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遭“U形包围”?没切断旅游,是给其搁置萨德的机会
2017-01-13 07:44:26
最近关于韩国的几个消息,比较令人不快。就在1月10日,韩国国家安保室长金宽镇与美国候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会面后强硬表态“不论中方反对与否,韩方将继续推进部署萨德系统”,而西方媒体则不失时机地炒作“2016年中国赴韩游客人数创下纪录,韩国文化与商品压过了政治”。“海外探客”认为,对此应以平常心看待,在“共同价值观”外交的影响下,韩日等国本身就自认为从属于西方,无论是维护布满裂纹的秩序还是充当“马前卒”,都是他们的本份。数十年就是这么过来的,突然发现要改变,肯定会极力挣扎。
韩方的理论貌似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加强美日韩同盟,是为了保证最低层次的安全需求。丧失独立的国防与外交、将战时指挥权交给外国人都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至于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的事实,要回归到“在商言商”,不能与当前政治与局势相联系。探客认为,韩国方面的奇怪逻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意归生意,萨德归萨德。
这种心态就可以解释为何韩国对华产生“怨恨”心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限韩令”,令做贼心虚的韩国一直疑神疑鬼,一遇到韩国对华出口产品不合格、韩企在华遭遇严格检查之类的事情,就会联想到政治。虽然韩国的保健福祉部和食品医药安全处在前天(1月10日)证明,韩国产品遭拒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卫生和质量问题,与“萨德”无关。但这并不能消弭已然存在的猜忌。
你韩国的产品竞争力变差、投资环境恶化、投资价值降低,怪我咯?韩国如今干的是用各种解释与表态来操纵别国,而非完善本国的国格。大国关注的是如何确定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格局,而小国则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利益,一心想着如何取悦域外强国而狐假虎威。韩国现政府是一根筋地“亲美”,企图在美日韩同盟的框架下解决其“北方邻居”的核问题,出发点都是单边思维,从来都想改变别国立场,而不考虑别国的安全关切。动不动就拿“萨德”当成要挟的工具,漫天要价,什么“切断能源和粮食供给”、“彻底制裁”等等张口就来。

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与糊涂人说句话。如果两个人(或两个国家)因为一件事而争吵,说明他们都不懂。如果都是聪明人,一个人真懂,有说服力,另一个人一定会明白。如果一个聪明一个愚蠢,愚蠢的人胡搅蛮缠,聪明人就会懒得争,任其愚蠢下去。目前的形势就是,不和疯子说句话,用实力来讲道理即可。因此才会有轰-6机群飞越韩国所谓的“防空识别区”,直入日本海,对韩形成“U形包围”。
想令一个新东西流行开来,必须要有一个“杀手应用”。同理,想让一个新秩序得以确立,也必须有一个“立威模式”。探客注意到,就在昨天(1月11日),中方发表首份有关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白皮书,提出“亚太安全框架”的新理念。这份白皮书明确提出“建设与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对美韩执意部署“萨德”提出警告!
中俄等国之所以强烈反对“萨德”,内在的原因就是不再容忍美国在家门口继续加强军备。以往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而中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要的只是“东北亚再平衡”。
在国际格局的调整中,周边的一些铁杆“美粉”相当不适应,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试图维护已经崩裂的旧秩序,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则明智地拥抱“新世界”。韩国最明智的做法,是将自身的安全需求与周边邻国的安全需求统一起来。只想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而忽视邻国安全的做法必然遭到反噬。更何况,韩国的邻国不是世界级经济军事大玩家就是拥有核武的政权。
一枚石子砸到池塘里,对大国来讲可能就是涟漪,而对小国来说就是巨浪。根据媒体报道,英国一家数据调查公司在美英法等9个西方国家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民众中,至少64%的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其中多数认为恐怖主义、叙利亚和中东等地的冲突将成为点燃火药桶的引信。接受调查的英国民众中,有61%同意这一观点。而半数的俄罗斯受调查者则认为,西方与俄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成为导火索。以特朗普赢得大选为标志,世界似乎正朝着硬对抗的方向疾驰,形成“新丛林法则”。在东亚,这种危机感与恐慌感也在不断蔓延。
