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骗局,美国已后悔,而我们面临艰难的选择……

2018-03-06 13:43:07   

1910年,面临山河破碎的中华大地,年仅12岁的周恩来说出了一句改变中国国策的名言——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中国教育需要减负吗?


223日,教育部下发了《十项禁令》。


严禁学校自行组织选拔生源考试;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等等。


按照禁令要求,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将看齐曾经一度被吹捧为神的“快乐教育”模式。


前几年,中国教育因“高考制”、“课外班”等问题,不断被外媒和一些精外份子所诟病。他们认为,高考制就是千年“科举制”的复辟、而繁琐复杂的课外班使孩子丧失了儿童的天性。


于是,在这群人的推动下,效仿西方“快乐教育”的言论甚嚣尘上,他们抨击中国教育体制落后、抨击中国老师贪钱黑心、抨击中国官员不思进取。


今天,改革了。有人欢呼:这是中国学子的成功!然而,我认为事实可能恰恰相反,这是中国学子走向失败的开始...


西方在增负,中国在减负


“教育乃立国之本,学生乃国之未来”。正因如此,中国的学子从一开始就背负了民族与国家复兴的历史重责。


不可否认,中国学生的压力是全世界最大的。但,得到的回报很显著。


2016年,在经过学术交流和对比之后,英国教育部决定全面引进中国数学教材和部分教育模式。在中西教育PK中,中国全线胜出。


英国教育部缘何引进中国教材?因为他们发现,英国15岁中学生连二进制乘除法都不会,而同龄的中国学生很多都会解析函数和三元一次方程,甚至有些中学生连英国大学才教的微积分都会。


这种颓废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了英国高精尖人才不足中国的十分之一。


当然,让整个西方深感压力的远不止于此...


1991年,托尼.博赞创办了世界脑力竞标赛。在1991~2008年间,赛区冠军基本由美欧日所包揽。而2008年的中国,仅有十位“世界记忆大师”。


到了2010年,中国队学生王峰一举斩获世界脑力竞标赛十项全能总冠军,成为19年来亚洲第一人。2010年,中国队首次斩获世界脑力竞标赛国家团队项冠军,且包揽了当年冠亚季军奖杯和9枚金牌。


同样的,在号称数学世界杯的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赛事上,中国在2000~201415年间,斩获世界冠军高达12次!


也许会有人说,这种比赛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中国这种全民精英化教育必然会导致严重后果。事实上,后果并没有那么危言耸听,而中国更是借这种体系一举扩大了自身的优势。


以中美航天科学为例,虽然目前中国比不上美国,但大趋势众所周知: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正在衰落。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问题。


根据报告显示,中国航天科学家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而同期美国航天科学家的平均年龄超过了55岁,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


再比如,嫦娥三号发射那年,总工程师孙泽州年仅43岁;震惊世界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和“悟空号”暗物质卫星,其团队平均年龄31岁;复旦大学“超导”团队平均年龄34...


在这批年轻的科学家中,哪一个没有经历过残酷的高考?哪一个的竞争环境不恶劣?哪一个学习压力不比今天的学生大?


人类从基因里就决定了智商的参差不齐,有弱智更有天才。科学发展史证明,天才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普通人。若不通过残酷的竞争、高难度的学习,我们怎么把他们选出来?怎么去培养他们?怎么推动社会的进步?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军工科技发展如此迅速,残酷的学习竞争制功不可没!


中国的前车之鉴:美国的衰落


“阶级固化”是近年来经常提到的词汇,有人怒斥中国的阶级固化。但鲜为人知的是,阶级固化最严重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在中国,古代寒门学子可以通过科考一飞冲天,而今天的寒门学子亦可通过高考改变人生轨迹。只要成绩够好,读的学校起点高,从政、经商、科研甚至是出国留学机会非常多。


而美国呢,在被精外份子吹捧的“快乐教育”的洗脑下,少数精英在有优秀师资资源的学校掌握高端知识,多数人甚至连四则运算都搞不利落,拉大了阶层之间的文化水平差异,从而导致阶层分裂、阶级固化更加严重!


看看中国,国外留学的寒门学子何其之多;再看看美国,又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能出去留学?


减负的结果是什么?就是穷人的孩子越来越没有机会上好学校、接受好的教育,翻身的机会都没了。要知道,中国每年高考的人数近千万人,80%都是穷人家的孩子!


另外,“快乐教育”的弊端不止是阶级分裂,还会导致国家发展的退步。


根据USnews发布的《2017年世界大学工科排行榜排名》,中国的清华、浙大、哈工大、上海交大进入全球前十名。而清华大学更是超过美国最顶级的麻省理工学院,荣登世界工科大学第一名!


同期的美国,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不需要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专业。在美国麻省理工的所在地马萨诸塞州,7所主要的工科院校的注册数量已经连续下降超过十年。


正因如此,现在我们看到美国很多工业品都是中国生产的。比如已在美国本土化的比亚迪电动巴士;比如奥巴马激情演讲身后的“振华重工”;比如生产DDG1000的“江都粤海”浮船坞...


马克思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但是,如果连科学家都没有,科学从何而来?生产力从何而来?国家进步又从何而来?


美国的衰落已经给中国写了一本很厚的“前车之鉴”,全面教育精英化固然成本高、压力大,但这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法门。一个人、一个国家,只有经历过最残酷的竞争,方能问鼎巅峰。达尔文那句话说得特别好——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