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杀手锏:歼20专用科幻机库罕见亮相!待遇不比F22低!
2019-08-06 16:15:08
8月1日上线的央视国防军事频道,震撼推出了一部纪录大片《砺刃》,其中出现了一组歼-20的全新镜头。
只见歼-20缓缓划出机库,头戴高科技头盔的飞行员非常帅气。但是,这次吸引网友的却不是歼-20本身,而是背景中的机库,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机库前面滑行的歼-20,可以看到这排机库非常宽大整齐,足以容纳歼-20、歼-16等重型战斗机。
画面右侧的机库内还有一架歼-20停放着,露出了机头一角。机库内部灯火通明,设备井然有序。
最关键的是,机库还安装了厚实的密封大门,采用特殊的双开折叠打开方式。当机库大门紧闭时,内部就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为歼-20战机们遮风挡雨。
据此可以推断,这些机库不是一般的配置,而是采用了“恒温、恒湿”设计理念的封闭式机库,内置环控、新风、除湿等系统,确保机库内的空气指标处于最合适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在机库中维护待命的歼-20就始终处于适宜的环境下,显著提高隐身涂层的寿命,大幅节约维护和保养工作,最终提升作战出动效率。
▲此前曝光的一排普通机棚
众所周知,机体表面涂覆吸波材料,可以进一步优化隐身细节。但是这些吸波材料涂层比常规面漆要脆弱,不耐腐蚀,维护保养很麻烦。
你想想,飞行中蒙皮要承受气动加热的高温,机动飞行时还会随着过载而变形、扭曲;
高空寒冷、低空炎热,再考虑南方或海上潮湿盐雾,对精密的吸波涂料来说真的很不友好。
歼-20立项时,国内就同步攻关新一代隐身涂层的技术,采用了多种复合材料多层涂覆的方式,既保证吸波特性,又十分牢固耐用。
尽管如此,相比于过去任何一种国产战斗机,歼-20对维护保障的要求仍然是最高的。
另外,毕竟歼-20刚服役没几年,新型固化吸波材料的设计使用寿命也需要更长时间来检验,仍然马虎不得。
联想到近日一组美军F-22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F-22座舱前方机头处的表面涂层发生了严重的龟裂变形,甚至大块脱落,满目狼藉。
F-22号称在机体蒙皮表面涂刷了吸波材料涂层,但如此大面积崩落,势必对隐身性产生影响,削弱作战性能。
F-22的隐身涂层毕竟是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因此在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F-22都发生了隐身涂层大面积老化的情况。
F-22总共才180来架,全都是单座机,因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会部署在前线,而是专门用于日常飞行训练,培训和维持飞行员水平,培养地勤维护人员;顺便还在一些航展表演上客串,干这些杂活儿。
久而久之,这批F-22干脆只注重维护飞行安全方面,像隐身涂层、部分作战设备等用不到的地方,就不那么重视。
这也是造成这批F-22隐身涂层更快、更早老化的重要原因,隐身涂层坏了也不着急修复,以此节约成本。
无独有偶,美国最新的F-35隐身战斗机也曾曝出类似问题,座舱盖附近的隐身涂层严重起泡,甚至开始脱落。
尽管洛马公司宣称在F-35身上运用了新一代隐身涂料,比F-22更牢固且容易维护;
但是按照此前美国空军的统计,F-35的隐身涂层老化速度,还是远比洛马纸面宣称的要快。
根据国内航空专家的说法,隐身涂层的可靠性问题目前仍是一大难题。
因此,歼-20除了运用大量新科技来提高表面蒙皮涂层的性能,还要想办法在别的地方下功夫。
机智的科研人员就想到了,为歼-20专门配套研制一种封闭式机库环控系统。
不起眼的机库安装了这套智能化环控系统之后,就能够长时间提供合适的环境,延长歼-20隐身涂层的寿命、提高维护性了。
智能化环控机库只是歼-20后勤保障的一部分。这套系统还包括零备件、武器弹药的存放、调度、使用和管理;
还包括了空勤、地勤人员的快速保障,包含衣食住行、作战训练的方方面面。
过去飞行员跑步大老远上飞机、地勤顶着大太阳在跑道边坐着的场面不会再有了,全都被标准化的后勤保障取代。
美国空军也为隐身战斗机建了不少恒温保障机库,但是数量仍然不够。
得益于国内强大的基础建设能力,建设这类机库,可比频繁更换隐身涂料要便宜多了,这是咱们的一个巨大优势。
这样的先进机库将会越来越多,未来歼-2-无论在天南海北哪个地方部署,都可以得到快速而高效的后勤保障。
