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接受从俄购买史上最贵战机:竟然比国产歼20都要贵
2017-02-01 08:17:12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引进俄制苏27战机,由此进入三代机时代,后来又引进其生产许可证,形成歼11家族,后又引入了苏30战机,后来停止整机的引进,自行发展为歼15,歼16等,在中断十多年之后,中国又开始引进了苏35战机,目前正在交付中。
中国一共要引进24架苏35,总金额约20亿美元,相当于单价8000万美元,可以说是从俄方购买了有史上以来最贵的战机,竟然有可能比国产歼20的价格都要贵,目前有关歼20的价格说法也仅为1亿美元左右,这属于试验机的价格,批量生产型的价格应压缩到8千万美元以内。
许多人热心于对比苏35与歼20,从性能角度讨论问题,其实中国引进苏35的原因为:时间进度和产能有关,苏35与歼20之间的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谈不上什么要谁,不要谁的问题。
歼20从首飞到今天,满打满算只有6年时间,谁也没有想到的如此之快,但是尚不成熟,毕竟为全新的机型,仅开始军方试用,要形成一定的装备规模,并可以担任作战任务,依然需要几年时间。
各国军方在装备采购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性能只是一个因素之一,而不上全部。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新装备上,为了所谓的技术先进性,让空军的装备采购停上几年,显然不可能。苏35的采购考虑的就是歼20形成战斗力之前的空缺问题。

苏35战机为苏27战斗机的深度改进型,我军拥有丰富的苏27,苏30使用经验,实际为新机列装,不属于全新机型,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从而弥补歼20成熟前的缺口。
再有一点:产能,大家喜欢关注性能问题,最容易勿视了产能问题。我军航空兵部队的规模不小,每年都需要更新一定数量的战机。如今的问题却是产能跟不上需求了。我军现役的歼七,歼八数量依然相当多,可能高达近千架,早期引进的苏27战斗机也到了需要替新之时,如今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中国航空工业的规模不小,与需求相比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现代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并不快,尤其是战机这样的复杂产品,往往需要提前数年进行生产材料和零部件安排和准备,绝非想增产多少就增产多少的问题,如今装备更新的压力相当大。以目前的新机补充速度,既便进口苏35,国产型号增产,我军航空兵总规模依然要下降。
更为矛盾的上,现有的几个型号之间存在冲突了。如今中国海军正在大力发展航母力量,现在1艘辽宁舰,001A航母马上要下水,002型航母已开工,这样到2020年前,将拥有3个航母战斗群,可是相应的舰载机需要多少?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80架,必须在2020年之前完成,今后三年内,需要至少2艘航母的舰载机,这个生产任务不低了。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需要加强进攻能力,那么新型的歼16战机也是必须的,于是歼15与歼16,谁优先那?再加上,还需要制空型的歼11系列战斗机,那么就是三个机型争夺有限的产能。
既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能力,同时满足海空军的需求,那么引进苏35,自然成为一个选项了!苏35的性能不错,俄方自身也同样需求不小,既便俄T50即然开始量产,对苏35的需求依然不小。实际上,2012年底,俄军才列装首批苏35,至今年产量也不过十几架,现在能向中国出口,足见俄方相当有诚意。目前的24架很可能只是第一批,也许今后还会追加订购,这完全取决于,俄方能不能保证供应的问题。
中国一共要引进24架苏35,总金额约20亿美元,相当于单价8000万美元,可以说是从俄方购买了有史上以来最贵的战机,竟然有可能比国产歼20的价格都要贵,目前有关歼20的价格说法也仅为1亿美元左右,这属于试验机的价格,批量生产型的价格应压缩到8千万美元以内。
许多人热心于对比苏35与歼20,从性能角度讨论问题,其实中国引进苏35的原因为:时间进度和产能有关,苏35与歼20之间的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谈不上什么要谁,不要谁的问题。
歼20从首飞到今天,满打满算只有6年时间,谁也没有想到的如此之快,但是尚不成熟,毕竟为全新的机型,仅开始军方试用,要形成一定的装备规模,并可以担任作战任务,依然需要几年时间。
各国军方在装备采购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性能只是一个因素之一,而不上全部。不可能把一切希望寄托于新装备上,为了所谓的技术先进性,让空军的装备采购停上几年,显然不可能。苏35的采购考虑的就是歼20形成战斗力之前的空缺问题。
苏35战机为苏27战斗机的深度改进型,我军拥有丰富的苏27,苏30使用经验,实际为新机列装,不属于全新机型,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从而弥补歼20成熟前的缺口。
再有一点:产能,大家喜欢关注性能问题,最容易勿视了产能问题。我军航空兵部队的规模不小,每年都需要更新一定数量的战机。如今的问题却是产能跟不上需求了。我军现役的歼七,歼八数量依然相当多,可能高达近千架,早期引进的苏27战斗机也到了需要替新之时,如今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
中国航空工业的规模不小,与需求相比存在相对不足的问题,现代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并不快,尤其是战机这样的复杂产品,往往需要提前数年进行生产材料和零部件安排和准备,绝非想增产多少就增产多少的问题,如今装备更新的压力相当大。以目前的新机补充速度,既便进口苏35,国产型号增产,我军航空兵总规模依然要下降。
更为矛盾的上,现有的几个型号之间存在冲突了。如今中国海军正在大力发展航母力量,现在1艘辽宁舰,001A航母马上要下水,002型航母已开工,这样到2020年前,将拥有3个航母战斗群,可是相应的舰载机需要多少?保守估计,至少还需要80架,必须在2020年之前完成,今后三年内,需要至少2艘航母的舰载机,这个生产任务不低了。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也需要加强进攻能力,那么新型的歼16战机也是必须的,于是歼15与歼16,谁优先那?再加上,还需要制空型的歼11系列战斗机,那么就是三个机型争夺有限的产能。
既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能力,同时满足海空军的需求,那么引进苏35,自然成为一个选项了!苏35的性能不错,俄方自身也同样需求不小,既便俄T50即然开始量产,对苏35的需求依然不小。实际上,2012年底,俄军才列装首批苏35,至今年产量也不过十几架,现在能向中国出口,足见俄方相当有诚意。目前的24架很可能只是第一批,也许今后还会追加订购,这完全取决于,俄方能不能保证供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