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经:中国未来10年发展惊人预测 科技军事实力大爆发
2016-03-18 08:52:41
前言
在2003-2006年期间,在几篇流传较广的文章中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进行了预测。这些预测涉及多个领域,有大有小,十年以来的发展事实证明,总体较为成功。
如2003年的《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文提出,中国经济一级级向上吃占住高中低各级产业,占住了就不放弃;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个区域会发展成为实力雄厚的城市带。这是大方向的预测,比较粗略。
再如2006年的《中国的官办经济》第29节中,预测了日本、台湾、美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走向:
还剩下三个死硬分子,美国日本台湾。日本是没办法,危机感没法不强,中国强起来会怎么弄它,心里实在没底,到时候中国逼它把钓鱼岛交出来,它丢不起那人,所以只能想一切办法拖慢中国的发展。我估计日本一定会死抗到底,中国更是别无选择,两国冷战不可避免。
台湾民进党政府是小丑,不值一提,就那点实力还想拖慢中国的发展,目的达不到,反而把自己的经济赔进去了。等国民党上台,应该会随大流承认中国崛起不可避免,以放弃台独为筹码,申请搭顺风车,台湾问题高风险期将成为历史。这个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台湾政府的问题,它想害中国只能自取其辱,搞了五六年笑话一箩筐。中国政府先还紧张怕它真闹台独,拉开架势应对反而让台湾政府捞着了些东西,后来就任它闹,越闹笑话越大,什么废统,都成大笑话了。台独政府切香肠如果让它切完了那么中国政府错了,可明摆着是它越来越不好切靠玩文字游戏混,那只能是小丑一样。
美国比较矛盾。它不象日本和中国有太多利益冲突,和中国能合作的地方还多过冲突之处。它有退路,中国和它不是你死我活非得对抗,而且也相信中国不能把它怎么样。但是从长远战略上来看,中国是它全球独大统治地位最可能的挑战者,不得不防。所以政策会长期矛盾,一会要合作,一会要遏制。合作的一面不是为了迷惑中国领导人耍的花招,确实就是没中国不行,在经济领域更是如此。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很不好说。中国政府的政策是明确的,不去挑战美国的全球地位,但是手头加紧准备家伙,一边说服美国人接受中国崛起,增大美国政府作出全面遏制决策的难度。到底要怎么搞,得美国人自己吵出来,中国是两手准备。美国人本来说是靠和平演变把中国整完了算,所以说要“接触”,为此还对中国开放市场,幻想中国开放多些就民主革命大功告成。现在发现这一套不灵了,到底要怎么样实在没个准主意,确实就是没定,不是已经定了在蒙人。
现在回头来看,基本是正确的。但也可以感觉到,这些预测的有效期过了,只能说对于过去十年是准确的,再往后就不够看了。就拿台湾局势来说,国民党政府确实2008年重新上台了,但是2016年又要选举变天,之后的事需要重新观察了(本文并非要对台湾问题更新预测,因为其重要性下降,价值不大,而是说明预测有效期过了)。
此类预测如果能在十年内有效,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进行20或者30年这样的长期预测,变数就会太多。个人感觉10年是个不错的时间范围,既有相当长的时间,足以让决定性因素发挥作用产生明显的效果,如外贸高速成长这样的正反馈机制。如果时间再长,作用机制的背景就会被巨大的变化本身所改变,如中国外贸高速成长十余年后,市场占有率已经全球最高,虽然外贸产业竞争力仍然很强,但低速增长都很不易了。
本文对中国政治经济相关的10个问题进行预测,时间范围大致是2016-2026年。
1. 科技与军事实力大爆发
在科技与军事领域,中国已经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会有爆发式的成长。这将是未来10年中国最好的消息。如果非常认同科技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认为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事。
军事实力爆发的势头在3-4年前已经隐约体现。2011年初,四代机J20横空出世,对中国军迷是一个特别振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航母、舰载机、大运输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先进武器不断亮相。和之前的困难局面相比,军工领域可以说是气势如虹,好消息不断。未来10年延续并扩大这个好势头,军事实力爆发式成长,是可以预期的。
