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又一场战役 “人口裂变战” 正式打响
2016-11-03 10:38:38
然而问题是,很多人不想再要二孩了。“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文化和社会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
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公布了201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普查结果: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这一数据低得出乎意料,全球最低。
人口面临危机
2015年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的第二年,生育率反而比2014年下降了,这似乎颇符合《曹刿论战》所说的道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人口学者他认为,在2014年单独二孩陆续放开之后,不少机构预估总和生育率会有提升,但是没想到会持续走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当时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18。
有些人不相信我国的生育率有如此之低,他们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有两个孩子,生育率怎么可能这么低呢?显然,他们忽视了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女性连一个孩子也没有。如果一个成年女性不结婚或婚后不生孩子,那么,就拉低了总体上的生育率数据,即使另一个成年女性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女性平均也只生了一个孩子,平均生育率也只有1.0。
另据署名为携程CEO兼董事会主席梁建章以及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的文章报道,由于堆积效应弱化,尤其是未来十年育龄高峰期女性萎缩超过40%,出生人口将面临危机。
专家表示,由于房价很高,教育和抚养孩子也会带来开销,因此年轻的夫妻面对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妻子们同样希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追求更好的职业生涯。拥有一个孩子可能被看作一种需求和义务,但拥有两个就不是了。
“人口缺失红利”对经济的影响
在可预见的将来,很多压低生育率的因素会不断自我强化,形成恶性循环。降低生育率容易做到,但要提升生育率却难上加难。我国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已经超过25年,未来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即使立即全面放开,但只要不大力鼓励生育,出生人数在经历短暂的反弹后依然会一路下滑,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难以避免。扣除技术进步的因素,经济规模将萎缩一部分,规模效应持续弱化。
此外,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老年抚养比超过17.5%后,每升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就会下降0.2个百分点。
根据了解,老龄化影响经济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的人少,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多。但是老龄化程度加深,并非不可以转为人口优势。比如,老年人一般储蓄较多,如果做好服务,也能促进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经济平稳增长。
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庞大的人口规模,特别是1960到1990年初出生的大量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间,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贡献率高达27%。但随着总和生育率的长期低迷和人口结构发生的扭曲,这一景况将不复存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天勇认为,人口数量和结构剧烈变动必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到固定资产寿命和人口增长速度,是影响国民经济周期变动的两大变动因素,这是最基本的人口经济学原理之一。
由于人口20岁左右进入劳动年龄,将扩大或者收缩国民经济劳动力投入的规模;要租房购房,扩大或者减少对房屋的需求,导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扩张和收缩;要结婚生子,就会扩大或者减少对日常生活、耐用消费品,包括家庭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因此,20岁左右的人口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力量,这部分人口的增加和减少,对消费和投资需求及产业规模等决定经济增速上行和下行的重要因素,有着重大影响。
总结:依托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提高国内生育率,是突破老龄化枷锁的唯一路径,这一切建立在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和家庭财富可持续积累基础上。人们只有消除后顾之忧,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才对未来生活前景充满希望,进而考虑增加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