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谈 台九二不共识后,日子很难过
2016-06-18 07:33:54
自520蔡英文不提九二共识后,台湾地区经济开始感受到阵阵寒意,日子开始难过。首先是占据旅游市场主要份额的大陆旅游团数目急剧下跌—旅游产业受到冲击,赴台学生直线减少—教育产业受到冲击,连台商也开始怨声载道。
有人形容,520后二岸关系陷入了一场冰风暴。端午节期间,海基会搞了一个台商的端午联谊会,按照惯例,执政长官都会出席,但很多台商都不敢参加。理论上,这种联谊会,是商人与官员建立感情的好机会,各个都会踊跃参加的。例如2008年,马英九当选的时候,那是人声鼎沸,到场400多人,还有想参加但拿不到请帖的。即使是2015年,马英九的民调掉到9%,也有300多台商与会。但这次人数更少。
与会人数减少的原因,一是表达对蔡英文冷对台商的不满;二因受到有关方面的劝谕。台商们不满是因为蔡不注重二岸关系,对台商的冷漠是上任至今,皆没有与台商沟通,连海基会会长一职也空悬,还有就是所谓520就职典礼,没有一个台商或台商组织代表受邀参加。可见根本不重视台商。其实这不奇怪,民进党和蔡英文是搞街头抗议出身,搞经济本身就是最弱的一项,还把经济政治化,你说台商有出路吗?
其次,有关方面早在端午节之前,就跟广大台商沟通过,指台企联是在大陆备案的组织,也算是大陆的组织,不希望大陆的社团参加民进党的政治活动。这个提示对于很多台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台商最怕就是被贴上“台独台商”。
在520后的第三天,张志军称“大陆不应该也不会对支持台独的台商给予相同的待遇”。
回看在2004年5月24日阿扁就任后第4天,国台办就突然公开表示不欢迎“在大陆赚钱又回到台湾支持台独的人”,此话一出,人民日报随即就指出,谈起“台独”台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奇美企业的董事长许文龙。
奇美本来在镇江有一个ABS厂,年产量是25万吨,当时产量在大陆是第一名。人民日报报道一出,银行立刻催奇美连本带息归还;其次奇美本来想到宁波扩厂的计划被取消;第三,奇美ABS的原料丙烯腈要进口,本来是走长江航线的,后宣布为有毒物质,禁止在长江航行。奇美没有了上述待遇之后,整个台湾的奇美股票就一直跌,根本没人敢接,至少蒸发了500亿。一直到2005年3月25日,奇美和许文龙真的得受不了了,发表了退休感言,写到“我祖籍是福建海澄,我认为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二岸人民都是同胞姐妹,敢到大陆投资,就是我们不搞台独。”
当年奇美这个例子,成为“台独台商”的恶梦,所以台商最害怕就是被贴上“台独台商”的标签。但520蔡英文九二不共识后,没有贴上标签而遭罪的行业已经出现。
过去为了招待祖国同胞,台湾地区旅行社购置了起码5000辆旅游大巴,520前赚钱赚得兴高采烈,520后旅游市场门前冷清,除了削价竞争,竟有3000辆大巴士闲置,旅行社出现倒闭潮。例如,在台北的孙中山纪念馆,基本是大陆游客到台必到的景点,520前至少有150辆车以上停泊,经常造成交通堵塞,520后,目前只有40多辆停泊,足足少了七成。有一名大巴司机说,520前一个月至少可以跑3趟环岛,月薪起码8万新台币起跳,520后最多跑一趟环岛,月薪不到2.5万。
又如南投的中台禅寺,是知名的佛教圣地,每天至少有一万名信众前来朝圣,其中六成是大陆游客,禅寺光供养的僧侣就有七八百人之多,禅寺周边的商业也十分兴旺,有一家卖素食香肠的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入帐2万元。禅寺的总资产高达88亿新台币,主要收入包括捐款和门票。520后,僧侣和周边商户脑海里只有一个问题:跑走的人民币,怎样回得来?
前文提到的端午联谊会,是蔡英文组织的第一次与商界见面会,闭门座谈75分钟,主要是谈大陆台商遇到的现况,大陆台商组织「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台企联)会长王屏生希望两岸维持现状的定义要更为明确,但整场会议都没人提到「九二共识」这几个字。
对于民进党重提「南向政策」,显示新政府长期以来从未正面评价两岸经贸交流。阿扁时期的“南向政策”,至今还有台商抱怨做了炮灰,做了垫脚石。而在一带一路的吸引下,更多台商更感兴趣,但一天没有九二共识,冷清的局面还会继续下去,台商还是要做蔡英文“新南向政策”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