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若掌握这一火箭发射方式 成世界领先 美俄都不愿看到

2017-02-11 08:07:09   

20世纪50年代,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地面、水下和空中发射方式都在探索中,但空射方式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未获成功。到了60年代末期,处于深度冷战状态的美、苏两国的核武库已经膨胀到了足以摧毁地球数百次的规模。两国认识到单纯增加核武器数量已经毫无意义,于是,双方不约而同地又把目光投向到战略导弹空中机动发射这种方式上。




空射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就是使用大型货运飞机、军用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或是某些特种航空器将导弹/火箭携带到高空后释放分离,导弹/火箭获得正确姿势后发动机点火,然后在制导系统的制导下对远距离目标实施打击,或是把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在空气稀薄的高空,导弹飞行中承受的动压相对小些,对结构强度的要求也相对低些,可以适当减轻结构重量。此外,大气压力的变化稍缓些,火箭发动机喷管工况可以相对更理想,有利于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故此,高空发射方式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地面发射的种种不足,具有很多独特优势。由于空射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属于高精尖航空航天技术,需要突破很多关键技术,难度极高。




(空射运载火箭)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提出空射弹道导弹的构想。1974年,美国成功进行“民兵”-1洲际导弹空射可行性试验,更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此后,美、苏等国提出的各种空射方案铺天盖地而来,但巨大的技术挑战和高额研发费用使各种奇思妙想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鲜见有成功者。1990年4月5日,B-52成功发射“飞马座”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终于为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空射技术的实用化打开了成功之门。




(空射运载火箭)


相较于陆地发射或海上发射,空射的最大优势就是替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节省了燃料,从而大幅提高了有效载荷。通常情况下,大型军用运输机将装载导弹或火箭飞到8000—10000米的高度,采用类似空投的方式,将它们自机舱投下,再点燃主发动机自主飞向目标。




(空射运载火箭)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从2000年开始对空射技术进行概念性研究,提出以伊尔-76运输机为载机,空中发射“开拓者”-1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的方案。载机在10公里高空以0.67马赫速度投放火箭,4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100公斤以上。




(中国空射运载火箭)


在2006年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出了一种带翼的小型空射固体运载火箭,载机为轰-6中型轰炸机,采用与“飞马座”一样的吊挂式水平投放空射方式,火箭起飞重量13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高于50公斤。据报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于2006年11月底在北京宇航学会2006年航天科技论坛上指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空射小型运载火箭和跨大气层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我国新型航天运输系统研发的三大方向,空射小型运载火箭正处在技术研究阶段,争取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完成演示验证。空射小型运载火箭被置于中国航天发展的战略层面来统筹安排,这是令国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空射运载火箭)


近日,据俄罗斯军工网发表文章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一组图片中披露,未来中国将研制新一代的空射型运载火箭,而这型火箭将由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运载并发射,如果中国掌握这一火箭发射方式,这将是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并不愿看到的事情,因为,这表明中国的综合科研实力已经可以问鼎世界最先进水平。


早在冷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就研究过用大型军用运输机空射弹道导弹或运载火箭的方案,并进行过成功的试验。因此,有俄罗斯媒体评论称,中国必将会通过运20试验发射火箭的方式,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一个世界性航天大国,中国必须清楚空射型运载火箭的发射方法和技术要求。


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核力量特别是战略轰炸机,具有很高的战场生存概率,可作为二次核反击的主要手段。但战略轰炸机的主要武器为核航弹和远程巡航导弹,核航弹需要临空投弹危险性太大,而远程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较慢,易遭到对手拦截。


如果中国能利用大型军用运输机携带射程远、速度快、威力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并在空中发射,也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研制空射型运载火箭除了具备较大的经济原因之外,还有这巨大的军事意义,所以,中国一旦突破空射型运载火箭的技术瓶颈,必将是令世界震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