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互联网时代,被遗弃的宝岛
2017-02-16 11:09:05
写下题目的时候,还是憋了一下笑,“宝岛”是“政治正确”的叫法。鉴于大吃货公民已经说出了这样的话:“每一寸国土都不能丢!谁知道会长出什么好东西来?”所以,每一寸领土都是宝贵的。连每一滴海水,都是宝贵的,称为宝岛也没什么错。——虽然我承认,岛上最美丽的风景是人,这句话“宝气”十足。
?
【台湾交通事故的随感】
说起来关注这个岛,是因为台湾这几天旅游车出了一起车祸,台北市“蝶恋花旅行社”(挺小清新的文艺名字)游览车,返途行经“高速5号”连接“高速3号”南港交流道前大转弯处时,疑因车速过快,整辆车从边坡翻覆。酿成34人死亡,10多人受伤的惨剧,警方确认当时车速60公里,怀疑驾驶超速20公里。
在宝岛的高速路连接转弯的地方,40公里的限速,60公里就翻车。作为一名十来年一直开小轿车的资深老司机,我实在理解不能。我开车是出了名的肉,一年吃不了一两张罚单,在高速路限速30的匝道上,常常开出60公里的时速。而在高速公路上,我还经常被载客的大巴超越——他们的车子马力很大,底盘很稳,司机技术也高,提速相当快,稍微肉一点的小车司机,在高速路上,开车还真的跑不过这些大巴车。
还好,我比较穷,去不起这宝地。但是联系到近些年台湾层出不穷的旅游交通事故,有车祸更有人祸。去台湾旅游,变成了“勇闯夺命岛”。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岛,到底是怎么了?
交通事故频发,原因无非这么几条:道路老化或者设计不合理,车辆要么太差,要么老化,旅游从业者要么素质太低,要么过度疲劳,政府部门要么不作为,要么就是瞎作为。仔细分析一下,我说的竟然都有道理。——归根结底,这个宝岛可能什么都不行了,政府不行了,人民不行了,政党不行了,科技不行了,经济不行了,连精神也不行了…… 正经事不行,歪门邪道就上来,什么诈骗,什么太阳花,什么胎毒,什么紧酒,几乎想不起有什么正经东西。
二三十年时间,宝岛内外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大陆突飞猛进,追赶世界一切先进科技的时代,宝岛彻底堕落了。拿着昨天的旧船票,抱着过去一成不变的思想,登上年久失修的老客船,嘴里兀自嚷嚷,这就是世界最好的游船。
【宝岛,PC时代的光辉岁月】
90年代,大陆并没有玩游戏付费的观念。在90年代,互联网也并不普及,大家玩的都是盗版游戏。
在90年代后期的PC时代,资深一点的玩家,对于这两个游戏,应该不会陌生,一个是《红色警戒》、另外一个是《仙剑奇侠传》。这两个游戏,一个是即时作战游戏的经典之作,另外一个是DOS时代RPG中文游戏的巅峰作品。
《仙剑奇侠传》那个游戏我打通关不下5次,游戏堪称那个时代的巅峰之作,无论是创意、故事、美工、音乐,还有程序设计,都堪称经典。后来,围绕《仙剑奇侠传》,还拍摄了一系列的电视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仙剑奇侠传》的主创团队是台湾大宇的“狂徒”。他们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口号“狂徒创作群,再现永恒经典”,实际上,他们当得起这个名号,他们创造出许多经典中文游戏。除了仙剑奇侠传,还有老少咸宜的大富翁系列,不过,熬到2002年,“狂徒”团队终于解散。
在大陆这边,互联网游戏开始勃勃发力的时候,台湾的软件产业,特别是游戏产业,越来越抱残守缺。与台湾大宇同时代的智冠,早年曾经推出过《金庸群侠传》等作品,还是一家上市公司。在互联网时代,这家公司也彻底边沿化,再也没能够推出什么有影响力的东西。
这其实折射了台湾IT行业的黄金时代——PC单机时代。那时候互联网尚未成型,能够上网的带宽也很低,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计算机体系基本都停留在单机层次上。用PC机完成一切工作,用软盘来拷贝交换数据(那时候连USB都还没有普及),用光盘来发行软件。
无疑,在PC占据主要潮流的时代,台湾有强大的领先技术优势。无论是主板,还是整机设计,包括运行的软件,台湾都有相当强的实力。台湾的富士康、广达、华硕这些厂商,还利用中国大陆极其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把代工业玩到了极致。
在那个时代,还有更早一点的时代,台湾人一头依仗中国大陆对台商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另一头又利用国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钱多掩脚目”的时代。以下言论,引用于台湾的媒体,为了保持原汁原味,我用了繁体字:
據說當時台灣錢淹腳目
只要肯拼,四五年就能買下一棟房子不是夢
股市也是隨便買隨便賺
銀行利率十幾趴
活在當年的年輕人,是不是台灣最爽的一代??
