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探客 :为集中力量在东亚围堵大国,美方战略性放弃这2个重要地区?
2018-08-07 09:05:33
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全面对抗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早在东盟与东亚大国就联合军演和资源开采达成2项排除第三方势力的建议之前,美方的“异动”就不是什么秘密了。特朗普的手段和行动看似散乱和离经叛道,但目的始终未变,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所有能够调动的优质资源对付最大的竞争对手。为此,美方甚至不惜战略性放弃一些重要地区。

根据美媒8月3日报道,五角大楼决定重新分配驻非洲的军事力量,包括减少特种作战的任务量。美军在非洲的指挥官瓦尔特豪泽公开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集中力量应对来自中俄的挑战。而非洲司令部是第一个接到削减人员和经费这一命令的机构,预计美国在其他一些地区的指挥部也会减少驻军。按照要求,美国将在3年内撤走50%的驻非特种作战人员,仅仅保留大约700名突击队人员。尽管美军重申保留一些行动的权利,但总体趋势却是“忽略非洲”。美军非洲司令部前司令哈姆则认同把更多的资源和军力用于对付中俄方面。这表明,美方从2015年就开始嚷嚷的“重返非洲”战略到底还是虚晃一枪,并没有落实的决心,只是停留在口号与纸面上。
如果说非洲一直是可有可无,那么美国从中东的逐步退却则显得不显山不露水,但又格外坚定。日媒报道称,特朗普正降低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感。退出“伊核协议”之后,白宫并未拿出配套的计划,也没能构建包围网,只是粗鲁地决定切断伊朗的所有能源出口渠道。美国的盟友们——尤其是欧盟和日韩——不得不撕毁与伊朗方面达成的合同,承受“二次制裁”的冲击波。这种经济打击肯定会让盟友们对美国不满。但对美国来说,只要损失的不是自家,就没必要着急。特朗普的底气来源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美国成为全球能源出口第一大国。“石油美元”的时代其实正在落下帷幕。
现在的中东更像是美国倾销产品的市场。2017年5月,特朗普访问沙特拿到了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紧接着在6月,美方又从沙特的“冤家”卡塔尔那里得到12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2018年3月,沙特王储萨勒曼在访问白宫时又给特朗普送上125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还承诺要对美国投资2000亿美元,创造400万个直接或间接工作岗位。与拿到这么多好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对叙利亚、也门的内战并不上心,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重建也意兴阑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对中东国家的元首和首脑所说的那样:美国已经给了你们很多援助,现在是你们回报美国的时候了。敏感的沙特意识到中东对美国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因此迅速做出调整。

仅仅从非洲和中东收缩还不够,美国仍然需要调节资源分配的比例。在2018年7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北约峰会上,民众的关注点都是特朗普如何“炮轰”德国甘愿沦为俄罗斯的俘虏,如何向盟友们“逼债”,貌似美国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开始显露某种歇斯底里的不理性。而探客认为,特朗普严令盟友们将军费提升到占GDP总额2%的程度,还以“退出北约”相威胁,实际上正是高度理性判断的结果。在白宫看来,美国在欧洲和大西洋方向承担了大部分责任,而盟友们却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舒适,让美国充当看家护院的保镖。特朗普实际上并不想因为北约东扩而把俄罗斯逼到墙角,因为联合俄罗斯对付东亚大国才是他的策略,否则美国也不会在2019财年援助乌克兰区区2.5亿美元。美国真想帮乌克兰拿回克里米亚?这只是向普京要价的筹码而已。在白宫看来,如何从北约抽出一部分资源用于“印太战略”才是急务。特朗普在这次北约峰会上尽管鞭抽那些“亲俄”的盟友,实际上向莫斯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现在不想针对你,咱们可以谈谈合作。
为了能够争取所有能够争取的力量,特朗普还急于终结“通俄门”调查。特朗普在8月1日公开向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喊话,要求他立即终止对“通俄门”的调查。美国总统还抨击米勒在2017年发动的“通俄门”调查羞辱了美国。特朗普声称关于“通俄”的指控就是超级谎言,还指控反对党制造假材料来攻击自己。如今,特朗普团队的前竞选经理马纳福特已经出庭受审,米勒正在逐步缩紧调查的范围,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和长子小特朗普或许都会成为调查对象。
而受此影响,特朗普与普京7月16日在芬兰的会晤似乎成了鸡肋,因为受制于“通俄门”调查,特朗普向普京发出的请柬沦为废纸一张,今年秋天在白宫见面的计划告吹。可以说,来自国内的斗争牵制了特朗普的战略大布局。为了摆脱束缚,特朗普已经做出不知多少次澄清与辩护,问题是特朗普的对手们不会放过这个筹码,只有一直深挖,直到挖出确凿的证据,才有可能在下次大选里重新夺回白宫。而这也是特朗普遭遇的为数不多的重大障碍。

