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楼视野】中美大搏弈:习奥会前瞻
2015-09-12 13:55:37
关注热点】中美大搏弈——习奥会前瞻
【群友观点】
老鹰:本月下旬的大大访美,很明显是带着一肚子火去的。群友们可观察大大参加什么活动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有个尚待补证的不成熟思路,从现在公开的信息看,大大这次访美,由于之前美国完全拒绝中国的C2新型中美关系,本次大大访美,本应是最为重要的习奥会,差不多已成合影会(除非中间出现崔天凯大使说的惊喜),要不是顾及大国的外交礼仪,习奥会被中国取消都是有可能的。最有看点的习奥会现在看来有成鸡肋的可能,那么,大大的访美,一前一后倒成了戏码。一后,就是大大参加联合国大会并讲话,这个仍是中国争夺世界话语权的舞台。一前,主要活动在西雅图,也很有看点,应是中国分化在美资本阵营的斗争地。西雅图,我们都知道是波音的总部。
在美的资本,大的分类有四级:顶级的是金融资本,主要在华尔街;次一级的是能源资本,代表性的有布什家族;再下来是军工,最后的是以波音为代表的美国本土高端制造业资本。
美对中国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战略观点分別是基老的合作竞争抑制与布老的围堵遏制攻击。基辛格的利益立场,就是站在美国本土资本的角度出发的,与中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而布老的观点是从华尔街立场出发的,中美斗而两伤无所谓,金融资本到处是家。中美都烂掉就烂掉,换个地方而已,反正唯一的目的就是金融资本要站在统治地球的食物链顶端。
很明显,这几年,美国的对华战略,逐渐滑向布老的战略,也即华尔街的战略。双方的对撞动作越来越多,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提出的C2已经是被美拒绝了。
龙:中美之间的问题,用一个貌合神离形容较好。崔天凯大使说的“惊喜”,估计也就是面子工程而已。
七七:那就是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毅:没看观海去吃生肉玩野外生存了?
老鹰:別无选择之下,中国只能是迎面而上,准备斗争了。只有是把对方打痛打醒悟后,再来回旋,这和上甘岭差不多。这就是军事力量大爆发的背景。当然,备战是基础,战争是手段,目的是争取合理的利益。能避免战争最好,不能避免的话,只要能达到争取利益的目的,这中间的冲突越小越好(最好是没有),因为斗争是仅仅是手段。
金色年华:是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老鹰:围绕这个宗旨,争取友好势力,分化对手阵营就非常重要了。那么,对于波音这一类在美资本中最不愿与中国为敌的,就是我们争取的对象。在这一点上,中国与这一类资本也是有合作基础的,因为有共同的利益,中美都打烂了,华尔街资可去別的地方,但波音去哪里?插一下,中国为防华尔街资的肆无忌惮,打水漂、东风核等就是在警告:你华尔街资本敢动用强大影响力驱动美国军事与中国死磕,哪有你华尔街资本的藏身地?大不了地球格式化!
转回头讲,在美的这四类资本,在有些事情上是立场一致,在一些利益不一致的事情上,不会是铁板一块的,这也是我们可以着力的地方。就如在马航系列中,很明显,波音就属利益受损的一方的,但波音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小鱼儿:其实,请记住,现在的世界是中国挑战美国的传统地位。所以,美国一定会在中国周边发生事端去拖住中国的脚步。美国的资本不是那么容易收归于中国的。
老鹰: 是分化,不是收归名下。
小鱼儿:波音公司不在美国的话,在中国能生存吗?中国需要的是,回到老大的地位。但是波音一直都不是美国资本的主流控制者,要波音和中国合作,首先是波音有没有资格做带路党先。
一江春水:不要想回老大地位,快乐的生存才是方向。环顾四周,俺家不作大哥好多年了。以前也只是自以为的中心,根本就没长大成人。
老鹰: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追求的是吓阻,真正准备打仗的方向,其实是金融战场。
七七:话是这么说,但这些资本会怕吗?它又不是吓大的。
Jerry:呵呵,恰恰相反,(资本)害怕的很,所以资本为了躲避,准备了两个平台。
老鹰:分化对手阵营,让对手阵营中各种力量不能扭成一股绳,总归是好的,鱼大的观点不敢苟同,连小日本当年都懂得用伪军不是?——这也仅仅是个人的一点未经证理的看法,具体得观察大大在西雅图的动态。
Jerry:一句话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天下苦秦久已,表明上看是TG对整个西方,以及西方盟友。但是可以参考灭秦模式,那些被迫加入的盟约的,或者因制裁而暂时支持西方资本的,最后难保不会倒戈。
杜比-dbhrscom:大的风向是,美国能输出产品到中国的公司都已经来华了。例如去年来的苹果,今年准备归来的谷歌。无法产品输出的,比如军工配套产业,现在还被抓在美国手心里。中国大的方向也是比较明确的,中国要的是实体,而对虚拟金融时刻提防。苹果所带来的,不只是手机发售铺开,还有“红色供应链”的规模壮大。——WW提“红色供应链”这个词也是伴随苹果来华出现的。谷歌宣布进入来华的实质性谈判,也是基于中国庞大的应用软件市场。中韩在自搞一套系统,把谷歌准备获利的环节屏蔽掉,其中一个原因也是自己的app,已经大规模覆盖。一是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是从中低端往中高端转移。从实体经济来说,要留意这么几个动向。二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配套进行的是基础设施。从国家层面说,制造业转型不等于把中低端输出,一带一路着眼的是中国的枢纽地位。
这几天官方的报道里,有一点要留意,就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没有影响中国对外的旅游输出。意思也就是,中国做为潜在的最大消费国趋势并没有改变,这是中国所掌握的一个大筹码。
Jerry:这个报道是西方的报道出来的,还是中国自己报道出来的?
杜比-dbhrscom:中国自己的报道,这能体现出中国的意图。现实是,有代表性的工业国,比如德国,已经把发动机的制造转移到中国。韩国和日本也是。这等于说中国以最大消费国做为筹码,在拉升中国本土的制造业水平。
Jerry:关于发动机方面,国产的发动机和德国相比还有那些不足?
杜比-dbhrscom:制造行业,走的都是合资技术引进套路,国产和外国造这么比其实已经没什么意义,中国都是通过产业链组合来逐步达到技术吸收的。中高端技术往中国迁移,外资的算盘是压低它成品的成本,而带动的是中国本土产业链的升级。以前做螺丝帽,现在可以零组件,今后可以模块化。
和5年前的市场格局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中国是潜在的最大消费国,从为别人做嫁衣裳逐渐在往拉动需求改变。在市场经济里,需求是最大的经济引擎。这也是中国搞制造业转型的基础。看这几个月的出口数据,在全世界需求低迷的情况下,相比能源输出,原物料输出和低端制造业输出的国家,中国的出口是企稳的。目前的挑战是怎么样度过低迷期,撑过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荣衰。当中国枢纽地位得以确认时,中国消费一些,枢纽在分流一些,人民币再走出去,中国的消费国地位就得以明确。
若认同我的这种预期——中国消费国地位,那么国外资本就不是想不想来的问题,而是怎么样能来的问题。苹果当了一个典范,谷歌现在看着办。
Jerry: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杜大说的很好,强哥说了,取消贸易中间环节堡垒,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中国必将在扩大内需上做文章。未来我们不仅是最大的消费国,也是最大资本输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