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从贝尔实验室到阿里的达摩院:基础科研,中国人也来了
2017-10-14 13:23:16
无论一座大厦如何金碧辉煌,如何高耸入云,支撑它的是坚实的地基。
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除了在制造领域,中国在基础设施、信息化社会建设方面,也都在全球遥遥领先。而支持中国制造业的地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西方的基础技术,无论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还是近代现代的数学,还有各种工业的原始发明。读过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各个学科的教科书,各种原创理论,各种定律和算法,基本都是来自于西方。日本当年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并没有对全球贡献足够的基础技术。
承认这一点,并不会损害中国工业的强大形象。相反,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还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为骄傲。毕竟后发制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实实在在做到了。就像张无忌在光明顶与少林寺空性大师对招,一边打一边看着学会“龙抓手”,反过来用龙抓手制服对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把“山寨大法”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金庸果然是大师。
张无忌能够现学现用“龙爪手”,那是有九阳神功护体,外加乾坤大挪移的心法。中国当然有九阳神功,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护体的九阳神功,而掌握“乾坤大挪移”,天下任何武功,都可以为我所用,说的不就是中国强大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以及无敌的山寨能力)吗?任何门派的技术,不管是来自日本、美国、欧盟还是毛熊,都能够被中国人所用。
然而,张无忌在金庸武侠世界里,并不是最高手,起码有一点,他没有自己的原创功夫。他精通医术,身负九阳神功,又有乾坤大挪移大法,但是他所有的功夫和医术,都是别人所创,只不过在他手里进行了系统大集成和融会贯通。论及原创,他的太师父张三丰才是顶尖高手。
可见,不管一个人功夫多高,如果只是学别人的东西,对江湖的贡献有限,江湖地位是高不上去的。所以,张无忌的下场,就是退出江湖,被赵敏抓去画眉毛,说不定还被周芷若、赵敏一起......,以下省略儿童不宜不可描述10000字。
中国从西方的基础技术中获利有多大?我们来看两个产业,晶体管和太阳能,都是发源于美国贝尔实验室。晶体管后来带动了整个人类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如今每年都是数万亿的产值。而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还处于奋力追赶阶段。太阳能产业后来被中国发展到了极致,目前全球最大的几家太阳能产业公司,都是在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几家太阳能光伏公司,都被中国同行挤得苦不堪言,不得不从中国大量进口太阳能光伏面板,以至于搞出了贸易战。
发明太阳能和晶体管技术美国贝尔实验室,已经衰败不堪。随着母公司的一轮轮浮沉,这家影响人类进步历史进程的伟大机构,如今连最初的总部,都变成了按平米论价的商品房。贝尔实验室的衰败,是美国国家整体败落的一个征兆。贝尔实验室鼎盛时期,一年开支几十亿美元,而这样的开支,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也很难得到母公司的支持。“全球范围内,经济效益在主导一切,科技发展也几乎完全受制于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贝尔实验室为代表的发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继衰落甚至倒闭。”
当所有的科研投入都变得急功急利的时候,基础科研越发缺少资金的支持。很多需要长周期,甚至一代人以上才能够看到成效的科研,就很难得到经费。而搞一个小团队,开发一个好的商业软件,或者推出一个好玩的游戏,就能够大赚其钱,让更多的科技人员热衷于赚快钱。
基础技术的突破,有时候一下子很难看到滚滚财源,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通过贝尔实验室流出来的技术和专利,包括C语言、Unix操作系统、晶体管、太阳能、通讯卫星、激光器......后来都做成了巨大的产业,“如果发明创造是艺术,那么贝尔实验室当之无愧是艺术殿堂。”
客观地说,中国的发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虽然我们说清朝末年已经缴过了专利费,所以西方的技术,我们可以“拿来主义”随便用。毕竟不是原创,怎么说都不够理直气壮。
在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完整产业链的建立,中国越来越能够从科技创新中受益。简单举个例子,假如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太阳能发电效率能够提升2%,那么光伏发电的综合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整个光伏产业可能会带来上千亿的产值提升。但是同样的技术突破,在美国或者西方国家,就很难产生如此高的经济效益,因为中国制造业规模要大得多,科技突破产生的效益,自然放大的效益就大。很多在国外有技术但是不赚钱的公司,被中国人接手以后,再把技术引入中国,马上就能够产生滚滚效益。比如沃尔沃、夏普公司等等。
所以,对于科技进步的追求,对于很多中国的大公司来说,已经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投资。
—— 华为的研发费用,2016年高达760多亿元,未来还要持续加大投入。巨额的投入,换来的是通讯业全球第一的地位,目前在手机终端行业也进入了全球前三。
——腾讯、阿里、百度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达到百亿以上,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互联网应用,让腾讯和阿里都跻身全球科技企业的前端。而华为的研发经费,早就远远超过西方同行。
——中国的科研费用投入,已经处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美国大学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数量上远远低于中国,而且其中有大量的留学生。
......
