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理性务实应对美关税威胁
2018-07-21 07:23:00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1日发表题为《中国转变策略应对特朗普关税》的文章称,中国在欧洲、亚洲和美国自身境内寻求盟友,针对愈演愈烈的对美贸易战采取了不寻常的做法,抛弃了它在其他经济争端中曾依靠的做法。
文章称,当特朗普政府执意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中国谨慎地避开美方措施,而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文章称,中国的冷静回应源自中美双边贸易和美国对华投资的重要性——两国经济是紧密相连的。“美国的经济规模比日本或韩国更大,与那两个国家的经济类型不同,因此这场争斗非常独特,”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师马克斯·曾莱因表示。
文章指出,眼下占主导地位的是沉着冷静,这场贸易战被描绘成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一场政治争斗或者是一个国家威胁。
展示理性务实态度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北京官方在回应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看起来降低了调门。
观察者们认为,调门明显的转变暗示中国可能在争取时间,以重启已中断的谈判,寻求阻止将会损害中国经济的严厉措施出台。
文章指出,事实上,中美官方都已经提到了重启谈判的前景,尽管还没有明确迈出实际步伐。
现居新加坡的学者弗拉泽·豪伊表示:“特朗普崇尚‘交易的艺术’,任何事情都可交易,任何事情随时都可能改变。”
美国外交学会的贸易问题专家爱德华·奥尔登表示:“很明显,卷入与美国逐步升级的经济冲突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这将损害中国的增长。”
他表示:“我认为中国应该寻找可能的途径达成妥协。”
此外据多维新闻网7月1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7月10日公布了新一轮征税清单,表示要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相比于7月6日的对等征税措施,7月11日中国商务部的声明中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反制关税计划,相反突出强调了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并向世贸组织申诉。
在观察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北京应对贸易战的策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向世贸申诉意味着,贸易战可以通过正常的国际框架下的贸易谈判解决。这是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正常思路,让事件回归本来面目,告诉外界贸易战到底有何出路,这本身是理智的选择。
文章认为,贸易战开打以后,北京全面修正了贸易战的应对策略,展现出更加理性务实的一面。
背后体现多重考量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发动的、预计是漫长而艰难的对华贸易战一周后,中国却没有使用大声、好战的论调。
文章称,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可能有好几个。文章指出,在海外,中国希望通过显示政治家般的形象来赢得贸易战中的盟友。分析师称,中国希望被视为全球贸易秩序的捍卫者。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3日发表文章称,本月北京方面对美国挑起的这场愈演愈烈的贸易战的反应相当克制。
分析师称,中国人希望特朗普的政策遭到反冲,而且他们已经在极力促成这一结果——通过打击美国农民和支持特朗普的选民。
文章还称,除了上述精准打击,中国似乎还有意侵蚀业已破裂的西方联盟。
文章认为,中国采取克制姿态的更深层动机是:如果报复性关税继续升级,北京将蒙受损失。
文章称,当特朗普政府执意对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中国谨慎地避开美方措施,而把自己表现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
文章称,中国的冷静回应源自中美双边贸易和美国对华投资的重要性——两国经济是紧密相连的。“美国的经济规模比日本或韩国更大,与那两个国家的经济类型不同,因此这场争斗非常独特,”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的高级经济师马克斯·曾莱因表示。
文章指出,眼下占主导地位的是沉着冷静,这场贸易战被描绘成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一场政治争斗或者是一个国家威胁。
展示理性务实态度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北京官方在回应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看起来降低了调门。
观察者们认为,调门明显的转变暗示中国可能在争取时间,以重启已中断的谈判,寻求阻止将会损害中国经济的严厉措施出台。
文章指出,事实上,中美官方都已经提到了重启谈判的前景,尽管还没有明确迈出实际步伐。
现居新加坡的学者弗拉泽·豪伊表示:“特朗普崇尚‘交易的艺术’,任何事情都可交易,任何事情随时都可能改变。”
美国外交学会的贸易问题专家爱德华·奥尔登表示:“很明显,卷入与美国逐步升级的经济冲突不符合中国的利益,这将损害中国的增长。”
他表示:“我认为中国应该寻找可能的途径达成妥协。”
此外据多维新闻网7月1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7月10日公布了新一轮征税清单,表示要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的关税。相比于7月6日的对等征税措施,7月11日中国商务部的声明中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反制关税计划,相反突出强调了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并向世贸组织申诉。
在观察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北京应对贸易战的策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向世贸申诉意味着,贸易战可以通过正常的国际框架下的贸易谈判解决。这是解决中美贸易问题的正常思路,让事件回归本来面目,告诉外界贸易战到底有何出路,这本身是理智的选择。
文章认为,贸易战开打以后,北京全面修正了贸易战的应对策略,展现出更加理性务实的一面。
背后体现多重考量
英国《经济学人》周刊网站7月12日发表文章称,美国发动的、预计是漫长而艰难的对华贸易战一周后,中国却没有使用大声、好战的论调。
文章称,导致这一转变的原因可能有好几个。文章指出,在海外,中国希望通过显示政治家般的形象来赢得贸易战中的盟友。分析师称,中国希望被视为全球贸易秩序的捍卫者。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7月13日发表文章称,本月北京方面对美国挑起的这场愈演愈烈的贸易战的反应相当克制。
分析师称,中国人希望特朗普的政策遭到反冲,而且他们已经在极力促成这一结果——通过打击美国农民和支持特朗普的选民。
文章还称,除了上述精准打击,中国似乎还有意侵蚀业已破裂的西方联盟。
文章认为,中国采取克制姿态的更深层动机是:如果报复性关税继续升级,北京将蒙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