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终不能胜正——当历史的车轮碾过
2018-08-11 17:20:16
作者:巨龙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发展一旦形成了趋势,谁也挡不住。尤其是大国的发展趋势,一旦确定了方向,就会形成质量和速度共同作用的动能。
物理学上的动能公式:E=1/2mv^2。即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v,既代表了速度,同时也代表了方向。如果这个速度是向前的,很难阻止其继续向前;如果这个v是向后的,也很难阻止其继续向后。
也就是说,大国的衰落和崛起,往往都带着巨大的动能,就是因为m(人口、国土、资源等)实在太大,改变速度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我没有开微博,更不打算参与网络上热火朝天的撕B。一个理性的思考者,应该思索的是文明,是时代趋势,而不是怼人或者争吵。—— 我希望我这一篇的小随笔,比大家看到的、围观的网上热火朝天的对撕,有更深刻的思索意义。
一个伟大的帝国,其崛起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其衰落,也可能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即使是苏联解体,作为主体延续下来的俄罗斯,仍然是国际上无法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
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上升期,还是下降周期,也就是判断v的方向,并不像物理学那么容易,尤其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因为人的脑子,并没有仪器那么精确,往往带着路径依赖,特别是一个人年轻时代形成的三观,基本会影响一辈子。更重要的是,走向衰败的老帝国,会拼命维护其话语权,遮掩其衰落的现实;而新兴的国家,在话语权建设上,并没有积累出丰富的经验,而且资源和人才都投入在实干上面,在文宣系统上,会略显稚嫩。
所以,即使是一个已经衰败的国家,仍然会有无数的“遗老遗少”和“帝国后裔”,怀念起辉煌的过去,在历史的回顾里,寻找现实不如意的一点安慰。
大英帝国衰败百年,仍然有一众的英联邦国家,奉英国女皇为名义领袖;大清王朝“千古”百年,仍然有辫子戏在霸屏;毛熊到底以后,无数俄罗斯人仍然会回忆过去;在内蒙古,还有外蒙古,到处都会有人树立成吉思汗的雕像。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也会有无数人怀念灯塔国引领时代的辉煌历史。
就像我们向往的汉唐时代一样。文明的力量,能够超越千年,依然深入人心。所以有说法,“欲亡其国,先灭其史”。
现在,有人热捧灯塔,恶斥“中国jue起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让他们表演去。纵观人类的历史,每一次历史车轮碾压过去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历史不会说道歉,因为历史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弱者在历史上,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数字里的一分子,甚至数字都算不上。都说秦灭六国,其实很多人都说不出是具体的六国名字,至于六国之外的无数小诸侯国,历史留下的不过是只言片语。
只不过,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都有一轮大的动荡,因为旧的统治势力式微,新的势力没有真正控盘,思想管制会出现一片“无主时期”,社会思想风气比较自由,到处都在自由争辩,往往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大师”,同时也会跑出来一群“小丑”。—— 现在的互联网,只不过放大了这种争吵而已。
春秋战国,就是思想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文人都怀念那样的时代,其实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好在那样的历史不会持续太长,在持续的厮杀中,人心会向往和平,历史会选择真正的强者,最终会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格局。
而历史车轮碾过去的时候,并不会寂静无声。不仅有惨叫声,还有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叫嚣,虚张声势的恫吓,还有一众没有搭上历史前进车辆的那些人,不停地发出的咀咒声音。
然并卵!历史车轮从来不会同情弱者,更不会在意失败者的叫嚣。历史车轮,不仅是碾压的力量,也是甩脱旧势力的力量。
我们的自信从何而来?来自于对历史趋势的判断,来自于对华夏大陆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命力的自信,来自于勤于劳作的一双双手,来自于从来“不信邪”的思想。
