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强“航母杀手”:过去只有中国能造 如今各国纷纷效仿

2018-05-04 06:16:51   

众所周知,攻击航母、大型防空舰等大型舰艇以争夺或破坏对手的制海权,一直都是令各国海空力量头疼的"高难任务"。围绕着这一任务核心,美国海军以《海权论》为纲领,继续将大航母大舰队发扬光大;而苏联海军则建立了相当复杂的空射远程反舰巡航导弹体系。至于在21世纪出现的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则是"另辟蹊径后来居上",以相对少的资金达到了极好的威慑效果。


图为中国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
由于弹头再入期间速度快,表面温度高等原因,弹道导弹的弹头要想精确"跟踪"航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在冷战以及冷战结束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中国完整地完成了反舰弹道导弹的研发——但在东风-21D解密和走向公众舞台之后,就连在弹道导弹技术上不甚完备的小国都开始大张旗鼓地研究反舰弹道导弹,令观者大有一种"中国行我也行"的错愕感。


图为"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和其原型"法塔赫"弹道导弹。
据美国国防部的《伊朗年度军力报告》显示,伊朗的"波斯湾"型反舰弹道导弹极有可能"改变周边地区军力平衡"。相比于其基本型号"法塔赫"弹道导弹,该弹配备了光电导引头,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定水面舰船的位置,并予以跟踪制导。据伊朗媒体称,"波斯湾"的射程达到了300公里,其战斗部重650千克,可以一击击沉驱逐舰等大型作战舰艇,甚至有可能重创航空母舰。


图为韩国正在开发的反舰弹道导弹剖面图(弹头)。可见其紫色的雷达天线和上方的红外窗口。
而在"玄武-2"弹道导弹研发成功之后,韩国也开始谋求反舰弹道导弹的研发和部署。在2014年由韩国国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用于弹道导弹的"雷达-红外多模导引头"开始研发。虽然韩国方面并没有公开表示这是反舰弹道导弹,但一般的弹道导弹只需要固定的地理坐标定位手段(如惯性、GPS、星光),而红外+雷达的复合制导手段明显是为打击舰船等移动目标准备的。


图为俄罗斯米格-31及其挂载的"伊斯坎德尔"空射弹道导弹。黄褐色的部分是其导引窗口。
而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弹道导弹强国",俄罗斯自然不愿落在一票小国的后面。在将"伊斯坎德尔"短程弹道导弹的推进段减重精简,并增加了新的导引头之后,一款机载空基反舰弹道导弹就诞生了。而从俄总统普京公开将其和新型液体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洲际巡航导弹等"大杀器"相提并论来看,该弹很有可能是俄海空军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抗大型舰艇的最强,也是唯一手段。


图为伊朗"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命中靶舰的示意图。可见其并没有分级弹体设计。
但仿品终究只是仿品。上述国家的反舰弹道导弹都能进行末端修正和导引,但从严格的角度来说,由于它们的弹道高点并没有远出大气层,飞行阶段也没有抛弃推进段只留下弹头,因此它们和"高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并没有多大区别,较真正的高超音速飞行器还少了灵活机动的功能,其弹道完全是可预测的。至于中国反舰弹道导弹最难实现的"再入段变轨"能力,就更不是这些"仿品"所能复现,甚至是想象的了。(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