军事实力大爆发,关键是在先进武器研发上与美国堂堂正正地正面较量。以前差距太大,军迷们幻想中国从山洞里拿出秘密武器对抗美国的逼人攻势,在2000年时与台湾网民使劲讨论台海战争怎么攻防,这实际是底气严重不足。中国财力物力远比过去强得多,完成了关键研发,武器装备数量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增长,爆兵、种岛这样的动作,比其它国家要快得多。
以这种物质生产能力为基础,即使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也不会是中国的劣势,和过去苏联的军事发展模式根本不同。美国维持性的军费开支过于庞大,一年5000、6000亿美元,相当于世界其它国家的总和,占GDP比率远高于中国。相比之下中国军费开支的超常规发展是以整体实力的增长为基础,规模可控,更为有利。
更为基础,也更值得论述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大爆发。
在学术科研领域,中国已经超过除了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科研强国,超过传统的科研强国德国、日本、英国。这个结论对于学术界以外的人士,可能会一时难以相信。
早在2007年,中国每年发表的“期刊论文”总数就是世界第一了,主要是垃圾论文。但是到2015年,连续6年SCI论文总数世界第二,进入统计的论文质量要高一些了,虽然也免不了全球科研共同体共有的论文泡沫问题。最近2-3年的发展是,高水平论文的数量也上来了。
2014年12月,自然出版集团公布了2014年的“自然指数”统计结果,这个指数统计的是一流的论文。美国第一,18643。中国第二,5206。德国第三,4077。四到十位是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瑞士、韩国。俄罗斯不在前十之中,从这个指数看并不是科研强国。再从这个指数的增速看(相比2013年),只有中国是年增14.9%高速增长。美国下降0.8%,其它国家要么下降,要么增个1-2%。而且中国的增长还在加速,到2015上半年的年度数据变为6318,增长率25%。仅就这个指数而言,中国可能五年就追上美国了。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汤森路透搞了科研大数据挖掘,统计了2015年10个科学领域中100个热点前沿和49个新兴前沿的数据。美国在143个前沿中有核心论文,其中108个论文数排名第一。中国在82个前沿中有核心论文,其中16个论文数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日本分别在10个、8个、2个前沿中排名第一。
中国有很多大学与科研院所,其中不少水平较低,为了生存就大量炮制垃圾论文。但中国的一流院校,近年来论文水平突飞猛进,已经可以和美国二流大学相比了。从海归人员到国内大学找工作明显可以看出来,晚回来几年,情势就完全不同了,人才档次水涨船高。从大学科研人才看,中国已经过了青黄不接的年代,新一代年青人顶上来了。海归人员的水平越来越高,也有国外的专家学者来工作,自己培养的人才水平也不低。
和论文类似,专利申请数也是科研领域的重要数据。2012年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超过美国跃居第一,连着几年增速10%。也是有垃圾专利的问题,但能说明一些趋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PCT专利数,难度就高多了。2014年PCT专利数申请中国世界第三,增速18.7%,唯一两位数增长。
再看研发支出。2015年11月10日,教科文组织发布《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其中说中国研发投资占全球20%,次于美国的28%,高于欧盟的19%和日本的10%。中国研发投资占GDP比例大约是2%,比例接近欧盟。GDP规模已经很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然需要增大研发投资占比。中国研发投资在五年左右的时间超过美国不奇怪。
1999年杨振宁说:“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
杨振宁这段话在当时困难的情势下,不太容易理解。现在应该可以很有信心地说,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秘密,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觉得困难重重,怎么都不对。现在就什么条件都具备了,肯定能搞好。经济条件都不是瓶颈了,之前的经济大发展把总量做上来了。对于各类研发项目,只要能搞出来,钱不是问题,只是需要时间积累。从种种迹象来看,已经开始不断出成果有了相当的积累,又在持续投入,我认为有了一个正反馈加速度增长的机制,正如21世纪头10年对外贸易的超常增长。