不过,随着中国在科技上逐渐赶上美国,一个在追赶阶段不显山露水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面前:“如果前面已经无人领跑,那么我们该如何往下走?”
更严肃地提问是这样的:“如果美国放弃了对世界的领导,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放弃了引领人类前进的动力,那么谁来替代美国?”
毫无疑问,当然是中国!中国要变成一个强国,方方面面都要强,科技研究领域,自然也要强大。既然美国在基础科研领域,以贝尔实验室的衰落为一个标志,逐渐丧失了领导力,那么中国就应当接上这个位置。毛主席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思想和社会管理模式,同样也可以为人类贡献创造发明。
前几日,备受瞩目的阿里云栖大会在杭州举办,马云宣布成立“达摩院”,并且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 在武侠的世界里,达摩院无疑是江湖的“贝尔实验室”,是武术的艺术殿堂。马云是武侠迷,取名“达摩院”,自然包括了毫不掩饰的野心。马云说,这是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未来达摩院至少要服务全世界20亿人口,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空间和机遇,同时希望解决1亿就业机会。
马云是忽悠大师,但是这一回,无论是投资的手笔,树立的目标(必须超越IBM谷歌微软巨头),阿里的公司基础资源,还是起步的团队,都是非常靠谱的。现代科技的突破,需要人才 + 资金 + 资源的全要素支撑。阿里作为全球前十名以内的互联网公司,烧得起这个钱。
应该是吸取了贝尔实验室的教训,马云对“达摩院”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达摩院能够活得久,既研究也要发展,最重要的,要自己具备盈利的能力,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虽然马云的企业在美国上市,股东很多都是外国人。但是作为一家根植于大陆本土,服务于全球的企业来说,马云投入巨额资金,以人类未来发展为使命做研发,意义还是非常巨大,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任何技术的突破,即使是让全人类共享(包括有偿转让),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型国家,无疑受益最大。举个例子,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但是中国目前也是巨大受益人。
(2)按照阿里宣传的套路,互联网一定会大肆宣传“达摩院”,这会引导整个社会崇尚科学和研究,总比微博天天炒作明星要好得多。
(3)“达摩院”会给国内其他企业,带来示范效应,更多的公司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4)类似于“达摩院”这样的科研单位,会给传统的国有的研究所研究院,带来“鲶鱼效应”。同时,更多的人才流动(从国有研究体制挖人),对于提升中国科技界的交流,会带来很大好处。
(5)“达摩院”全球招揽人才,研发成果全球应用,有利于提升中外科技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树立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形象,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
(6)有利于提升科技人员的待遇,顶级科学家在“达摩院”获得的待遇,会带动很多优秀科学人才待遇的上升。
......
