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寻常的四周:印媒评论员讲述疫情下的北京生活
2020-03-10 08:53:35
印度《明特报》网站3月5日刊发了题为《封锁中的北京,不同寻常的四周》的文章,作者为该报驻北京文化评论员什鲁蒂·巴杰帕伊.他在文章中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北京生活。现将文章编译如下:
与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今年1月,在传来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时,我们也因春节假期而不在中国。关于这种流行病的严重性的报道刚刚开始多起来。与其他大多数外国人不同,我们没有听从朋友和好心人让我们远离中国的建议,决定回到我们在北京的家。我们相信这座城市有能力保护居民的安全。还有,既然疫情中心武汉距首都1000多公里,逃离北京并无意义。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很快将见证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这个通常情况下人民充满活力、不断涌现新技术、以一种疯狂速度发展、到处熙熙攘攘的国家现在却陷入寂静和空虚。
第一周开始于1月29日。我们不禁要问,人都去哪儿了?我们的航班降落在寂静得令人不安的北京。据说是世界第二繁忙机场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空如也,北京似乎成了一座空城。2200万人口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在紧闭的大门后和拉起警戒线的小区中。到处张贴着要求人们戴口罩和洗手的政府告示,这个国家似乎在为一个漫长的封锁之冬做准备。
第二周是关于在线学习和居家工作。假期已结束,但随着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应对危机并未结束。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转向在线学习。迷茫的学生在睡懒觉和穿着睡衣“上课”的快乐与独自学习的孤独感之间摇摆不定。大多数写字楼里的公司员工开始居家办公,但对很大一部分人口来说,由于商店、餐馆和咖啡馆继续关门,工作陷入了停滞。还有一些小小的积极因素。从我家开车到市中心不再是一件麻烦事。
从情人节开始的第三周带来了虚拟花束和二维码。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讨人喜欢的关于爱和支持武汉市民的信息,玫瑰花束、口罩和洗手液等有趣的虚拟图像。在被封锁了两周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失去了时间感,日子变得模糊起来,我们的服装品位现在仅限于在步行前往附近商店时换口罩。这一周还带来了新的限制,全国各大城市纷纷设立众多检查点,监测体温并追踪返城人员的去向。数字技术使居民和雇员能够跟踪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二维码开始控制进入办公楼的通道:绿色二维码可以进入,红色二维码就要向最近医院报告。从保安和清洁工到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中国劳动力大军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一个多月来一直在不间断地工作,而且常常超过职责范围,他们曾经微笑的脸庞现在看上去有些疲惫。
第四周提供了一个拐点和一线希望。随着全国每日新增病例数终于开始下降,灰蒙蒙的户外充满了一种微弱的乐观气氛。随着其他受病毒影响的国家开始占据中心舞台,中国慢慢退出国际新闻头条。现在,街上繁忙了一些,每天都有更多商店开门营业——尽管很谨慎。我们社区的理发师终于开始营业,而且几乎一开门就忙个不停:戴着口罩、急需让自己展现新面貌的顾客排起长队。
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就农民工返岗而言,就经济恢复活力而言,就孩子们最终返校而言。但目前,封锁仍在缓慢解除,让我们活在当下吧。

资料图片:3月4日,北京民众在餐厅门口排队取餐。(法新社)
与大多数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今年1月,在传来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时,我们也因春节假期而不在中国。关于这种流行病的严重性的报道刚刚开始多起来。与其他大多数外国人不同,我们没有听从朋友和好心人让我们远离中国的建议,决定回到我们在北京的家。我们相信这座城市有能力保护居民的安全。还有,既然疫情中心武汉距首都1000多公里,逃离北京并无意义。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很快将见证一段非同寻常的时期:这个通常情况下人民充满活力、不断涌现新技术、以一种疯狂速度发展、到处熙熙攘攘的国家现在却陷入寂静和空虚。
第一周开始于1月29日。我们不禁要问,人都去哪儿了?我们的航班降落在寂静得令人不安的北京。据说是世界第二繁忙机场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空空如也,北京似乎成了一座空城。2200万人口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在紧闭的大门后和拉起警戒线的小区中。到处张贴着要求人们戴口罩和洗手的政府告示,这个国家似乎在为一个漫长的封锁之冬做准备。
第二周是关于在线学习和居家工作。假期已结束,但随着感染人数不断上升,应对危机并未结束。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转向在线学习。迷茫的学生在睡懒觉和穿着睡衣“上课”的快乐与独自学习的孤独感之间摇摆不定。大多数写字楼里的公司员工开始居家办公,但对很大一部分人口来说,由于商店、餐馆和咖啡馆继续关门,工作陷入了停滞。还有一些小小的积极因素。从我家开车到市中心不再是一件麻烦事。
从情人节开始的第三周带来了虚拟花束和二维码。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讨人喜欢的关于爱和支持武汉市民的信息,玫瑰花束、口罩和洗手液等有趣的虚拟图像。在被封锁了两周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失去了时间感,日子变得模糊起来,我们的服装品位现在仅限于在步行前往附近商店时换口罩。这一周还带来了新的限制,全国各大城市纷纷设立众多检查点,监测体温并追踪返城人员的去向。数字技术使居民和雇员能够跟踪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向有关部门报告。二维码开始控制进入办公楼的通道:绿色二维码可以进入,红色二维码就要向最近医院报告。从保安和清洁工到销售人员和医护人员,中国劳动力大军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一个多月来一直在不间断地工作,而且常常超过职责范围,他们曾经微笑的脸庞现在看上去有些疲惫。
第四周提供了一个拐点和一线希望。随着全国每日新增病例数终于开始下降,灰蒙蒙的户外充满了一种微弱的乐观气氛。随着其他受病毒影响的国家开始占据中心舞台,中国慢慢退出国际新闻头条。现在,街上繁忙了一些,每天都有更多商店开门营业——尽管很谨慎。我们社区的理发师终于开始营业,而且几乎一开门就忙个不停:戴着口罩、急需让自己展现新面貌的顾客排起长队。
仍然存在巨大挑战:就农民工返岗而言,就经济恢复活力而言,就孩子们最终返校而言。但目前,封锁仍在缓慢解除,让我们活在当下吧。
资料图片:3月4日,北京民众在餐厅门口排队取餐。(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