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军迷:对几个问题的看法
2017-09-02 13:44:26
1、为什么我军入藏不是完全秘密进行,
(1)因为适当的宣传,包括网上有限泄图是“威慑力”展示的一部分;
(2)官媒只是有选择地报道一小部分的军事部署,只占整个军事部署的一点点;
(3)就算完全不报道,印度和美国的卫星情报也比媒体的这一点点报道要多得多;
(4)现在是全民参与的信息社会,如果官媒完全不报道,带路党还不得带着民众天天骂政府?
2、对比一下提出“亚元”的时候,中日韩三国实力对比,现在乃至十年后三国实力比。假设亚元在前几年发展得很顺利,那么日韩就会在亚元中占较大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亚元”胎死腹中并非全是坏事。因为随着中国在亚洲一枝独秀,日韩的比重相对退步,将来人民币将完全具备当初设计“亚元”的功能,那样就没日本和韩国什么事。
有人会说你一个国家的货币就能代表亚洲?那美元还成为全球货币呢,美国也没有拿着枪逼着你使用美元,但在国际流通中很难不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同样道理,随着中国的强大,一带一路的推进,亚洲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选择直接使用人民币将成为普遍,自然而然人民币就成为“亚元”。
我们的思维没必要被欧元的框框所限制,欧洲国家搞欧元,是因为它们中的任何一国都无法成为与美元抗衡,所以要抱团。当年希望搞“亚元”是我们还比较弱,日元也不可能成为货币一极,那么中日韩抱团搞个亚元的外衣,希望不过分刺激美国。美国也不傻一眼就看穿,日韩的链子又在美国手里拽着,没成是自然的,中国政府也没对它寄以厚望。
3、说2017年是中美攻防逆势的元年,并不是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进攻,美国在所有领域处于守势。“元年”是开始的意思,“攻守逆势”是指中国不再是处处被动地应对美国出的牌,而是开始主动给美国出难题,或者说我们的作为让美国不得不被动应对。一方面是因为在一些领域和地区,中国开始占有优势;另一方面是中国在外交上逐步用“奋发有为”取代过去一味“韬光养晦”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在亚太地区主动出牌不是从2017年才开始,但今年呈现出多点、多领域,更加直接的特点,与此同时,美国出的招数更趋于虚招,这是中美综合实力此长彼消在外交领域的现实反映。这个趋势不但会持续、而且有加速的可能。这里不展开、近期专文细述。
4、关于莫迪来参加金砖峰会,个人认为:
(1)金砖会议主要谈的是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今年中国是主办国,峰会的主题自然是与一带一路相关。
(2)印度反对一带一路是不想开放国内市场,但发展经济同样是莫迪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其实对于任何大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发展瓶颈都是头等大事。印度不来参会,又如何能与新兴大国发展经济联系?真靠“内循环”完成工业化?它只是不开放市场的托词,真相信那是傻子。
(3)印度的领导人历来喜欢刷存在感,尤其是莫迪,到哪都要求人家按国事访问的基本搞隆重的接待。不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想跟大国领袖会面,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机会都很少。
所以说,是莫迪更有求于金砖峰会,而不是相反;印度来不来并不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有中国这个组织才算是“金砖”,而没有印度的金砖组织还是金砖组织,对吧啦。如果印度主动放弃参加金砖峰会、或派个部长参加,那岂不是坐实了印度“土砖”的身份。小白说中国爱面子,为了会议圆满有求于印度,印度来了会得到奖赏。。。是毫无逻辑的瞎扯。
中国凭什么要给他送大礼,爱来不来。金砖峰会讨论的就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印度来参加自然会有好处,但那不是中国送给印度的,是参会国家通过多方共同行动,彼此加深合作从中获益,是“合作”之后的“共赢”,不参与合作、那就看着别人赢。
5、点评中有个观点:建设云南-缅甸-三锅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北岸-巴铁的藏南大通道。个人觉得中国没必要去促进它。
首先,这条通道是东西走向,大部分是在印度境内,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印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那是印度自己该干的事。
其次,西线我们已经有中巴走廊,东线要促进的是:中国(云南)---缅甸---(印度东北邦)---孟加拉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
最后,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放射状(伞状),而且每条都是从中国出发,这样中国才是中心。
至于横向的连线,有兴趣的国家可以自己搞,对横贯印度东西走向的,我们没兴趣。
(1)因为适当的宣传,包括网上有限泄图是“威慑力”展示的一部分;
(2)官媒只是有选择地报道一小部分的军事部署,只占整个军事部署的一点点;
(3)就算完全不报道,印度和美国的卫星情报也比媒体的这一点点报道要多得多;
(4)现在是全民参与的信息社会,如果官媒完全不报道,带路党还不得带着民众天天骂政府?
