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热点舆论漩涡里的冷思考:亡羊之后如何补牢?

2017-11-27 13:02:59   

“三色”幼儿园虐待儿童的热点话题,随着各路人马在互联网上的表演进入高潮,无论是曝光的,造谣的,辟谣的,还有反转的,一条完整的信息传播链慢慢走到下半场直至尾声,虽然现在警方调查公布真相还需要一些时间,相关的人员处理也需要等等看,按照互联网的热点传播规律,这个热点事件的传播已经走到下半场甚至尾声。


关于这个事情的真相,大家还是少看一些互联网特别是微博上的传播,如果真的关注,看看人民日报、央视和新华社的正式报导,我这里没有任何关于“真相”的信息。


但是这个事件,值得思考的东西太多了。特别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完全交给市场化、产业化,充满了问题,应该深入谈一谈。


【一言难尽的幼儿教育】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因为早些年也经常搬家,我跟很多幼儿园打过交道,和很多幼儿园园长、幼儿园老师沟通过。现在的幼儿教育体系,可以说家长难言满意,老师难言满意,社会不满意,国家也不想多管。但是,有人很满意,很多人还挣到了大钱。本次事件的焦点,就是一家刚刚在美国上市的幼教产业公司。


因为幼教产业大部分属于社会化办学,不在国家义务教育范畴。按照市场化的角度来看,一家幼儿园的经营是需要成本投入的,而收入的来源,基本上只能从孩子身上收取。


那么经营幼儿园最大的成本来自哪里呢?来自房租。因为幼儿教育需要的场地比较大。因此,场地租金常常会成为最大的成本。所以越是好地段的幼儿园,收取的费用就越高。这部分的成本,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达到幼儿园经营成本的一半以上。


房租占据了那么高的成本比例,幼儿园只能在其他方面压缩开支。很明显,比较容易压缩成本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幼教老师的人数和工资,另外一个就是孩子们的伙食(就不多说了)。


不管承认不承认,我们的大部分的幼教老师干的活很繁重,因为要压缩成本,师资力量远远不足,一个老师要看护很多孩子。同时她们拿的钱,往往还没有一般农民工多。所以这个行业受过正规教育的从业者很少,即使有,很多也跳槽走了,甚至很多人连高中都没有。


你能指望一个从业者素质相对不高,收入低下,劳务繁重,满腹抱怨的产业,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惊喜来?不过,以我这些年来的经验,我们家孩子上过的幼儿园,老师都还让我比较满意,虽然她们很多人工资并不高,文化层次也不见得多好,但是都还有爱心,感觉得到她们对孩子的用心。所以我相信大多数的人性都是美好的,这世界没有网络上传播的那么糟糕,更没有那么黑暗。


当然,我们的幼教事业,并不都是那么糟糕,在我们很多不发达的地区,幼教事业甚至做得更好,这里提出来“表扬”一下。如果我告诉你西部地区的一些优质幼儿教育,请不要惊讶,更不要说我艹。在我国的西北某些地区,幼儿园收费低廉几乎免费,设施良好,每个孩子甚至都有高配的苹果平板电脑,还使用外语教学,师资力量非常雄厚。没错,我说的是在宁夏甘肃的某些阿语幼儿园,因为有来自沙特和其他国际人士的“友好赞助”,这些孩子们得已“幸运”享受到如此良好的教育条件。甚至很多孩子,幼儿园还没有毕业,就能够完整背诵一本不可描述的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某些地区是怎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再看看我们怎么做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家可是真心实意地在做好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而我们很多地方,都钻到钱眼里去了。


【有的行业,不能交给市场化】
其实,市场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然而这些年下来,医疗、教育市场化接轨以后,我们发现“市场化”并不能解决问题。


种种行业的市场化中,教育的市场化无疑是最值得追问的。教育是什么?是维护阶层,固化阶层的工具,还是“教育改变命运”的阶梯?这个问题,连我现在都有点迷茫。


文明的载体是人,任何产业的创造者也是人。教育乃是百年大计,说是千年大计也不为过。一个国家走向衰败,原因会非常多。但是,教育的失败,绝对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我稍晚几天会写两篇访谈录,关于教育,关于阶层固化,关于教育市场化,写写我眼中的教育两面性。我尽量写委婉一些,因为这个题目可能比较敏感。


