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狼山:原来大名鼎鼎的三叉戟客机一共只生产了117架!
2021-03-12 20:31:43
说起三叉戟客机,因为特殊原因,恐怕45岁以上而且是高中学历以上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当时,三叉戟几乎就是所有喷气客机的代名词。但是到了1990年代以后,大量引进国外的成熟客机机型,却再也没有三叉戟客机的引进,这就相当的奇怪了。毕竟1970年代那种对外交流严重不充分,而且外汇也一分钱掰两半花的情况下,都能引进的一个重点机型,怎么到了大面积开F后反倒不见影子了呢?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一查询才知道,原来这种大名鼎鼎的客机,原厂一共就生产了117架!总产量只有一百多架的飞机,不论大小和用途,肯定都算是“高端限量珍藏版了”。如果某种轿车在全球只生产了100辆并且对外发售,那么这种轿车在未来的百年间几乎不会像普通轿车甚至是一般的豪华轿车那么随着时间的流失价值往下掉。因为产量太大的工业品,收藏价值都不高。
但是产量只有100辆的限量版豪华轿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会价值不降反升。任何一种飞机只生产过100来架也算是稀罕物,何况还有历史大事件的价值加成。因为一种客机只生产过100架,那么半个世纪以后,想找一架完整机型进航空博物馆都很难找到了。不过在新兴大国的航空博物馆,却还有不止一架的三叉戟退役真机,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叉戟客机是英国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中短程3发喷气式民航客机。1962年1月首飞,1964年4月投入运营,至1975 年停产,各型三叉戟客机一共只生产了117架。其主要用户是英国欧洲航空公司BEA,共购买了68架。新兴大国在1970年代引进三叉戟客机,居然陆续获得了39架之多,因此这两家加起来,就拥有107架三叉戟,等于除了试飞机,基本把总产量全包了。三叉戟客机并不是一种特别大的飞机,其机长 39.98米,翼展 29.87米,机高 8.62米,正常载客130到150人,空重37吨,有效载荷15吨,最大起飞重量68吨。有全球罕见的前起落架左偏设置。
最大航程只有2668公里,满载航程只有1760公里。这些参数如果和当今的类似飞机对比,可以看出差距巨大,比如同样是150座的,目前最常见的空客320-100,全机重量78吨,航程却高达6200公里。这主要得益于差距几十年下,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巨大进步,更省油而且飞行距离成倍提高。不过三叉戟推出的年代,主要的比较对象其实是727系列。如果横向比较,三叉戟的综合性能还是旗鼓相当的。那么这种产量非常有限的英国客机,为何成了开F前,引进最多的一种外国喷气式民航机呢?事情的起因有点偶然。主要是1969年,南亚某友好国家发生了水灾,新兴大国提供了帮扶贷款。但是该国事后没有现金还贷,就把4架本国服役中的三叉戟客机用实物还贷。于是这种偶然之下,成了新兴大国拥有的第一批看齐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西方喷气客机。三叉戟客机飞行速度快、飞行平稳、噪音小、客舱恒温,乘坐感受远远超过过去引进的苏式飞机。
因为有了这个比较好的开头,后面就直接找到英方的原厂家继续批量引进。最终英方原厂甚至专门为新兴大国生产了2架定制加长版。那么为何三叉戟总产量这么少;甚至到后来在民航机的大竞争中销声匿迹了呢?三叉戟推出的当时,在全球尚属高端货,但是推出时就只准备面对欧洲的航空市场,而不是全球性竞争。三叉戟推出不久,原先的设计生产单位就被合并而自动消失了,这就直接影响这种飞机的后续生产和性能的持续提升。三叉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仅仅驾驶舱就有高达5名机组成员,因此运行成本过高。后来面对727的竞争彻底败下阵来,总产量只有727的不到15分之一。这种各国飞机研发制造单位,小打小闹后又纷纷倒闭的情况,在1960到1970年代的欧洲是普遍现象。欧洲人最终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做大,这才有后来的空客。
但是产量只有100辆的限量版豪华轿车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会价值不降反升。任何一种飞机只生产过100来架也算是稀罕物,何况还有历史大事件的价值加成。因为一种客机只生产过100架,那么半个世纪以后,想找一架完整机型进航空博物馆都很难找到了。不过在新兴大国的航空博物馆,却还有不止一架的三叉戟退役真机,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叉戟客机是英国哈维兰公司研制的中短程3发喷气式民航客机。1962年1月首飞,1964年4月投入运营,至1975 年停产,各型三叉戟客机一共只生产了117架。其主要用户是英国欧洲航空公司BEA,共购买了68架。新兴大国在1970年代引进三叉戟客机,居然陆续获得了39架之多,因此这两家加起来,就拥有107架三叉戟,等于除了试飞机,基本把总产量全包了。三叉戟客机并不是一种特别大的飞机,其机长 39.98米,翼展 29.87米,机高 8.62米,正常载客130到150人,空重37吨,有效载荷15吨,最大起飞重量68吨。有全球罕见的前起落架左偏设置。
最大航程只有2668公里,满载航程只有1760公里。这些参数如果和当今的类似飞机对比,可以看出差距巨大,比如同样是150座的,目前最常见的空客320-100,全机重量78吨,航程却高达6200公里。这主要得益于差距几十年下,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巨大进步,更省油而且飞行距离成倍提高。不过三叉戟推出的年代,主要的比较对象其实是727系列。如果横向比较,三叉戟的综合性能还是旗鼓相当的。那么这种产量非常有限的英国客机,为何成了开F前,引进最多的一种外国喷气式民航机呢?事情的起因有点偶然。主要是1969年,南亚某友好国家发生了水灾,新兴大国提供了帮扶贷款。但是该国事后没有现金还贷,就把4架本国服役中的三叉戟客机用实物还贷。于是这种偶然之下,成了新兴大国拥有的第一批看齐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西方喷气客机。三叉戟客机飞行速度快、飞行平稳、噪音小、客舱恒温,乘坐感受远远超过过去引进的苏式飞机。
因为有了这个比较好的开头,后面就直接找到英方的原厂家继续批量引进。最终英方原厂甚至专门为新兴大国生产了2架定制加长版。那么为何三叉戟总产量这么少;甚至到后来在民航机的大竞争中销声匿迹了呢?三叉戟推出的当时,在全球尚属高端货,但是推出时就只准备面对欧洲的航空市场,而不是全球性竞争。三叉戟推出不久,原先的设计生产单位就被合并而自动消失了,这就直接影响这种飞机的后续生产和性能的持续提升。三叉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仅仅驾驶舱就有高达5名机组成员,因此运行成本过高。后来面对727的竞争彻底败下阵来,总产量只有727的不到15分之一。这种各国飞机研发制造单位,小打小闹后又纷纷倒闭的情况,在1960到1970年代的欧洲是普遍现象。欧洲人最终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做大,这才有后来的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