综上所述,我们不必过多纠结于阿里是否外企。不管怎么说,投入研发前沿科技,总比拿钱去捧几个戏子要好得多。
至于未来,马云大力投入的“达摩院”是否能够成功,我是比较看好的。汇聚一流英才的地方,又有如此丰厚的资源,而且很多科研项目都是问题导向的,解决了问题就是成果。同时,我也希望看到中国有更多的高端研究院出现,汇聚天下英才,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
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除了在制造领域,中国在基础设施、信息化社会建设方面,也都在全球遥遥领先。而支持中国制造业的地基,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西方的基础技术,无论是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还是近代现代的数学,还有各种工业的原始发明。读过大学的同学都知道,各个学科的教科书,各种原创理论,各种定律和算法,基本都是来自于西方。日本当年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并没有对全球贡献足够的基础技术。
承认这一点,并不会损害中国工业的强大形象。相反,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还以“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为骄傲。毕竟后发制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我们实实在在做到了。就像张无忌在光明顶与少林寺空性大师对招,一边打一边看着学会“龙抓手”,反过来用龙抓手制服对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把“山寨大法”写得如此出神入化,金庸果然是大师。
张无忌能够现学现用“龙爪手”,那是有九阳神功护体,外加乾坤大挪移的心法。中国当然有九阳神功,强大的国防力量就是护体的九阳神功,而掌握“乾坤大挪移”,天下任何武功,都可以为我所用,说的不就是中国强大的技术系统集成能力(以及无敌的山寨能力)吗?任何门派的技术,不管是来自日本、美国、欧盟还是毛熊,都能够被中国人所用。
然而,张无忌在金庸武侠世界里,并不是最高手,起码有一点,他没有自己的原创功夫。他精通医术,身负九阳神功,又有乾坤大挪移大法,但是他所有的功夫和医术,都是别人所创,只不过在他手里进行了系统大集成和融会贯通。论及原创,他的太师父张三丰才是顶尖高手。
可见,不管一个人功夫多高,如果只是学别人的东西,对江湖的贡献有限,江湖地位是高不上去的。所以,张无忌的下场,就是退出江湖,被赵敏抓去画眉毛,说不定还被周芷若、赵敏一起......,以下省略儿童不宜不可描述10000字。
中国从西方的基础技术中获利有多大?我们来看两个产业,晶体管和太阳能,都是发源于美国贝尔实验室。晶体管后来带动了整个人类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化时代,如今每年都是数万亿的产值。而中国在半导体领域,还处于奋力追赶阶段。太阳能产业后来被中国发展到了极致,目前全球最大的几家太阳能产业公司,都是在中国。美国和德国的几家太阳能光伏公司,都被中国同行挤得苦不堪言,不得不从中国大量进口太阳能光伏面板,以至于搞出了贸易战。
发明太阳能和晶体管技术美国贝尔实验室,已经衰败不堪。随着母公司的一轮轮浮沉,这家影响人类进步历史进程的伟大机构,如今连最初的总部,都变成了按平米论价的商品房。贝尔实验室的衰败,是美国国家整体败落的一个征兆。贝尔实验室鼎盛时期,一年开支几十亿美元,而这样的开支,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也很难得到母公司的支持。“全球范围内,经济效益在主导一切,科技发展也几乎完全受制于经济效益。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贝尔实验室为代表的发明型大型研究院相继衰落甚至倒闭。”
当所有的科研投入都变得急功急利的时候,基础科研越发缺少资金的支持。很多需要长周期,甚至一代人以上才能够看到成效的科研,就很难得到经费。而搞一个小团队,开发一个好的商业软件,或者推出一个好玩的游戏,就能够大赚其钱,让更多的科技人员热衷于赚快钱。
基础技术的突破,有时候一下子很难看到滚滚财源,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通过贝尔实验室流出来的技术和专利,包括C语言、Unix操作系统、晶体管、太阳能、通讯卫星、激光器......后来都做成了巨大的产业,“如果发明创造是艺术,那么贝尔实验室当之无愧是艺术殿堂。”
客观地说,中国的发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虽然我们说清朝末年已经缴过了专利费,所以西方的技术,我们可以“拿来主义”随便用。毕竟不是原创,怎么说都不够理直气壮。
在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完整产业链的建立,中国越来越能够从科技创新中受益。简单举个例子,假如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太阳能发电效率能够提升2%,那么光伏发电的综合成本可以降低20%以上,整个光伏产业可能会带来上千亿的产值提升。但是同样的技术突破,在美国或者西方国家,就很难产生如此高的经济效益,因为中国制造业规模要大得多,科技突破产生的效益,自然放大的效益就大。很多在国外有技术但是不赚钱的公司,被中国人接手以后,再把技术引入中国,马上就能够产生滚滚效益。比如沃尔沃、夏普公司等等。
所以,对于科技进步的追求,对于很多中国的大公司来说,已经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投资。
—— 华为的研发费用,2016年高达760多亿元,未来还要持续加大投入。巨额的投入,换来的是通讯业全球第一的地位,目前在手机终端行业也进入了全球前三。
——腾讯、阿里、百度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达到百亿以上,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互联网应用,让腾讯和阿里都跻身全球科技企业的前端。而华为的研发经费,早就远远超过西方同行。
——中国的科研费用投入,已经处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并且每年还在持续增长。美国大学每年毕业的理工科学生,数量上远远低于中国,而且其中有大量的留学生。
......
