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之意不在酒 奥巴马越、日之行的战略意图曝光

2016-06-16 10:42:57   

\

 

2016年5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越南和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5月22日,奥巴马任内首次访问越南,其间,奥巴马宣布解除对越南持续32年的武器禁运。这一禁令原本是越战遗产,其解除预示着美越军事合作关系将愈加密切。5月27日,奥巴马在出席七国集团峰会后访问日本广岛,成为自从杜鲁门决定在广岛投掷原子弹以来首位访问广岛的美国在任总统。在广岛,奥巴马总统阐述了无核世界的理念,这预示着美日同盟关系将更加紧密。

奥巴马以上不寻常举措显然别有用心,那么他真正的战略意图何在?美国的举动将给中国和亚太地区造成什么影响?

 

“重返亚太”的缘起与变迁

 

由于奥巴马将于明年1月卸任,显然其越南、日本之行不具有为选举考虑的动机。然而,纵观奥巴马两届任期,可谓政绩平平,美国经济没有起色,反恐战争迁延不决。因此,奥巴马政府若要留下历史评价,“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将是最佳选项。

进入21世纪,与中国长期经济高速发展相对照,美国陷于反恐战争的泥淖和次贷危机的困境中,因此如何遏制中国强劲的崛起势头成为美国决策者面临的难题。2009年7月,在泰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透露出美国要“重返亚洲”的信号。2010年1月,希拉里国务卿在夏威夷檀香山市发表演讲,向世界正式表达了美国外交“重返亚太”的转向,以上表态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开端。这一战略得到美国的亚洲盟友的积极响应。

在“重返亚太”之初,美国的目的是希望借助亚洲各国的力量牵制中国,因此美国行为主要局限于对亚太各国的口头声援,而缺乏实质表示。例如,在2011—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中,美国并不愿意将事态激化。2012年4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国防部长帕内塔及菲律宾外长罗萨里奥、国防部长加斯明举行了两国首次“2+2”高层磋商。希拉里表示美国反对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来解决南海争端。2012年6月,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赴美请求美国予以援助,但希拉里强调,美国对南海领土争议不持立场,鼓励通过外交对话解决黄岩岛问题。最终黄岩岛矛盾没有进一步激化,可见美国在“重返亚太”的早期尚能保持清醒,不被盟友轻易拖入纷争的漩涡。

然而在同盟内部,存在一个困境,同盟中的弱国担心会被强大的盟国所抛弃,同盟中的强国则担心被弱国牵连而卷入自身不希望参与的战争中。美国一旦决策“重返亚太”,美国的亚太盟友就不仅仅是唯美国之命是从的小伙伴,而是与美国博弈的对象。从美国的角度出发,当然是希望其日本等亚太盟友们俯首听命,遵从美国的战略安排,牵制中国。从日本和越南等亚太国家的角度看,则希望在与中国的博弈中获得美国的明确支持,从而能在与中国的谈判中向中国施加压力,获得中国的让步,从而使本国利益最大化。因此,美国的亚太盟友和一些其他亚太国家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而想尽办法使美国在亚太事务中越陷越深,这些手段包括塑造本国的弱者形象、操纵舆论等。显然,目前这些手段起到了一些效果,美国目前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再平衡战略。

 

越日之行的三个战略布局

 

今年5月的奥巴马越南、日本之行,印证了上述趋势,可见奥巴马此行并不是单纯为了加强美国与越南和日本两国的关系,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前的美国亚太战略布局的特点就是采取战略攻势,试图进一步巩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成果。如果说冷战时期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那么美国“重返亚太”则是试图先下手为强,不断压缩战略对手的外交空间和削弱其外交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约束美国盟友,使之共同采取对华强硬立场。例如韩国是美国盟友,在历史问题上,中、韩的二战受害者身份使两国往往在对日态度上有共同立场。2015年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中并未直接提到日本的侵略和殖民行为,8月15日,韩国总统朴槿惠回应表示安倍谈话中不少内容令人遗憾。但韩日矛盾不利于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大局,因此美国积极推动韩、日和解。2015年11月,朴槿惠与安倍晋三在首尔举行两人上台之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谈,此后韩日矛盾至少在表面上没有再度激化。2016年2月,韩美两国决定正式启动商讨美国在驻韩美军基地部署“萨德”系统一事,这一举措遭到中国的反对。2016年3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萨德”反导系统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显然,“萨德”系统一事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与韩国的关系。

其次,拉拢中国的友好邻邦。例如,缅甸长期以来是中国的友好国家,然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将缅甸视为重要棋子,试图疏远缅甸与中国的关系。2011年12月,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是自 1962年以来首位访问缅甸的美国国务卿。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并宣布对缅提供1.7亿美元的援助。

再次,争取中间力量。例如印度、越南等国在中美之间不选边站队,而美国也对之积极拉拢。2015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越南和印度,美、越之间签署了《国防关系联合愿景声明》,美印之间签署了《美印2015防务框架协议》,显然,美国加强了与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合作。2016年3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提议美国、日本、印度与澳大利亚四国海军在亚太地区联合巡航。对此,印度国防部长巴里卡表示,印度现阶段并没有考虑联合巡航的问题,但会参加联合军演。可见,印度当前并没有选择站在美国一边,但是美国拉拢印度的努力显而易见。另外,今年5月奥巴马访问越南也表明美国正抛弃越战的历史恩怨和与越共政府的意识形态分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巩固自身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有学者认为,奥巴马在任期即将结束时有些出人意料地访问越南,并且访问了很长的时间,其目的在于结束过去与越南有些对立色彩的关系,增进两国的战略合作,最终加强同东盟的关系,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

 

越日之行布局效果尚未可知

 

不过,此次奥巴马访问日本和越南的行程并不仅仅只有鲜花和掌声,其中也夹杂着争议甚至是反对。5月上旬,韩国政府高层当局人士透露韩美两国政府一直在就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日本广岛的问题持续进行协商。美国总统出国访问之前要与出访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国协商,这在以往十分罕见。这充分证明了美国在日韩两个东亚盟友之间远非左右逢源而更显得有些左右为难。另据媒体报道,5月下旬大批日本民众在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遗址前集会,手举“撤走美军基地”、“废除核武器”等标语,并高呼“反对奥巴马访问广岛”等口号。可见,奥巴马仅凭对广岛的一次访问并不能争取到日本的民心。另一方面,出于巩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目的,美国希望越南仿效日本这个昔日敌手的例子与美国重新修好。但是,美越两国之间在历史问题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现实领域尚有不少异见,更何况两国还在政治制度与关于民族、人权和宗教自由的认知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可见,美越关系这个世界上颇为特殊的国家关系的修复和巩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大功告成的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