2000年中国贸易总额4000多亿美元,比G7每个国家都少,但也有第二名德国的一半左右,有了一定规模了,只是和美国总额差距较大(只有四分之一)。经过20-30%的连年高速增长,贸易总额在2013年变为世界第一。这个机制的规律是:在一个已经不低的基础上,再来超常增长,就会是实力大爆发。正反馈是说,外贸发展顺利,产业聚集到中国,中国就更有实力去投资吃下更多的外贸产业,出口越大增长趋势越明显。
接下来10年中国科技实力的增长,不会有这么高的增速,也没有GDP、贸易总额这样特别直接的统计数据。但就各种指标看,10%以上的双位数增长应该是有的。而且现在科技实力的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多个领域在国际上都是响当当的。在科技领域,重现一次外贸领域的正反馈加速度增长,是非常可能的,也是令人振奋的。
之前是政府主导,用其它产业赚到的钱,先不管短期回报投到各领域研发里,这也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反馈机制的关键或者说转折点在于,科技投入产生了足够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有更多的钱去投入研发。十年前在外贸领域也有这样的转折点,以下是《都等着中国买单》中的节选:
如果对经济数据进行深一些的分析的话,会发现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外贸顺差忽然没有预兆地从过去最高400亿美元一下突破到1000亿美元,详见下表。
年份__________2002__ 2003__ 2004__ 2005__ 2006
总顺差(亿美元)__304__ 255___ 321___ 1020__ 1650(估)
加工贸易顺差___ 577__ 788___ 1065__ 1426__ 1900(估)
外资占大头的加工贸易顺差非常稳定地年增长35%左右,这部分的经济模式变化不大。但是内资主导的一般贸易正在快速变化,一般贸易2005年出口增速大进口增速小,而在2004年是大额逆差,两下一合力,使得全年贸易顺差猛增三倍。粗略地看,这说明以中国自身工业力量为基础的贸易模式已经可以独力应对“出口换汇购买巨额原材料及关键技朮设备”的重担。在这之前的年头,中国主要靠拉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换取稀缺外汇,用这些外汇去购买技朮设备搞研发,增强内资实力。这个战略在2005年宣告完成历史史命,内资已经可以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外汇资金正循环。
这几年深圳以华为、腾讯等公司为代表,可以说已经走上了科技产业正反馈加速发展的道路,是很好的正面典型。从深圳看,中国科技产业正反馈加速发展机制的转折点可能已经到了。深圳的发展优势就是搞研发,这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深圳市2015年地税收入2276亿元增长32.9%,国税收入4147亿增长39%,而整个台湾财政收入才3700亿。深圳钱多得花不完,各种科技投入非常大方。深圳各种“科技公司”想办法写报告往科技上靠申请经费,但规模大了,货真价实的成绩也很多。
院校的科研大发展是基础,对实体经济真正起作用还得靠科技公司。中国社会炒作氛围太浮躁,中国科大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王牌项目量子通讯,成了A股上市公司的炒作题材。但和中国很多事差不多,虽然看上去很乱,成绩也是巨大的。这些年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也是很给力的。
中国科技公司大发展的典型代表是互联网和通信领域,华为与BAT(百度、阿里、腾讯)。这个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厉害的。十多年前,说起中国科技公司,我只能提华为一个。现在华为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在多个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3-4个,美国6-7个,其它国家一个都没有。IT革命,美国是领导者,中国是收益最大的。
看世界500强名单,发展中国家一般是矿业、通信、金融集团上榜,中国以前也是这样。现在500强数量世界第二了,主要也还是国企集团。但也有了一些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不一样的,有强大“进攻性生产力”的公司。
以前我说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虽然落后,但是所有的领域都在追赶发达国家。现在有很多科技领域,中国已经不落后了,而是和发达国家正面竞争。
