——迎来74周年纪念日之际,这期的美国《龙眼》月刊详细阅读了中国最近的一些关于这场史诗般战役的文章。正是这场在1942年6月进行的海战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
其中一篇文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在中国军事杂志《军事历史》上发表的。虽然不全面,但这篇文章援引了美国和日本的消息来源,从而可以提供一些见解,以了解中国关于现在和未来海战中的航母学说的不断演变的思维。文章批评日本海军将领在中途岛海战之前在组织力量时仍沿用“传统方法”。因此,“称为主队的战列舰编队”被置于航母之后,以便在初次接触之后,战列舰编队再投入作战以便展开决战。但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这一分析,这种做法让日本航母编队基本上暴露在美国的攻击力量面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四艘航母受到两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的保护,但是这样一支力量“当然不能为四艘航母提供有效保护”,以抵御来自多个方向的空中和水下攻击。
文章称,这位中国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的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战败的其他因素包括,使用潜艇部队不力。日军共派出21艘潜艇,但只有一艘在行动期间部署在中途岛附近。文章指出的另一个错误是,日本航母打击力量在中途岛执行了两个相互矛盾的任务,既支持对该岛的入侵,同时又要摧毁该地区的美国海军力量,所以在关键时刻,日本海军是“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各种具体的指挥决策也受到诟病。
关于中途岛海战的另一份中国海军分析也具有参考价值。它是考察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战略的方方面面的系列文章的一部分。该系列文章于2015年发表在中国《现代舰船》杂志上。其中一篇文章侧重于东京在1942年至1943年关键时期的战略选择。这篇文章指出,正是在“杜利特空袭”之后的那种不安的震惊感才促使日本愿意承担中途岛海战的“高风险”。事实上,中途岛远在日本陆基空中力量的作战范围之外,并且该岛几乎没有任何战略意义。文章认为,要是日本能更谨慎地寻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日本海军有利的战役,它本可以成功地与美国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
文章最后强调,上面的讨论可以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未来航母使用概况的有限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