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媒:南太国家靠近中国令澳新十分忧虑
2016-10-25 12:51:3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世界舞台上不是什么大国,但在南太平洋却是。人口超过2000万的澳大利亚是该地区遥遥领先的大国。新西兰以400多万人口仅次于巴布亚新几内亚(700万),远超该地区其他国家的人口。如果从经济实力来看的话,鸿沟就更加明显了。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分别为4.74万以及3.62万美元,而南太平洋岛国中只有极个别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1万美元。
文章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南太平洋也有历史渊源。尽管两国都曾是殖民地,但它们在该地区也作为殖民大国出现。澳大利亚控制巴布亚新几内亚一直到1975年,萨摩亚直到1962年才脱离新西兰独立。如今,堪培拉和惠灵顿仍作为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正式会员在该地区施加影响。此外,澳新两国还有相当多的资金作为发展援助流入该地区。过去十年里,澳大利亚承诺给南太平洋国家的资金约为77亿美元,新西兰约为13亿美元。
但近年来,该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力量。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对中国在该地区进行援助的资金流向的分析显示,自2006年以来,北京在该地区为218个项目支付了约18亿美元,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由于北京的战略并不透明,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称,太平洋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透明的转移。目前北京在该地区花的钱已经超过了新西兰和日本。可以预见它也将超过美国。北京援助的项目包括汤加小城镇的供水以及瓦努阿图总理府的扩建等。
发展援助在太平洋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些小国很多都存在经济问题,外国援助在其国家预算中占很大比重。从资金流向中也可以看出政治上的纽带:法国为其属地新喀里多尼亚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提供援助,美国的资金则流向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文章称,新出现的力量给南太平洋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空间。2006年军事政变后的斐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对政变的反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采取了制裁措施,太平洋岛国论坛在堪培拉和惠灵顿的压力下一度中止了斐济的参会资格。对此斐济当局采取了“向北看”战略,也就是说与中国靠近。
斐济在该地区有枢纽作用。因此堪培拉和惠灵顿十分忧虑地看待北京地位的增强。自2014年斐济议会选举以来,两个地区大国试图重新连接在军事政变后因制裁而撕裂的纽带。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力量是俄罗斯,该国今年早些时候向斐济军方供应了武器弹药。尽管官方声称这是对联合国框架内斐济维和部队的支援,但此举却令堪培拉、惠灵顿以及华盛顿大皱眉头。
虽然存在邻国关系,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工业国与该地区的发展中小国存在利益差异,这一点在气候政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太平洋岛国的存亡受到气温升高以及由此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恶劣天气增加的威胁,而澳大利亚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出口国之一,煤炭的使用对气候变化有决定性作用。尽管存在地理和资金等因素的局限,南太平洋国家仍会尽可能地寻求与其他伙伴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