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代表将不会是农民工和中低级产业,而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数量世界最多的年青研发人才在科技公司努力工作,国家和时代提供了这样的整体发展环境。中国的舆论环境对此也是非常支持的,以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工科人才能够良性成长,不会象一些国家那样被贬称为“nerd”。中国理工科基础教育水平不错,在高考竞争的压力促进下,海量的科研人口基数对于国家发展非常关键。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经济实力强大,有了科技与军事实力爆发成长的趋势,就不会停下来。一时的经济增长困难,或者一些社会问题,都不会影响这个趋势。在可以预见的各种情况下,科技研发与军事投入的增长都是有保证的。实际也花不了多少钱,总量够大就不是钱的事,固定资产投资都四五十万亿,要大二十多倍,不会缺这个钱。增长趋势主要是各种条件都具备了,人才跟上来了,也不会有政策争议,再怎么都会狠狠加大投入。所以我对科技与军事实力爆发成长的预测充满信心,看清楚这个趋势并不难。
各种国际国内的问题,特别混乱,很多事非常麻烦,任何时候都并非一片光明。之前10多年,解决问题的入手点是进出口贸易,以下是《中国的官办经济》节选:
在基础设施、消费、进出口贸易、引进技朮、产业升级等几大主题中,进出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如果要论“重要性”(其实都重要,比哪个更重要,是个要定标准的哲学问题),进出口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抓进出口贸易较容易入手,对其它几个主题都有促进作用,可谓“着一子而全活”。一些国家多年来的经验表明,进出口贸易搞得好,其它方面就不会差。如果下大本钱搞其它方面,进出口却表现不好,那么很可能是有问题难以持续的。
我们希望,科技与军事实力的大爆发也起到这样的作用。对中国来说,这是未来10年最值得高兴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
2. 经济总量领先,增长率降低,发展心态转变
未来10年的经济增长率,我预测会是比较低的。但是以汇率计GDP总额还是会超过美国,应该在2025年左右实现。同时中国政府与民众对于发展的心态会有较大的转变,对于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会更为淡定,不再追求高增长,更重视其它目标。
汇率GDP超美这个事,以前是不提的,热点是GDP超日。在2005年看起来超过日本都是遥远的事,有些预测是2030年。但在2010年出人意料地迅速实现了,2016年可能会是日本的三倍,发展速度确实令人震惊。主要是公众对汇率GDP超常增长的特性不了解。发展好的时候,汇率GDP增长率是四个作用的复合结果:实际GDP增长率、GDP平减指数(相当于考虑通胀)、本币升值、统计上调,会比每年报出来的GDP增长率高得多,可能四五年就翻倍了。
2006年,我的预测是2025年汇率GDP超过美国。后来GDP迅速超日,也有人提出了更为乐观的观点,如2020年汇率GDP超美。但是从最近两三年的情况看,不可能了,因为GDP增长率下降、通胀率下降、人民币停止升值,有统计上调也会有下调的,如东北的数据会下调。综合来看,还是2025年汇率GDP超美比较现实。当然IMF说,2014年购买力评价的GDP中国已经超过美国了,印度超过日本。从影响力和人的心态看,还是应该研究汇率GDP。
长期经济增长率,代表性的观点是林毅夫的“中国还有20年8%的高速增长期”。林毅夫关注长期经济增长,而非各种短期危机,是一大长处。他的论据是“和美国的人均收入差距”,中国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相当于日本1951年、新加坡1967年、台湾1975年、韩国1977年与美国的差距,它们后来都8-9%增长了20年。人均收入差距就是技术与产业水平的差距,下定决心去追,就有“后发优势”。
这个论断我认为有问题,原因是中国的人口规模和日新台韩有本质的不同。一方面,中国和美国的产业水平差距,没有人均收入表现得那么大,不少产业已经是和美国各有优势,后发优势比想象的小。另一方面,就算中国的一些产业水平发展不错,也不足以覆盖众多人口。不能这样和日新台韩简单类比。
中国已经实现了连续30年9-10%的高速增长,这是史无前例的。这个高速增长的最大动力我总结为“先发优势”:海量人口和全面追赶的国策,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在巨量基础上实现了高性价比。中国是第一个形成这种优势的,所以是“先发”,正反馈优势越来越大,世界各国无法竞争。有相当长时间是超高速增长,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国际国内市场都是无穷无尽的一片蓝海。