19Big后的舆论战】
顺便说一下,这几天电影院里有一部关于虐待性侵女童的电影,影片名字叫做《嘉年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应该比较接近现实,正好在这时候播放这部影片,联想到娱乐圈的案底一直都不怎么清白,是不是有什么力量操控,我不得而知。但是,从电影院票房传来的消息并不佳,不仅排片率极低,而且上座情况也很不理想。


可见,就儿童保护方面的事,很多人并没有那么热心,至少没有像网络上传播那样热心。中国有几千万留守儿童,他们已经被漠视了很多年,光媒体报道出来的留守孩子被侵犯的事都不少。我很少看到哪位大V发出一点点声音,表现出哪怕一点点同情心。


很显然,这一场从幼儿园虐童案开始引发的舆论战,幕后经过精心策划,全水军、全媒体动员,造谣和传播齐上,大V小丑明星一个都没有缺席,当然还有无数被动主动卷入的吃瓜群众,不管自己家里有没有孩子,这个话题的确揪心。


而且这次的谣言特别没有底线。刚不过两天的时间,造谣者就对着镜头痛哭流涕表达悔恨之意。还有那位网球运动员,平时对西方人和对自己的同胞完全是两副嘴脸,这一次也充当了谣言的急先锋,事情败露出来,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给自己标榜一下“耿直”。


要我分析这个事情,我仔细思考了几个点:
(1)舆论引爆的时间点,正好在19big之后,而且X信办刚刚打了一只大老虎。很明显,这既是鱼死网破的挣扎,也是在试探新leaders的行动风格,搞一次“火力侦察”。


(2)被引爆的风口浪尖的幼儿教育公司,在美国上市,而相关的信息最早是从国外进来的。很多早期微博引爆的热点,也是在海外注册的僵尸账户(即注册很长时间,但是从来不发声)。


(3)参与造谣和推波助澜的力量非常强,包括了很多与大老虎有关的大V,也包括了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物。


(4)和第三点对应,造谣很凶的都是一些无名小卒,而且根本查不出她有什么特殊背景,几乎也不可能查出谁在背后指使这些人。就像美国电影《教父》那样,找不到任何幕后操控的证据。


(5)这事发生在美国总统访华结束之后,而且在中美计划展开一些深层次合作的时机。


(6)这个热点的强度很大,把前一阵子的所有的热点都盖下去了,包括赵V的金融丑闻。
......


现在这个事情的处理,还可以再让子弹飞一回,既然作死的力量这么强大,那就让那些喜欢作死的,死得更彻底一点。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首先,我们的幼教事业,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完全交给市场,是不是需要改变一下。幼儿教育也属于基础教育,联想到近些年来,各种势力对幼儿教育的渗透,包括圣诞节、万圣节在幼儿园的流行,其中必然有我们疏忽的因素在里面。


在思想的阵地,你不去占领,一定会有别的人去占领,我们眼睛只盯着钱,别人盯着的可是我们的下一代。至于是不是要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这个改革力度太大,需要投入资源也很多,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过想一想,有人在不惜代价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脑子,而我们还在计算要投入的资源,这境界从出发点就低了很多。


舆论战倒是眼前的事,从这次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我倒是有几点看法。
(1)应该要严厉处理几个名人,而且名气越大,处理越严厉。名人的确有影响力,但是一旦参与造谣,破坏性更大。否则只处理几个无名小卒,这些人本来就是人家抛出来,作为棋子牺牲的,处理他们震慑力远远不够。


(2)要严格控制海外往中国输送信息。网络已经实现了实名制,并且跟实名制的手机都绑定。如果一个人在海外发帖,不仅要通过长城防火墙的检测,而且只要严重违规一次,就永久性封号,只要把关好实名认证的源头,就能够一点点打掉这些海外的攻击源。如果某家互联网公司纵容这些海外反华势力,要罚得他底裤都没有,罚得他的股票市值至少跌去一半,并且要在全媒体上曝光出来。


(3)要用大数据技术,追踪这些谣言传播的源头。把他们传播的链条摸清,特别是这些明星大V幕后操控的势力,就地拔根铲除。这次很多数据是从国外传入中国,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痕迹,即使删除,仍然有诸多手段可以跟踪。


总而言之,舆论战任重而道远。敌对势力对中国互联网渗透的广度,潜伏的深度,腐蚀拉拢干部层次的高度,确实比我当初想象的还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