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级核潜艇在南海出事,暴露行踪只是表面,背后暴露大问题

2021-10-17 23:43:18   

美国海军海狼级攻击核潜艇SN-22“康涅狄格”号在我国南海出事,在海底撞上一个“不明物体”,造成十几名艇员受伤。

美国称潜艇本身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核反应堆仍能正常运行,已经被其他舰艇护送回了关岛进行维修。

这一撞可让美国隐秘的核潜艇暴露出了水面,其实此次事故暴露行踪还只是其次,其背后暴露美军内部的大问题。


虽说南海是我国领土,可美国并没有好好遵守国际法,在南海这里少说也跑了六七十年了,整个西太地区的水文条件美国摸得门清,而且海狼级核潜艇搭载的侦察探测仪器也是相当先进,怎么就一头撞上去了呢?要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南海水下出现了美军并不熟悉的“障碍物”;要么就是一些可以移动的“物体”,美军其他没注意跑嗨了撞上了。

或许可能就是美国海军内部管理松懈,艇上的指挥系统出现问题,疏忽导致侦察情报缺失,造成这次撞山/触礁事故。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值得我们分析分析。

翻翻历史我们会发现,潜艇撞击事件可真不少,而且像美国这样的先进潜艇更是事故多多,1966年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与自家一艘航母相撞,潜艇围壳被撞烂;2001年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撞击日本实习拖网渔船致其沉没,船上35名乘员中12人受伤9人失踪;2007年美国“纽波特纽斯”号核潜艇把日本一艘超级油轮撞了;2009年,美国“哈特福德”号核潜艇与美军两栖登陆舰在霍尔木兹海峡相撞。

美国核潜艇除了撞击航母、两栖攻击舰、超级油轮,它们也撞击补给舰、大型集装箱船等。撞击民用船舶也是美国核潜艇撞击事件的重头戏。2017年,2019年美国核潜艇也发生了撞击渔船的事件。


美国潜艇撞击事件是全球最多的。

美国潜艇都是核潜艇,发生事故的损失也十分巨大,仿佛技术越先进越容易发生撞击事故,这是怎么回事?美国核潜艇装备有先进的声呐系统但是仍旧不能完全杜绝潜艇在水下的碰撞事件。

复杂的水面环境会让被动声呐会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温度和盐度的关系,海水会分成多个层面,当核潜艇利用主动声呐探测时,潜艇与海面之间有一个温度较高的水层,主动声纳发出的声波不易反射,可能会导致声呐盲区或者失效。

南海海底本就情况复杂,众多的声音信号特征对于声呐系统是一个考验,由此可见只凭借先进的声纳系统并无法100%保证潜艇的安全。

美国近年来军心浮动,特别是因为美国社会和种族问题造成的动荡已经蔓延进军营,再加上疫情的推波助澜,美军现在的基层管理已经漏洞百出,这几年来发生了许多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伤亡事故。


由于美国长期纵横世界各地,导致海军的所有装备必须适时地维护和保养,但由于经济逐渐地捉襟见肘,致使美军的维护保养也会大打折扣,这就必然导致事故会越来越频繁发生。

这种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处理,那么美国迟早崩塌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次美军核潜艇撞击事件,如果搞清楚是人为地航行事故,艇长、值班员都要受到严厉处分。

首先我们要理性地看待美国海军事故频发,造成事故频发的总体原因就是美国海军的全球战略和部署,尽管美国海军人员和舰船规模庞大,但是为了满足其全球战略部署的需要,仍然疲于应付。

例如,按照美国海军正常的执勤,修正和检修安排,美军每年在东亚有4个月的航母空档期,由于这一地区局势的紧张,美军为了弥补航母的空档期可能造成的被动和不利,只能让海军人员和装备超负荷运转,这样一来,人员和装备都过于思考,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由于美国军舰经常到我国南海及周边近海活动,炫耀武力,因为活动过于频繁,撞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而美国海军这两年光在南海就发生多起事故,这说明美国海军在这一区域的力量部署和活动情况空前的活跃。就是因为这样,美国海军事故频发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美国这次事件也是一个导火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国际地位丧失,话语权减少,也标志着衰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