现在这个“先发优势”还是存在的,仍然没有其它国家能和中国竞争。但是它的作用在衰减,因为产业持续多年不受限制地增长,产能过剩到了地球与中国意义上的市场极限。例如钢铁,中国生产效率并不低,但8亿吨钢这种年产量显然已经到顶了,它就变成了一个麻烦事。钢铁产业之前的高速增长,就是中国过去多年高速增长的力量之一。现在它碰到麻烦,要去产能,显然就会拖低潜在经济增长率。这种产能过剩的产业不少,不仅过去的高速增长不可能了,有些还是很大的麻烦。过去基于产业聚集高性价比“先发优势”的高速增长机制,其实在2012-2015年已经碰到了问题,未来10年能够发挥的作用不可高估。
但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是存在的,林毅夫的观察是对的,中国可以追赶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产业,这个差距虽然不是5倍这么大,但显然是存在的。以中国科技实力大爆发为基础,形成相当的“进攻性生产力”,在中国本土实践,在全球发起大规模攻势,这会是一个靠谱的长期发展动力。只是这个动力不会象之前的产业聚集高性价比这么猛,中国之前什么产业都要,规模容易上去。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一方面需要的高素质人口多,另一方面能够参与到这些产业的人口却相对少。这些产业成长起来对综合国力非常关键,但是体现在经济增长率上对中国这么大的规模不会太高。
总体来说,未来10年中国年增长率应该是6%左右,而不是8%。如果能实现6%都应该满意了。一方面规模比以前大多了,一方面长期增长动力在演变,潜在经济增长率下行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6%这样相比过去较低的增长率,在国际上仍然是不错的,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但不会象过去那样总是世界第一,也许印度会经常报出高于中国的增长率,小国的增长率超过中国就更多了。
即使增长率下行,中国也可以在10年中经济总量超过美国,让世界慢慢接受中国是第一经济大国,这是必然的。而印度虽然经济增长率经常超过中国,但可能10年过后一算,和中国的差距反而更大了,如果经济增长动力不可靠,碰到危机卢比币值撑不住,以汇率计GDP会把经济增长成果吞掉。
再过几年,中国汇率计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将是一个没有悬念的事。而经济总量又是综合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这会产生相当大于心理影响。奥巴马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后的美国总统再要这么说,就可能象是自我吹嘘了。
对于中国政府和民众来说,在超过美国成为定局之后,会有一种“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的心理,看待经济增长会更为淡定。就象对奥运金牌的追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达到了顶峰,金牌榜排名第一,超过美国不少。之后感觉就淡了,并不是太看重金牌总数,而是对影响力大的项目更为关注。
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也没有必要追求经济增长高指标。以前追求8%经济增长率的一个说法是,就业需要,一个百分点相当于几百万的新增就业。但这个逻辑后来不成立了,情况比较复杂,增长率下行,但就业情况相对好。
以后中国政府和民众会更关注一些具体的事,如收入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法制公平,对于GDP总量和增长率不那么追求了。因为高也高不上去,低也不会太低,超美不是问题。
之前有说法,中国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是经济增长,我认为至少部分成立。靠增长靠发展解决问题,也是过去的成功经验。所以政府对经济增长率还是很看重,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就想方设法托住增长。这几年是这样的心态,保8不成就保7甚至保6,不断表示信心。为了一些指标,用种种硬上的办法去做得好看,这两年局部地区有这种迹象,做不上去爆出问题。
未来10年,中国整体对于增长的心态更为淡定之后,应该对经济波动更为自然地接受。低就低点,别的国家还更低,条件好的时候再做高点。对于一些危机,也不需要严防死守,会让其自然地爆出来。中国社会忍受力相对较好,增长这么多年成果是不错的,出现一些小乱子也属正常。人的适应力很厉害,股市亏那么多钱人都默默承受了,一些地区性的乱子就由当地承受下来,也就这么过下来了,可能也没多严重。