必须看到,在逐渐取得战略优势的过程中,中方从来没有关死谈判的大门。前不久还接待了韩国在野党议员防化团一行。在多个场合,中方都坚持“三原则”: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新年伊始,就表态“坚决反对萨德部署,但重视中韩关系。”身段柔和,姿态友好。
很多网友都对某部如“录音机”一般的表态感到厌倦乃至忿恨,各种激进言论充斥网络。总结起来,无外乎一个中心思想:“丫都这么蹬鼻子上脸了,怎么还不出手!去送钱的游客都是XXX等等。”而反对者则讥讽“你有钱你也去,别没事瞎XX……”探客分析,这其中有阶层断裂的原因,有兴趣爱好相冲突的原因,综合起来就是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思维的差别。试想,一个达到“小目标”、实现财务自由与时间自由的成功人士,恐怕不会和那些将荣耀寄托在惩治韩国上的人群有什么交集。然而,虽然生活方式、消费能力有差别,但在爱国这个底线上,不能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韩国在“萨德”问题上产生了分裂,亚洲最大国家不应犯类似的错误。
探客曾写过一篇原创《“限韩令”遭无视?940万中国游客令韩国变强硬》,指出中国游客对韩国来说就是久旱之后的大雨。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赴韩游客“井喷”并非坏事,因为一旦推出彻底的制裁措施,游客数量将锐减,这种落差对于韩国来说才是致命的。这就如同那种古老的战术:先在上游围堰储水,当水位足够高时,掘开大坝,那个“人工湖”瞬间就会不复存在。目前没有限制赴韩旅游,就是给韩方留了一条生路。至于领不领情,就在韩方自己有没有悟性。
不过,由于对自身的流行文化过度自信,韩方如今的还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思维。探客认为,必须警惕一点的就是,美国正在干预韩国大选,潘基文刚刚准备回国与民众进行沟通,美方就以贪腐的罪名起诉了他的亲属。扣上了这个帽子,恐怕潘基文就不会成为总统候选人。这对民调处于第一位的文在寅是个绝好的消息。虽然文在寅所属的共同民主党曾访华商讨“萨德”的部署问题,坊间也流传“文在寅胜选后会搁置萨德”,但看到美方的下注后,探客认为不能如此乐观。
无论是“萨德”、“南方池塘”的自由航行、宝岛、贸易还是汇率问题,都是特朗普政府手中的一张牌而已。虽然中方决定不了出牌的先后顺序,但“王炸”已经备好。韩日等国以后应该习惯轰-6和舰队的巡航,而未来的国产航母与轰-20还会陆续加入行列。(完)
韩方的理论貌似冠冕堂皇和理直气壮:加强美日韩同盟,是为了保证最低层次的安全需求。丧失独立的国防与外交、将战时指挥权交给外国人都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至于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的事实,要回归到“在商言商”,不能与当前政治与局势相联系。探客认为,韩国方面的奇怪逻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意归生意,萨德归萨德。
这种心态就可以解释为何韩国对华产生“怨恨”心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限韩令”,令做贼心虚的韩国一直疑神疑鬼,一遇到韩国对华出口产品不合格、韩企在华遭遇严格检查之类的事情,就会联想到政治。虽然韩国的保健福祉部和食品医药安全处在前天(1月10日)证明,韩国产品遭拒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卫生和质量问题,与“萨德”无关。但这并不能消弭已然存在的猜忌。
你韩国的产品竞争力变差、投资环境恶化、投资价值降低,怪我咯?韩国如今干的是用各种解释与表态来操纵别国,而非完善本国的国格。大国关注的是如何确定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格局,而小国则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利益,一心想着如何取悦域外强国而狐假虎威。韩国现政府是一根筋地“亲美”,企图在美日韩同盟的框架下解决其“北方邻居”的核问题,出发点都是单边思维,从来都想改变别国立场,而不考虑别国的安全关切。动不动就拿“萨德”当成要挟的工具,漫天要价,什么“切断能源和粮食供给”、“彻底制裁”等等张口就来。
宁和明白人打一架不与糊涂人说句话。如果两个人(或两个国家)因为一件事而争吵,说明他们都不懂。如果都是聪明人,一个人真懂,有说服力,另一个人一定会明白。如果一个聪明一个愚蠢,愚蠢的人胡搅蛮缠,聪明人就会懒得争,任其愚蠢下去。目前的形势就是,不和疯子说句话,用实力来讲道理即可。因此才会有轰-6机群飞越韩国所谓的“防空识别区”,直入日本海,对韩形成“U形包围”。
想令一个新东西流行开来,必须要有一个“杀手应用”。同理,想让一个新秩序得以确立,也必须有一个“立威模式”。探客注意到,就在昨天(1月11日),中方发表首份有关亚太安全合作的政策白皮书,提出“亚太安全框架”的新理念。这份白皮书明确提出“建设与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强大军队,”对美韩执意部署“萨德”提出警告!