1938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在陕北的窑洞里,一位中年湖南人写就了《论持久战》;而差不多同一时期,一位姓汪的“党国精英”,秉持“曲线救国”的理念,投降做了日本的傀儡。历史是公正的,十来年的时间,一切水落石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在时代车子的后视镜里,我们可以看得到似曾相识的一幕。要问我怎么看?吃着瓜,喝着啤酒,唱着歌,围观着看呗!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历史发展一旦形成了趋势,谁也挡不住。尤其是大国的发展趋势,一旦确定了方向,就会形成质量和速度共同作用的动能。
物理学上的动能公式:E=1/2mv^2。即动能与质量成正比,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v,既代表了速度,同时也代表了方向。如果这个速度是向前的,很难阻止其继续向前;如果这个v是向后的,也很难阻止其继续向后。
也就是说,大国的衰落和崛起,往往都带着巨大的动能,就是因为m(人口、国土、资源等)实在太大,改变速度需要付出非常巨大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所以,我没有开微博,更不打算参与网络上热火朝天的撕B。一个理性的思考者,应该思索的是文明,是时代趋势,而不是怼人或者争吵。—— 我希望我这一篇的小随笔,比大家看到的、围观的网上热火朝天的对撕,有更深刻的思索意义。
一个伟大的帝国,其崛起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其衰落,也可能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即使是苏联解体,作为主体延续下来的俄罗斯,仍然是国际上无法忽视的政治军事力量。
判断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是上升期,还是下降周期,也就是判断v的方向,并不像物理学那么容易,尤其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因为人的脑子,并没有仪器那么精确,往往带着路径依赖,特别是一个人年轻时代形成的三观,基本会影响一辈子。更重要的是,走向衰败的老帝国,会拼命维护其话语权,遮掩其衰落的现实;而新兴的国家,在话语权建设上,并没有积累出丰富的经验,而且资源和人才都投入在实干上面,在文宣系统上,会略显稚嫩。
所以,即使是一个已经衰败的国家,仍然会有无数的“遗老遗少”和“帝国后裔”,怀念起辉煌的过去,在历史的回顾里,寻找现实不如意的一点安慰。
大英帝国衰败百年,仍然有一众的英联邦国家,奉英国女皇为名义领袖;大清王朝“千古”百年,仍然有辫子戏在霸屏;毛熊到底以后,无数俄罗斯人仍然会回忆过去;在内蒙古,还有外蒙古,到处都会有人树立成吉思汗的雕像。我相信,将来有一天,也会有无数人怀念灯塔国引领时代的辉煌历史。
就像我们向往的汉唐时代一样。文明的力量,能够超越千年,依然深入人心。所以有说法,“欲亡其国,先灭其史”。
现在,有人热捧灯塔,恶斥“中国jue起论”,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让他们表演去。纵观人类的历史,每一次历史车轮碾压过去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历史不会说道歉,因为历史根本不知道你是谁。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弱者在历史上,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数字里的一分子,甚至数字都算不上。都说秦灭六国,其实很多人都说不出是具体的六国名字,至于六国之外的无数小诸侯国,历史留下的不过是只言片语。
只不过,每一个历史转折时期,都有一轮大的动荡,因为旧的统治势力式微,新的势力没有真正控盘,思想管制会出现一片“无主时期”,社会思想风气比较自由,到处都在自由争辩,往往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大师”,同时也会跑出来一群“小丑”。—— 现在的互联网,只不过放大了这种争吵而已。
春秋战国,就是思想家风起云涌的时代。很多文人都怀念那样的时代,其实是“国家不幸诗人幸”。好在那样的历史不会持续太长,在持续的厮杀中,人心会向往和平,历史会选择真正的强者,最终会形成一个大一统的格局。
而历史车轮碾过去的时候,并不会寂静无声。不仅有惨叫声,还有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叫嚣,虚张声势的恫吓,还有一众没有搭上历史前进车辆的那些人,不停地发出的咀咒声音。
然并卵!历史车轮从来不会同情弱者,更不会在意失败者的叫嚣。历史车轮,不仅是碾压的力量,也是甩脱旧势力的力量。
我们的自信从何而来?来自于对历史趋势的判断,来自于对华夏大陆文明源远流长的生命力的自信,来自于勤于劳作的一双双手,来自于从来“不信邪”的思想。
1938年,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在陕北的窑洞里,一位中年湖南人写就了《论持久战》;而差不多同一时期,一位姓汪的“党国精英”,秉持“曲线救国”的理念,投降做了日本的傀儡。历史是公正的,十来年的时间,一切水落石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是在时代车子的后视镜里,我们可以看得到似曾相识的一幕。要问我怎么看?吃着瓜,喝着啤酒,唱着歌,围观着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