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新马英九北京会失耐心?美学者各执己见
2016-06-11 18:38:44
只要北京觉得将来还能够“克隆”马英九,他们就会延长不动武的架构,但如果他们基于客观现实得出结论,认为马英九后继无人的话,他们就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
当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卜睿哲(Richard Bush)日前在一个台湾专题研讨会上发出这个论断时,会场上响起笑声,但也引发一场小辩论。台海问题专家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接过话茬说:他们可能并不想不再有这种克隆。知名台海问题专家容安澜(Alan Romberg)则说:即便不再有马英九,在我看来仍不排除北京能发现方式继续前行的可能性,但这会花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多再思考。
北京什么情况下会失去对台湾耐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尽管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有明确规定,但在美国的两岸问题研讨会上仍不时会有人提出。在“布鲁金斯学会”与“外交政策研究所”8日合办的台湾专题研讨会上,经常拿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说事的前美国防部官员博斯科问:北京面对不只是不宣布独立也不会迈向统一的蔡英文政府,还有多少耐心不诉诸武力?
“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戴杰(Jacques deLisle)认为,“反分裂国家法”不是一个统一议程,而是一个反分裂议程。“我说别分离,你也还没分离。只要现状还在,我们就能够在一段无限的时期内相安无事。这是什么样的无限时期?未来会是一个大问题。”戴杰说道。他称,现在的状况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在反独立问题上赢了,在统一问题上输了。问题在于,北京还能容忍多久?他希望北京尽管有短期的失望,但还能平衡思考,保持耐心,只要蔡英文按照她现在说的去做,没有从根本上拒绝和否认现状。
“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指出,200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与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还是有明显区别。白皮书讲到如果台湾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就可能动武,“反分裂国家法”则对导致动武的情形有具体描述,即“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三种状况。
容安澜说,只要人们没有看到台湾迈向独立方向,北京没有理由失去耐心,因为那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们也不愿与美国陷入不必要的可能对抗。
主持讨论的“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此时指出,只要北京觉得将来还能够“克隆”(clone)马英九,他们就会延长不动武的架构,但如果他们基于客观现实得出结论,认为马英九后继无人(the last of his breed)的话,他们就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
容安澜又表示,他认为北京在可能严肃地说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再思索一些基本原则,比如一中、统一、主权的定义。他说:“即便不再有马英九,在我看来仍不排除北京能发现方式继续前行的可能性,但这会花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多再思考。”
讨论会当天,台湾陆委会公布的最新民调称,台湾90%的人支持维持两岸现状。大陆新闻网站“头条新闻”刊登了这个消息,但在文章下的网民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呼吁,大陆不能再相信那种“和平分离”,而应当采取导致统一的行动。
中评社记者问:如何看待这种大陆公众意见对于习近平领导之下,北京对台政策的影响?
戴杰认为,很难辨别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哪些是为制定政策所用,哪些是真正对政策的约束,因此既不能夸大其作用,也不能完全无视其影响。金德芳称,中国政府现在面临诸多挑战,她不相信中国领导人目前急于推动台湾问题解决,因为那样容易招来逆火。
容安澜指出,台湾90%的人支持维持现状并不令人惊讶,而且还会继续。至于大陆方面的民意影响,如果谈到台湾独立构成真正威胁,北京领导人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来制止的话,公众意见确实会产生巨大的不同,也就是像“谁失去中国,谁失去台湾”之类的大讨论,但那不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北京领导人现在还能处理这个情形。他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问题,是一个终究要和平解决,能够被两岸所接受的长期关系。
卜睿哲认为,公众意见可能是基于事实和客观知识形成,也可能是由某种印象而来。他称自己没有得出大陆公众对台湾有客观理解的印象,如果他们有客观理解,他会更认真对待这些意见,但他们没有,原因大家都知道。
当美国知名台海问题专家卜睿哲(Richard Bush)日前在一个台湾专题研讨会上发出这个论断时,会场上响起笑声,但也引发一场小辩论。台海问题专家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接过话茬说:他们可能并不想不再有这种克隆。知名台海问题专家容安澜(Alan Romberg)则说:即便不再有马英九,在我看来仍不排除北京能发现方式继续前行的可能性,但这会花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多再思考。
北京什么情况下会失去对台湾耐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尽管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已有明确规定,但在美国的两岸问题研讨会上仍不时会有人提出。在“布鲁金斯学会”与“外交政策研究所”8日合办的台湾专题研讨会上,经常拿中国的“反分裂国家法”说事的前美国防部官员博斯科问:北京面对不只是不宣布独立也不会迈向统一的蔡英文政府,还有多少耐心不诉诸武力?
“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戴杰(Jacques deLisle)认为,“反分裂国家法”不是一个统一议程,而是一个反分裂议程。“我说别分离,你也还没分离。只要现状还在,我们就能够在一段无限的时期内相安无事。这是什么样的无限时期?未来会是一个大问题。”戴杰说道。他称,现在的状况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北京在反独立问题上赢了,在统一问题上输了。问题在于,北京还能容忍多久?他希望北京尽管有短期的失望,但还能平衡思考,保持耐心,只要蔡英文按照她现在说的去做,没有从根本上拒绝和否认现状。
“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容安澜指出,2000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与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还是有明显区别。白皮书讲到如果台湾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就可能动武,“反分裂国家法”则对导致动武的情形有具体描述,即“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三种状况。
容安澜说,只要人们没有看到台湾迈向独立方向,北京没有理由失去耐心,因为那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他们也不愿与美国陷入不必要的可能对抗。
主持讨论的“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此时指出,只要北京觉得将来还能够“克隆”(clone)马英九,他们就会延长不动武的架构,但如果他们基于客观现实得出结论,认为马英九后继无人(the last of his breed)的话,他们就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
容安澜又表示,他认为北京在可能严肃地说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再思索一些基本原则,比如一中、统一、主权的定义。他说:“即便不再有马英九,在我看来仍不排除北京能发现方式继续前行的可能性,但这会花很长时间,也需要很多再思考。”
讨论会当天,台湾陆委会公布的最新民调称,台湾90%的人支持维持两岸现状。大陆新闻网站“头条新闻”刊登了这个消息,但在文章下的网民评论,几乎一边倒地呼吁,大陆不能再相信那种“和平分离”,而应当采取导致统一的行动。
中评社记者问:如何看待这种大陆公众意见对于习近平领导之下,北京对台政策的影响?
戴杰认为,很难辨别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哪些是为制定政策所用,哪些是真正对政策的约束,因此既不能夸大其作用,也不能完全无视其影响。金德芳称,中国政府现在面临诸多挑战,她不相信中国领导人目前急于推动台湾问题解决,因为那样容易招来逆火。
容安澜指出,台湾90%的人支持维持现状并不令人惊讶,而且还会继续。至于大陆方面的民意影响,如果谈到台湾独立构成真正威胁,北京领导人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来制止的话,公众意见确实会产生巨大的不同,也就是像“谁失去中国,谁失去台湾”之类的大讨论,但那不是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所以北京领导人现在还能处理这个情形。他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一个非常长期的问题,是一个终究要和平解决,能够被两岸所接受的长期关系。
卜睿哲认为,公众意见可能是基于事实和客观知识形成,也可能是由某种印象而来。他称自己没有得出大陆公众对台湾有客观理解的印象,如果他们有客观理解,他会更认真对待这些意见,但他们没有,原因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