不过,随着中国在科技上逐渐赶上美国,一个在追赶阶段不显山露水的问题,摆在了中国人面前:“如果前面已经无人领跑,那么我们该如何往下走?”
更严肃地提问是这样的:“如果美国放弃了对世界的领导,特别是在科技领域,放弃了引领人类前进的动力,那么谁来替代美国?”
毫无疑问,当然是中国!中国要变成一个强国,方方面面都要强,科技研究领域,自然也要强大。既然美国在基础科研领域,以贝尔实验室的衰落为一个标志,逐渐丧失了领导力,那么中国就应当接上这个位置。毛主席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思想和社会管理模式,同样也可以为人类贡献创造发明。
前几日,备受瞩目的阿里云栖大会在杭州举办,马云宣布成立“达摩院”,并且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人民币。 在武侠的世界里,达摩院无疑是江湖的“贝尔实验室”,是武术的艺术殿堂。马云是武侠迷,取名“达摩院”,自然包括了毫不掩饰的野心。马云说,这是一家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的研究院。未来达摩院至少要服务全世界20亿人口,为一千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空间和机遇,同时希望解决1亿就业机会。
马云是忽悠大师,但是这一回,无论是投资的手笔,树立的目标(必须超越IBM谷歌微软巨头),阿里的公司基础资源,还是起步的团队,都是非常靠谱的。现代科技的突破,需要人才 + 资金 + 资源的全要素支撑。阿里作为全球前十名以内的互联网公司,烧得起这个钱。
应该是吸取了贝尔实验室的教训,马云对“达摩院”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达摩院能够活得久,既研究也要发展,最重要的,要自己具备盈利的能力,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虽然马云的企业在美国上市,股东很多都是外国人。但是作为一家根植于大陆本土,服务于全球的企业来说,马云投入巨额资金,以人类未来发展为使命做研发,意义还是非常巨大,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任何技术的突破,即使是让全人类共享(包括有偿转让),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型国家,无疑受益最大。举个例子,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但是中国目前也是巨大受益人。
(2)按照阿里宣传的套路,互联网一定会大肆宣传“达摩院”,这会引导整个社会崇尚科学和研究,总比微博天天炒作明星要好得多。
(3)“达摩院”会给国内其他企业,带来示范效应,更多的公司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4)类似于“达摩院”这样的科研单位,会给传统的国有的研究所研究院,带来“鲶鱼效应”。同时,更多的人才流动(从国有研究体制挖人),对于提升中国科技界的交流,会带来很大好处。
(5)“达摩院”全球招揽人才,研发成果全球应用,有利于提升中外科技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树立中国“达则兼济天下”的形象,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
(6)有利于提升科技人员的待遇,顶级科学家在“达摩院”获得的待遇,会带动很多优秀科学人才待遇的上升。
......
综上所述,我们不必过多纠结于阿里是否外企。不管怎么说,投入研发前沿科技,总比拿钱去捧几个戏子要好得多。
至于未来,马云大力投入的“达摩院”是否能够成功,我是比较看好的。汇聚一流英才的地方,又有如此丰厚的资源,而且很多科研项目都是问题导向的,解决了问题就是成果。同时,我也希望看到中国有更多的高端研究院出现,汇聚天下英才,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