中俄等国之所以强烈反对“萨德”,内在的原因就是不再容忍美国在家门口继续加强军备。以往的老路已经行不通。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而中俄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要的只是“东北亚再平衡”。
在国际格局的调整中,周边的一些铁杆“美粉”相当不适应,包括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试图维护已经崩裂的旧秩序,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则明智地拥抱“新世界”。韩国最明智的做法,是将自身的安全需求与周边邻国的安全需求统一起来。只想保证自身的绝对安全而忽视邻国安全的做法必然遭到反噬。更何况,韩国的邻国不是世界级经济军事大玩家就是拥有核武的政权。
一枚石子砸到池塘里,对大国来讲可能就是涟漪,而对小国来说就是巨浪。根据媒体报道,英国一家数据调查公司在美英法等9个西方国家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民众中,至少64%的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其中多数认为恐怖主义、叙利亚和中东等地的冲突将成为点燃火药桶的引信。接受调查的英国民众中,有61%同意这一观点。而半数的俄罗斯受调查者则认为,西方与俄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成为导火索。以特朗普赢得大选为标志,世界似乎正朝着硬对抗的方向疾驰,形成“新丛林法则”。在东亚,这种危机感与恐慌感也在不断蔓延。
必须看到,在逐渐取得战略优势的过程中,中方从来没有关死谈判的大门。前不久还接待了韩国在野党议员防化团一行。在多个场合,中方都坚持“三原则”: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有关问题。新年伊始,就表态“坚决反对萨德部署,但重视中韩关系。”身段柔和,姿态友好。
很多网友都对某部如“录音机”一般的表态感到厌倦乃至忿恨,各种激进言论充斥网络。总结起来,无外乎一个中心思想:“丫都这么蹬鼻子上脸了,怎么还不出手!去送钱的游客都是XXX等等。”而反对者则讥讽“你有钱你也去,别没事瞎XX……”探客分析,这其中有阶层断裂的原因,有兴趣爱好相冲突的原因,综合起来就是经济地位的不同,造成了思维的差别。试想,一个达到“小目标”、实现财务自由与时间自由的成功人士,恐怕不会和那些将荣耀寄托在惩治韩国上的人群有什么交集。然而,虽然生活方式、消费能力有差别,但在爱国这个底线上,不能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韩国在“萨德”问题上产生了分裂,亚洲最大国家不应犯类似的错误。
探客曾写过一篇原创《“限韩令”遭无视?940万中国游客令韩国变强硬》,指出中国游客对韩国来说就是久旱之后的大雨。不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赴韩游客“井喷”并非坏事,因为一旦推出彻底的制裁措施,游客数量将锐减,这种落差对于韩国来说才是致命的。这就如同那种古老的战术:先在上游围堰储水,当水位足够高时,掘开大坝,那个“人工湖”瞬间就会不复存在。目前没有限制赴韩旅游,就是给韩方留了一条生路。至于领不领情,就在韩方自己有没有悟性。
不过,由于对自身的流行文化过度自信,韩方如今的还抱有蒙混过关的侥幸思维。探客认为,必须警惕一点的就是,美国正在干预韩国大选,潘基文刚刚准备回国与民众进行沟通,美方就以贪腐的罪名起诉了他的亲属。扣上了这个帽子,恐怕潘基文就不会成为总统候选人。这对民调处于第一位的文在寅是个绝好的消息。虽然文在寅所属的共同民主党曾访华商讨“萨德”的部署问题,坊间也流传“文在寅胜选后会搁置萨德”,但看到美方的下注后,探客认为不能如此乐观。
无论是“萨德”、“南方池塘”的自由航行、宝岛、贸易还是汇率问题,都是特朗普政府手中的一张牌而已。虽然中方决定不了出牌的先后顺序,但“王炸”已经备好。韩日等国以后应该习惯轰-6和舰队的巡航,而未来的国产航母与轰-20还会陆续加入行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