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月光:美法大阅兵纪念一战,是警告还是炫耀?
2017-07-17 14:08:44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这几天热闹异常,除了特朗普到访之外,还有7月14日国庆大阅兵重头戏。
凯旋门外彩旗扬,
香榭丽舍鼓声齐。
两位元首大阅兵,
美法携手谁能敌!
老干部即兴题诗一首。
特朗普还对美法关系大加吹捧,好像戴高乐,密特朗时代的种种不愉快只是一个幻觉。法国跟美国真好到这份上了吗?
法国是欧盟核心之一,另一个核心是德国。美国对双核向来是拉一个,打一个,美法关系冷淡时,美德关系必定甜蜜,反之亦然,汉堡G20峰会上,德美之间别扭已经无法隐藏。
要是法德站在一条线上,美国就会把英国喊出来搞搞气氛,像伊拉克战争时,法德不乐意,美英联军就立马登场。
这次大阅兵,如果仅仅是法国国庆活动,欧洲也不会有这么多争论,特朗普出现在凯旋门阅兵礼上,理由是纪念美军登陆欧洲一百周年,连阅兵队伍里都有一战装束的士兵和星条旗。
马克龙总统还是主动邀请美国参加阅兵式,除了特朗普,欧洲各国元首一律没有参加,连加拿大总理都拒绝了法国邀请。
一战无论是爆发年(1914),还是终止年(1918),欧洲各国都不会搞庆典,一般会在某个特定战役日,搞一次致哀活动,或单独纪念,或集体纪念。
今年4月份,英国查尔斯王储等欧洲领导人就到了法国,悼念维米岭战役一百周年阵亡将士。2014年,英国举行过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气氛以反思,哀伤为主。
无论怎么算,2017都够不上一百周年,以开战日论,时间过了,以停战日(德国在1918年11月11日投降)论,还没到。
一战,是一场非正义混战,是列强分赃大战,所以,一战,没有像二战具有隆重纪念的因素。
美国和法国在巴黎搞得甜甜蜜蜜,你侬我侬,美军还出动了F22战机助兴,当然是意有所指。
既是炫耀,也是警告。炫耀的对象是全世界,警告对象当然是当年美法共同对付的德国,加上现在的俄罗斯也可以。
法国是美国的父亲之一
100年前的1917年4月6日,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旋即向德国宣战。
欧洲列强已经打了近三年天昏地暗,尸横遍野的血战,美军来干嘛?摘桃子。
跟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出兵一样,美军也是悄悄进入欧洲,开枪滴不要,等既成事实,才亮出旗号。
最早一批美军是在1917年5月,以极端秘密方式从美国出发,我们叫志愿军,美国叫远征军,总司令是约翰.潘兴(1860-1948)。
志愿军到朝鲜参战,公知到今天还在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诽谤不止,连毛岸英烈士也要加以攻击。
可美军赴欧洲参战就百般吹捧,美军就是和平天使?
1917年6月,潘兴抵达巴黎,当时部队只有一万四千人,美军第一件事就是在法国阅兵,然后潘兴去了一座陵墓祭拜。
他拜的是法国拉法叶侯爵陵墓。拉法叶跟美国独立有着密切关系,没有法国相助,美国很难从英国手中获得如此彻底的独立。
拉法叶与美国历史渊源简单说一下。
拉法叶12岁继承爵位,因为他的父母叔伯全部过世了,14岁以贵族子弟身份参军,16岁结婚。
这场婚姻拉法叶挖到了金矿,他娶的是诺阿耶公爵女儿,单单嫁妆就高达40万里弗尔(一里弗尔等于一磅白银),路易十六御笔赐婚。
拉法叶从此一步登天,年仅19岁就被派到美国指导独立运动,反正能让英国佬不爽的事,法国佬十分乐意干。
拉法叶1777年4月秘密出发,6月抵达美国,他不是空手来的,他可带来了一百万里弗尔,把华盛顿乐坏了,这革命友情就牢牢建立了。
拉法叶指挥美军打了一仗,输给了英军,自己也负伤撤退,就回到法国。
1779年,拉法叶卷土重来,带着7000法军回到美国,队伍交给华盛顿后,他又回法国。
1780年,拉法叶又带着5500名法军和5艘战舰来到美国,交给华盛顿指挥。
1781年,一万法军和华盛顿的九千大陆军,包围英军主力约7500人。史称约克镇战役。英军战败投降,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拉法叶以英雄将军身份凯旋巴黎。
1782年1月22日,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接见了拉法叶,对他越级提拔,委以军国重任。
1783年,美国与英国签订《巴黎协定》,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从头到尾,法国都是极其重要第三方,华盛顿本身军事能力相当平庸。
那个时候,是法军登陆美国,以老大哥自居。一百年后,美军在欧洲无处不在,还领导着北约,历史就是这么讽刺。
1824年,拉法叶以国宾身份访美,美国很多很多城镇,街道,建筑,公园都以“拉法叶”命名,纽约就有好几条跟拉法叶有关的街道。宾夕法尼亚州还有一座山拉法叶山。
华盛顿和拉法叶在行军途中。
拉法叶对美国独立贡献很大,但在法国并不出色,大革命期间以法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身份逃到交战国奥地利,主动成了战俘。结果,路易十六和皇后,还有一帮贵族被砍头示众,他反而逃过一劫。
拿破仑上台后,拉法叶回到法国,被勒令闭嘴。1830七月革命,他又跳了出来,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卫队总司令,把奥尔良公爵扶上皇位,四年后拉法叶去世。
拉法叶是美国国父之一,还有一个是帮助华盛顿的重要人物--德国人弗里德里奇·施托伊本男爵,这人还是美军之父。往事就不细说了,还是说说一战,反正美国是春满乾坤爹满门。
潘兴在欧洲
潘兴以美军总司令身份拜祭拉法叶,是美国人感恩吗?当然不是。
潘兴在墓前第一句话就是:拉法叶,我们来了!
