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毁F35被高价回收,事故部件的最终去向成谜?

2022-10-28 00:19:28   

超级大国空军又在其本土坠毁了一架F35A战斗机,这是时隔不到100天,F35A坠毁的第二架。而几乎与此同时,南亚某国也坠毁了一架北极星轻型直升机。同样是较为频繁的坠机,全球围观者的评价却近乎完全相反。对于南亚方面的坠机,面临的自然还是各种嘲笑和贬低,比如修一次就多出一大把零配件;公差超标到无法让发动机和外壳配合等等。而对于超级大国最先进的现役隐身战斗机的频繁坠毁,不但没有多少批评的声音,反倒还出现了成片的赞誉之声;基本意思都是超级大国海空军训练强度全球最高,因此才会出现高频率的坠机。更有甚者,说什么正是平时多坠机,实战中才能让对手更多的坠机,也就是能更高效地把对手击落。问题是如此抬高超级大国的事故,真的与真实情况相符吗?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处于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总认为这里面似乎隐藏着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或者说相同现象的背后,恐怕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大致类似的因素在里面。难道南亚某方因为飞机生产人员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飞机服役后的维护人员不按照标准要求认真维修维护,最终造成频繁的飞行事故。这类现象就真的在超级大国内部类似的岗位上完全不存在?而真实情况往往比小说更曲折更“精彩”;所谓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出来!之所以这么说,主要在于超级大国目前内部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现象,颇让人费解。这就是F35系列略显频繁的坠机不奇怪,但是坠机以后的事情就非常迷惑了。简单描述就是一句话,这就是凡是有F35突然坠地,立即就有超级大国的一些单位,像天上掉金子一样,





急切赶到现场。一定要把这些残骸高价收走。对外公开的理由,是需要用这些残骸来进行训练,为此还专门对外公开了一些照片。比如有一架已经坠毁的F35A的前座舱摆在哪里,给外界展示出就像座舱模拟器一样。对外说是可以训练飞行员,也可以用来训练飞机的生产和维护人员。不过这种说法,真的能忽悠智商在85以上的正常人吗?就算不是航空训练专业出身,也知道座舱模拟训练器除了外观像战斗机的座舱外,里面是设备相当复杂高端;其实就是一大堆高档精密电子设备与相关显示器的集成;与真机座舱的内部设备差异很大。而坠毁以后的F35的座舱,里面的机载设备真的还能继续用?不管你们想不信,反正狼山是绝对不信的!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坠毁过后的座舱包括整个前机身含机载雷达,



都完好如初,也绝对不可以在地面上直接当做训练飞行员的模拟器。因为真机的座舱包括雷达舱是无法在地面上长期开机的;会产生严重的电磁辐射,杀伤周边的人员。就算是在地面临时停放的完整战斗机,在没有空调车与雷达舱并联,并且清空周边人员的情况下,也是不敢短暂开机的。因为开机以后的大功率雷达比超级微波炉还厉害。如果此时雷达正面放一只活鸡,会在一两分钟内就烤焦。由此说回收的坠毁座舱可以用来训练飞行员的说法根本不可信;用来训练维修维护人员的说法也非常勉强。总的来讲,高价回收F35的残骸,用来训练完全是一个幌子!真实情况是回收的F35的残骸,里面的大部分零配件都会很快消失的干干净净,对外只剩一个空壳。认真想想,都会对这些事故后零部件的去向明白个大概。


极有可能,是被F35现役机队的维护人员,当做原厂配件再装机了;甚至还有可能被F35的生产线二次利用。这两种差价蕴含的油水,足够从业人员瞬间暴FU!谁都知道事故车甚至泡水车的核心部件一旦流入配件市场的后果;从天上摔下来一次之后的战机零部件,综合隐患可比事故车和泡水车大几个数量级。过去经常笑话南亚某国自产的飞机零备件公差大,但是人家起码都是原厂新配件;而F35的不少关键零件还不知道摔过几遍了。连续坠毁的真实原因瞬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