所以現在家族裡沒錢沒地的可憐年輕人,
是不是當年祖先就是太廢,
才導致後代在台灣沒有立足之地,
辛苦打拼,為人作嫁??????
以前辉煌过,而现在走向没落的群体,一定会加倍喜欢回忆。就像阿Q喜欢说,“我的祖上比你阔多了…….”。有意思的是,如今这精神,完全附体在这群井底之蛙身上。
【台湾,互联网时代的弃儿】
在互联网到来以后,台湾当年PC时代积累的技术优势,开始越来越削弱。虽然富士康、宏碁、华硕这些品牌都还在,而且在大陆的规模也做得很大,但是产业层次始终被压得死死的。虽然规模越做越大,但是利润始终上不去,当然更无法提升技术水平,更谈不上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了。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中国大陆这边的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从内容、社交、电商、游戏、金融、媒体的全部覆盖,更建立了和美国“对标”体系的互联网公司集群。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大陆的移动支付、扫码支付,覆盖率已经越来越深入。很多应用,甚至成为西方模仿的对象
而台湾,在互联网时代不仅落后了,而且完全成了弃儿。如果你有机会看台湾的论坛,你会发现界面差得不忍直视,还是90年代互联网初期的那种模式。至于在大陆已经玩滥了的手机App,台湾人现在使用极少。常常拿着手机,用浏览器不断放大缩小,比划着网站的内容。
经常在大陆生活的台湾人,或者“勇闯夺命岛”的大陆游客,会发现对比大陆这边,台湾岛上的互联网便利性简直是不能忍受。
经历了“亚洲四小龙”的光辉岁月,当硬件、芯片、代工这些产业,要么转移到内地,要么丧失竞争优势,台湾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列车。在互联网时代,台湾的IT产业越来越落伍,整个岛成了被互联网遗忘的孤岛。——那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
【注定会没落,只是自己作死陷落得更快】
平心而论,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只有巨量人口+巨量经济体,才能够成长起互联网巨头公司。就这一点上来说,台湾如果眼光仅仅盯着岛内,无论如何努力,没落是必须的。
互联网讲究的是规模效应。成就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用户过亿这是最起码的标准。以此衡量,大型的互联网公司,都出现在中美,这就情有可原了。人口基数不够,连论坛上吵架都不会热闹,象我这样,在论坛盖个几万层高楼的,对于岛上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想象。——要知道,仅仅是百度帝吧,直接关注的人数,都能够达到2000万人以上,比台湾岛上的人口还多。
岛上人数不够,还特别自大保守。前一阵,连美国uber都宣布停止在台湾的业务——因为本地的出租车司机反对。无独有偶,连特朗普总统见面都要笑的马老板,旗下淘宝网2015年在台湾推广业务,被台湾相关部门叫停。小米、360、腾讯,都在台湾推广过业务,但是收效甚微。
不仅是IT行业,整个岛上的产业都在吃老本。现在台湾的80后,90后,还有一大半在啃老。如前面引用过的话,啃不着老的,反倒抱怨父辈当年黄金时代努力不够。说到创业,台湾青年多半说的也就是开个鸡扒店、咖啡馆、7-11连锁店什么的,很多青年人就喜欢“小清新”“小确幸”的满足感觉。
也并不是所有的台湾人都丧失了进取精神。2015年,台湾紫牛战队选拨了5支创业团队,然后这批人到了北京参观访问,最后2支团队当即决定留在北京,不回去了。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台湾的精英分子,也纷纷移居内地。芯片行业,液晶行业,还有软件互联网行业,跑来内地寻找机会的越来越多——毕竟台湾多年工资,起薪停留在5.5K人民币左右,这样的月工资,在中国找农民工都不容易。
其实对于台湾的没落,只是这个时代大国政治经济博弈的一个棋子地位的变化而已。只是,台湾比别的棋子,手里有更好的筹码,不至于堕落得如此之快,如此彻底。同为亚洲四小龙,韩国的夹缝处境比台湾困难多了。这就是蹲在茅坑打牌,手里再好的牌,出的都是臭手。——做反面教材,倒是非常合格,这也是我偶尔关注关注他们的原因,心理学家有时候也得关注疯人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