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1近期为何突然消失?网友一张图片让军迷彻底沸腾
2016-06-12 11:47:54
但兴奋之余看第二眼时,就可以看出这张图片存在很多明显的破绽。首先这是一张近距离的特写,距离近到难以置信的程度,普通爱好者即使手中的长焦相机性能再好,也拍不出这个效果。如果是专业人员拍摄的,则明显有泄密之嫌,一般也不会没有这个保密常识。
图为歼31战机
其次图中展示的是拆掉雷达罩之后的“歼-31”的机载雷达,很明显这是一款有源相控阵雷达,但图中雷达罩与机体的连接部分却是锯齿形的,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这张图片的原作者对隐形设计原理的一知半解。在隐形飞机的设计方面,为了更有效的抵御雷达波的探测,机体的某些部分如座舱盖、进气口、尾喷口、弹舱盖板的边缘确实需要设计成锯齿形,但这些都是能被雷达波直接照射到的部位。
而对于雷达罩与机体的连接部分,连接好后是不能被雷达波直接照射到的。如果将连接部分设计成锯齿形,不仅多此一举,还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因此这张网上流传的新图,明显是网友制作的,不足为信。但自“歼-31”第一架原型机首飞至今,已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有新的原型机出现。而从理论上来说,仅凭一架原型机是无法走完飞机研制全过程的。
图为歼31战机
相较于同期歼-20隐形战斗机五架以上的原型机,“歼-31”的原型机数量太少,直接影响到研制进程和下一步的改进。而近期网上还流传着一个官方消息,就是中航集团和公安部、交通部等单位一起开会研究某重点军品的安全运输事宜。有分析指出,这个将要运输的重点军品很可能就是“歼-31”的第二架原型机。
关于“歼-31”的第二架原型机,2014年的珠海航展上已经有疑似模型公开展出。从这架模型来看,主要是在第二架原型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尾翼切尖”等气动修形,并安装了新型光电探测装置和一体化无边框座舱盖,“颜值”明显提高。另从飞机尾喷口的外形来看,似乎不再使用俄制RD-93涡扇发动机,而是使用了新型国产涡扇-13发动机,推力进一步提升。总的来讲,“歼-31”的第二架原型机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很可能将于近期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