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一,或者说和美国缠斗几年后,世界看中国会是另一种眼光。中国会有各种问题,自己也承认,就象美国也是各种问题,多半比中国严重。但再怎么说,那也是中国与美国那个级别的问题,对其它国家综合国力总是压倒性的优势,有问题也不是一回事。《中国的官办经济》中提出了五个世界的划分,美国与中国各自单占一层,今后这个感觉会更为强烈。有这种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大国心态会明显上升,对于发展问题会从容淡定得多。
国际政治形象转变
二战后,蒋介石混成了“四巨头”,当上了五常。这是因为中国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实力其实别人瞧不上,要靠罗斯福抬举。这个时期中国就没个战胜国的样,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识形态。
毛泽东时代综合实力也还是不行,但是斗争精神很强大,战斗力上来了。帝国主义看着很头疼,国际上比较硬气,不是反美就是反苏,支持这个反对那个,非常有立场。有段时间有搞全球革命的架势,在周边国家有操作,全球革命爱好者来交流过。国际上承认中国的实力,也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印象很深。最后搞不下去了,解决不了发展问题。
到了改开以后,就和平与发展,韬光养晦,万事不出头,变成另一个极端。很低调谦虚,搞了一些处世原则。国际上没有什么态度,事情来了就要和平要冷静,大家做生意。时间长了,就成习惯了。发展了三十多年,实力是真有了,意识形态其实也是有的。但是国际上很糊涂,不知道中国怎么想的,憋大招这么多年了,到底要搞什么?自己人都不是太明白。
国际上不会认为中国要搞世界大战。但是世界上的事很复杂,不可能所有国家都坐下来老实和平发展。在总体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里,免不了会有些冲突,有时规模还不小。中国要外向发展,要到全球搞基建,成为国际经济动力中心,就必须应对这些麻烦。不出事能发展,出了事就收摊走人,不能这样碰运气,多了受不了。
从心态上来说,中国其实和西方发达国家类似。自认为是强国,弱的时候会以强国为奋斗目标。发展了这么多年,中国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看法,和西方那一套不一样。
从趋势上看,会越来越清楚地表明立场,理直气壮地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扔掉一些过时的原则。最直接的是“不干涉内政”,这无非是个说法。如果既看不惯,又对中国不利,中国又有理,想办法去干涉很正常。武力威慑也是个正常的事。
还有民主自由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中国人算是抗过来了,不会再幼稚。在国际上完全可以把道理说清楚,发展出更先进更有说服力更普世的意识形态。
光靠双赢合作互惠理念是不行的,甚至中国单方面让利都不行。有意识形态的认同,事半功倍。要有对付敌对分子的能力,让人更有信心。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战争肯定不会有,没有可能。但是威慑会走上舞台,如在冲突地区展示战略能力,象派船到钓鱼岛一样,经常出去走走。经济方面,合作双赢,敌对要惩罚制裁。规模不会搞大,但是作风会转变。包括对港台都是如此。国际上会比较容易地接受中国的转变,有这个实力,就能做相应的事,又不是要搞全球革命。
中国在国际上总是没有合适的姿态,形象被异化。以前和一些国家反目成仇。语言相通的港台让了那么多利,还搞得离心离德。主要是坏的教训,总体来说不正常。要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几个方面,自己感觉能融汇贯通了,才能比较顺地找到感觉。
其实维护自己利益这种事,实力到了都是理直气壮地做,不需要太复杂,人家缩回去了就这样了。对大国来说,这是简单的事。真正觉得比较大气的,是去主导一些全球大事。如果搞定了一些大事,维护自己的利益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真让不少发展中国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还怕没有朋友?
未来10年,会开始有转变,但还是属于找感觉,不会一下就很成熟了。转变会是倒逼性质的,出了事需要去应付。比如日本在钓鱼岛搞动作,中国这边就搞更大的动作。在某国的投资有风险,不得不去影响其政局。有了先例,就会形成惯例。十年过去,会发现中国积极地参与很多国际事务。
军事斗争只是一种手段,主要还是积极的心态。以前所谓的“外交斗争”,就是为了台湾事务之类的破事,见谁都提一下,显得只顾自己的小圈子的事,也没有什么意义。积极地参与到全球各种大事,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这是更为正常的姿态。时间一长,会真正有全球大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