真要感恩,美国应当把路易斯安纳还给法国人。1803年,美国趁法国财政危机,连蒙带骗以1500万美元买下路易斯安纳。事后,送给了拉法叶2.4万美元,后来还送了20万美元。
潘兴到法国后,短短两年时间,美军兵力就从一万四千人扩大到210万人,在别人土地上以战练兵,这是美国走向军事强国重要一步。一战前美军兵力只有两万多人,而且没有征兵制。
马克龙自作多情请了特朗普来阅兵,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美法在一战是同盟,其实美军在一战是独立作战,与英法都没有结盟,他就是来摘桃子的。
美军以此为借口,得到无限扩军权力,潘兴不旦拥有军事指挥权,还拥有外交权,美军的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都是在法国组建而成。还有美国国内军工复合体也开始起飞。
如果在美国国内如此扩军,当时国会肯定不会通过,有了一战理由,一切顺理成章。
潘兴手下有五虎上将:
马歇尔(上校,总司令部参谋,助手),麦克阿瑟(师长),布拉德利,艾森豪威尔,巴顿(负责坦克训练)。这些人都是二战中美军最高级将领。
可惜美国没有京剧艺术,这些要是编成戏可好看了,麦克阿瑟涂上大花脸,上来就是一段西皮流水。
潘兴来自西点军校,参加过对西班牙战争,美菲战争,但军阶不高,他被老罗斯福直接从上尉升到准将。
1905年跟一名参议员女儿结婚,生有三女一男。照片中是夫妻俩跟三个女儿。在1915年的一场大火中,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全部遇难。六岁儿子幸免于难。
家庭非常不幸,但潘兴事业很成功,美军出现在欧洲,对德军来说是一场灾难,这是一支全新的有生力量。
德军西线总司令鲁登道夫希望在美军出手之前,尽早击败英法军队,促使欧洲和谈,俄国人因为十月革命成功,已经不想跟德国打这种肮脏的战争了。
1918年,德军在西线战场连续发动五次大战,美军按兵不动,一直等到第五次战役中的第二次马恩河战役才首次投入战斗。
这时英法伤亡达85万以上,德军68万多人,都打不动了,美军一上场,直接把德军逼退到兴登堡防线。
1918年8月8日,美英法三国联军发起“百日攻势”,10月德军在死命抵抗后,提出停火要求。
11月,巴伐利亚州革命爆发,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德国内乱。
11月9日,德皇退位,宣布改君主制为共和制。
11月11日,德军投降。
再看美军表现,它们是在登陆整整11个月之后,在英法德精疲力竭的情况才投入战斗,只死了一万多人。
欧洲停战之后,接下来就是《凡尔赛和约》,美国以最小代价取了最大利益,成为瓜分全世界殖民地交易中的强权之一。
一个新兴军事大国出现了在世界面前,而同时,苏联也在这时候起步。
一战没有什么正义之师,更谈不上意识形态较量。而二战是正义战胜了邪恶,盟军战败纳粹德国,中国人民战败日本鬼子,黑白分明。
然而,现在问题是二战史被扭曲,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西方保持沉默,乌克兰和东欧某些国家抹黑苏联功绩,为纳粹翻案,西方保持沉默,台湾省甚至改写二战史,政客否认《开罗宣言》……
在这种乱像之下,法国,美国抱团纪念起丑陋的一战,也就不足为奇了。
法国佬以前还想保持着一份高贵的自尊,今天马克龙的做法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引狼入室。
“过河拆桥”是美国一向风格,死抱美国大腿不会有好结果。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当历史被扭曲的时候,心灵也就被扭典了。
二战后国际秩序一步步被破坏,这会导致非常危险的结果,北约已经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日本正在重新武装,中东一片大乱。
现在两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去纪念什么美军登陆欧洲一百周年,无论是炫耀还是警告,它都掩饰不住强国瓜分全球利益的野心。
法国想跟在美国屁股后分一杯羹,怕是到最后连翔都吃不上。
美国到处拉帮结派为了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但是,中国人民是从来不信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