只见歼-20缓缓划出机库,头戴高科技头盔的飞行员非常帅气。但是,这次吸引网友的却不是歼-20本身,而是背景中的机库,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机库前面滑行的歼-20,可以看到这排机库非常宽大整齐,足以容纳歼-20、歼-16等重型战斗机。
画面右侧的机库内还有一架歼-20停放着,露出了机头一角。机库内部灯火通明,设备井然有序。
最关键的是,机库还安装了厚实的密封大门,采用特殊的双开折叠打开方式。当机库大门紧闭时,内部就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为歼-20战机们遮风挡雨。
据此可以推断,这些机库不是一般的配置,而是采用了“恒温、恒湿”设计理念的封闭式机库,内置环控、新风、除湿等系统,确保机库内的空气指标处于最合适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在机库中维护待命的歼-20就始终处于适宜的环境下,显著提高隐身涂层的寿命,大幅节约维护和保养工作,最终提升作战出动效率。
▲此前曝光的一排普通机棚
众所周知,机体表面涂覆吸波材料,可以进一步优化隐身细节。但是这些吸波材料涂层比常规面漆要脆弱,不耐腐蚀,维护保养很麻烦。
你想想,飞行中蒙皮要承受气动加热的高温,机动飞行时还会随着过载而变形、扭曲;
高空寒冷、低空炎热,再考虑南方或海上潮湿盐雾,对精密的吸波涂料来说真的很不友好。
歼-20立项时,国内就同步攻关新一代隐身涂层的技术,采用了多种复合材料多层涂覆的方式,既保证吸波特性,又十分牢固耐用。
尽管如此,相比于过去任何一种国产战斗机,歼-20对维护保障的要求仍然是最高的。
另外,毕竟歼-20刚服役没几年,新型固化吸波材料的设计使用寿命也需要更长时间来检验,仍然马虎不得。
联想到近日一组美军F-22的照片在网上曝光,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F-22座舱前方机头处的表面涂层发生了严重的龟裂变形,甚至大块脱落,满目狼藉。
F-22号称在机体蒙皮表面涂刷了吸波材料涂层,但如此大面积崩落,势必对隐身性产生影响,削弱作战性能。
F-22的隐身涂层毕竟是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因此在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存在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F-22都发生了隐身涂层大面积老化的情况。
F-22总共才180来架,全都是单座机,因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会部署在前线,而是专门用于日常飞行训练,培训和维持飞行员水平,培养地勤维护人员;顺便还在一些航展表演上客串,干这些杂活儿。
久而久之,这批F-22干脆只注重维护飞行安全方面,像隐身涂层、部分作战设备等用不到的地方,就不那么重视。
这也是造成这批F-22隐身涂层更快、更早老化的重要原因,隐身涂层坏了也不着急修复,以此节约成本。
无独有偶,美国最新的F-35隐身战斗机也曾曝出类似问题,座舱盖附近的隐身涂层严重起泡,甚至开始脱落。
尽管洛马公司宣称在F-35身上运用了新一代隐身涂料,比F-22更牢固且容易维护;
但是按照此前美国空军的统计,F-35的隐身涂层老化速度,还是远比洛马纸面宣称的要快。
根据国内航空专家的说法,隐身涂层的可靠性问题目前仍是一大难题。
因此,歼-20除了运用大量新科技来提高表面蒙皮涂层的性能,还要想办法在别的地方下功夫。
机智的科研人员就想到了,为歼-20专门配套研制一种封闭式机库环控系统。
不起眼的机库安装了这套智能化环控系统之后,就能够长时间提供合适的环境,延长歼-20隐身涂层的寿命、提高维护性了。
智能化环控机库只是歼-20后勤保障的一部分。这套系统还包括零备件、武器弹药的存放、调度、使用和管理;
还包括了空勤、地勤人员的快速保障,包含衣食住行、作战训练的方方面面。
过去飞行员跑步大老远上飞机、地勤顶着大太阳在跑道边坐着的场面不会再有了,全都被标准化的后勤保障取代。
美国空军也为隐身战斗机建了不少恒温保障机库,但是数量仍然不够。
得益于国内强大的基础建设能力,建设这类机库,可比频繁更换隐身涂料要便宜多了,这是咱们的一个巨大优势。
这样的先进机库将会越来越多,未来歼-2-无论在天南海北哪个地方部署,都可以得到快速而高效的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