认清特朗普的真正目标,重点恐怕是不要听美方怎么说,而要看美方怎么做。美国防长马蒂斯在2018年1月公布的“新国防战略”里明确提出:美军要把主要任务从打击恐怖主义转变为遏制大国威胁。而从特朗普的行动里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条明线。与美军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收缩不同,如今白宫显然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东亚。美军多次出动B-52H从关岛起飞,飞往敏感海域进行所谓的“例行训练”,配合海军舰艇的“航行自由”活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方在向该地区的大国展示肌肉。随着美国从其他地区调来的资源越来越多,在印太地区的活动必将日益嚣张与危险。尽管要保持乐观心态,但前提是承认现状并不乐观,不要寄希望于还有别国来分担压力。大国崛起,已经来到最险的一段路。(完)
根据美媒8月3日报道,五角大楼决定重新分配驻非洲的军事力量,包括减少特种作战的任务量。美军在非洲的指挥官瓦尔特豪泽公开表示:这是为了更好地集中力量应对来自中俄的挑战。而非洲司令部是第一个接到削减人员和经费这一命令的机构,预计美国在其他一些地区的指挥部也会减少驻军。按照要求,美国将在3年内撤走50%的驻非特种作战人员,仅仅保留大约700名突击队人员。尽管美军重申保留一些行动的权利,但总体趋势却是“忽略非洲”。美军非洲司令部前司令哈姆则认同把更多的资源和军力用于对付中俄方面。这表明,美方从2015年就开始嚷嚷的“重返非洲”战略到底还是虚晃一枪,并没有落实的决心,只是停留在口号与纸面上。
如果说非洲一直是可有可无,那么美国从中东的逐步退却则显得不显山不露水,但又格外坚定。日媒报道称,特朗普正降低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感。退出“伊核协议”之后,白宫并未拿出配套的计划,也没能构建包围网,只是粗鲁地决定切断伊朗的所有能源出口渠道。美国的盟友们——尤其是欧盟和日韩——不得不撕毁与伊朗方面达成的合同,承受“二次制裁”的冲击波。这种经济打击肯定会让盟友们对美国不满。但对美国来说,只要损失的不是自家,就没必要着急。特朗普的底气来源于页岩气开采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让美国成为全球能源出口第一大国。“石油美元”的时代其实正在落下帷幕。
现在的中东更像是美国倾销产品的市场。2017年5月,特朗普访问沙特拿到了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紧接着在6月,美方又从沙特的“冤家”卡塔尔那里得到12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2018年3月,沙特王储萨勒曼在访问白宫时又给特朗普送上125亿美元的军售大单,还承诺要对美国投资2000亿美元,创造400万个直接或间接工作岗位。与拿到这么多好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对叙利亚、也门的内战并不上心,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重建也意兴阑珊。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蒂勒森对中东国家的元首和首脑所说的那样:美国已经给了你们很多援助,现在是你们回报美国的时候了。敏感的沙特意识到中东对美国的重要性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因此迅速做出调整。
仅仅从非洲和中东收缩还不够,美国仍然需要调节资源分配的比例。在2018年7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北约峰会上,民众的关注点都是特朗普如何“炮轰”德国甘愿沦为俄罗斯的俘虏,如何向盟友们“逼债”,貌似美国为了钱而不择手段,开始显露某种歇斯底里的不理性。而探客认为,特朗普严令盟友们将军费提升到占GDP总额2%的程度,还以“退出北约”相威胁,实际上正是高度理性判断的结果。在白宫看来,美国在欧洲和大西洋方向承担了大部分责任,而盟友们却享受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舒适,让美国充当看家护院的保镖。特朗普实际上并不想因为北约东扩而把俄罗斯逼到墙角,因为联合俄罗斯对付东亚大国才是他的策略,否则美国也不会在2019财年援助乌克兰区区2.5亿美元。美国真想帮乌克兰拿回克里米亚?这只是向普京要价的筹码而已。在白宫看来,如何从北约抽出一部分资源用于“印太战略”才是急务。特朗普在这次北约峰会上尽管鞭抽那些“亲俄”的盟友,实际上向莫斯科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现在不想针对你,咱们可以谈谈合作。
为了能够争取所有能够争取的力量,特朗普还急于终结“通俄门”调查。特朗普在8月1日公开向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喊话,要求他立即终止对“通俄门”的调查。美国总统还抨击米勒在2017年发动的“通俄门”调查羞辱了美国。特朗普声称关于“通俄”的指控就是超级谎言,还指控反对党制造假材料来攻击自己。如今,特朗普团队的前竞选经理马纳福特已经出庭受审,米勒正在逐步缩紧调查的范围,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女婿库什纳和长子小特朗普或许都会成为调查对象。
而受此影响,特朗普与普京7月16日在芬兰的会晤似乎成了鸡肋,因为受制于“通俄门”调查,特朗普向普京发出的请柬沦为废纸一张,今年秋天在白宫见面的计划告吹。可以说,来自国内的斗争牵制了特朗普的战略大布局。为了摆脱束缚,特朗普已经做出不知多少次澄清与辩护,问题是特朗普的对手们不会放过这个筹码,只有一直深挖,直到挖出确凿的证据,才有可能在下次大选里重新夺回白宫。而这也是特朗普遭遇的为数不多的重大障碍。
认清特朗普的真正目标,重点恐怕是不要听美方怎么说,而要看美方怎么做。美国防长马蒂斯在2018年1月公布的“新国防战略”里明确提出:美军要把主要任务从打击恐怖主义转变为遏制大国威胁。而从特朗普的行动里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条明线。与美军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收缩不同,如今白宫显然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了东亚。美军多次出动B-52H从关岛起飞,飞往敏感海域进行所谓的“例行训练”,配合海军舰艇的“航行自由”活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方在向该地区的大国展示肌肉。随着美国从其他地区调来的资源越来越多,在印太地区的活动必将日益嚣张与危险。尽管要保持乐观心态,但前提是承认现状并不乐观,不要寄希望于还有别国来分担压力。大国崛起,已经来到最险的一段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