2、对比一下提出“亚元”的时候,中日韩三国实力对比,现在乃至十年后三国实力比。假设亚元在前几年发展得很顺利,那么日韩就会在亚元中占较大的话语权。所以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亚元”胎死腹中并非全是坏事。因为随着中国在亚洲一枝独秀,日韩的比重相对退步,将来人民币将完全具备当初设计“亚元”的功能,那样就没日本和韩国什么事。
有人会说你一个国家的货币就能代表亚洲?那美元还成为全球货币呢,美国也没有拿着枪逼着你使用美元,但在国际流通中很难不用美元(或其他国际货币)。同样道理,随着中国的强大,一带一路的推进,亚洲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选择直接使用人民币将成为普遍,自然而然人民币就成为“亚元”。
我们的思维没必要被欧元的框框所限制,欧洲国家搞欧元,是因为它们中的任何一国都无法成为与美元抗衡,所以要抱团。当年希望搞“亚元”是我们还比较弱,日元也不可能成为货币一极,那么中日韩抱团搞个亚元的外衣,希望不过分刺激美国。美国也不傻一眼就看穿,日韩的链子又在美国手里拽着,没成是自然的,中国政府也没对它寄以厚望。
3、说2017年是中美攻防逆势的元年,并不是说中国已经进入全面进攻,美国在所有领域处于守势。“元年”是开始的意思,“攻守逆势”是指中国不再是处处被动地应对美国出的牌,而是开始主动给美国出难题,或者说我们的作为让美国不得不被动应对。一方面是因为在一些领域和地区,中国开始占有优势;另一方面是中国在外交上逐步用“奋发有为”取代过去一味“韬光养晦”的结果。
实际上中国在亚太地区主动出牌不是从2017年才开始,但今年呈现出多点、多领域,更加直接的特点,与此同时,美国出的招数更趋于虚招,这是中美综合实力此长彼消在外交领域的现实反映。这个趋势不但会持续、而且有加速的可能。这里不展开、近期专文细述。
4、关于莫迪来参加金砖峰会,个人认为:
(1)金砖会议主要谈的是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今年中国是主办国,峰会的主题自然是与一带一路相关。
(2)印度反对一带一路是不想开放国内市场,但发展经济同样是莫迪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其实对于任何大国,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发展瓶颈都是头等大事。印度不来参会,又如何能与新兴大国发展经济联系?真靠“内循环”完成工业化?它只是不开放市场的托词,真相信那是傻子。
(3)印度的领导人历来喜欢刷存在感,尤其是莫迪,到哪都要求人家按国事访问的基本搞隆重的接待。不参加各种国际会议,想跟大国领袖会面,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机会都很少。
所以说,是莫迪更有求于金砖峰会,而不是相反;印度来不来并不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因为有中国这个组织才算是“金砖”,而没有印度的金砖组织还是金砖组织,对吧啦。如果印度主动放弃参加金砖峰会、或派个部长参加,那岂不是坐实了印度“土砖”的身份。小白说中国爱面子,为了会议圆满有求于印度,印度来了会得到奖赏。。。是毫无逻辑的瞎扯。
中国凭什么要给他送大礼,爱来不来。金砖峰会讨论的就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印度来参加自然会有好处,但那不是中国送给印度的,是参会国家通过多方共同行动,彼此加深合作从中获益,是“合作”之后的“共赢”,不参与合作、那就看着别人赢。
5、点评中有个观点:建设云南-缅甸-三锅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北岸-巴铁的藏南大通道。个人觉得中国没必要去促进它。
首先,这条通道是东西走向,大部分是在印度境内,我们为什么要帮助印度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那是印度自己该干的事。
其次,西线我们已经有中巴走廊,东线要促进的是:中国(云南)---缅甸---(印度东北邦)---孟加拉经济走廊(进入印度洋)。
最后,一带一路的总体思路是放射状(伞状),而且每条都是从中国出发,这样中国才是中心。
至于横向的连线,有兴趣的国家可以自己搞,对横贯印度东西走向的,我们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