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特朗普态度再反转,强硬提出“三个绝不会”,是战争宣言?

2020-01-11 11:12:35   


果不其然,特朗普又变了——就在刚刚,他在推特上断然提出“三个绝不会”,也就是:“在我执政下,我们绝不会为美国的敌人找借口——我们绝不会在捍卫美国人民生命上犹豫不决——我们绝不会停止打击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而仅仅在24小时前,他还在对美国全国讲话中表示准备与伊朗“拥抱和平”。
从威胁瞄准伊朗52处目标,到向伊朗喊话“示好”,再到提出“三个绝不会”,特朗普短短几天的反转与反反转,绝对是网红级的表现。



单从字面上看,这三个“绝不会”中的前两个,也就是“绝不会为美国的敌人找借口”和“绝不会在捍卫美国人民生命上犹豫不决”这两条,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领导人都不会站在自己对手那一边,也不会在捍卫本国人民生命面前犹豫,可以说,这是特朗普作为总统的职责所系。但是,“绝不会停止打击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一条,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
首先,“恐怖主义”固然是人类的公敌,人人喊打也没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国际社会对于“恐怖主义”并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尤其是在对恐怖组织的认定上,各国存在明显的分歧,即使对于同一组织,有国家认定其为恐怖组织,另一国家却将其视为伙伴的情况并不少见,尤其是当问题投射到中东地区时,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比如,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奥特加斯7日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还在坚称苏莱曼尼是联合国认定的“恐怖分子”,但英国记者并不买账,拿出证据说,联合国官方文件中无论哪个语言的版本,仅仅只有将苏莱曼尼列入“制裁名单”,从没有联合国任何机构认定苏莱曼尼为“恐怖分子”。
其次,“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这个说法也值得存疑。早在2016年美国奥兰多惨案发生后,特朗普就曾抨击时任总统奥巴马“应该下台”,理由是奥巴马连“激进伊斯兰”这个词都不敢说出口。奥巴马反驳特朗普,不能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群体联系在一起,他本人“措词谨慎”不是因为“政治正确”,而是不想外界把恐怖主义活动看成是“伊斯兰与美国、伊斯兰与西方的冲突”。如今,特朗普提出“绝不会停止打击激进的伊斯兰恐怖主义”,目标究竟指向何处,恐怕要打个问号。
其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当地时间8日的全国讲话时指出,“伊朗一直是恐怖主义的首要资助者”“美国军队消灭了世界头号恐怖分子苏莱曼尼”“只要伊朗继续煽动暴力、动乱、仇恨和战争,中东就不可能实现和平与稳定。文明世界必须向伊朗政权发出一个明确和统一的信息:你们的恐怖、谋杀和伤害运动将不再被容忍。”这样一些话语,已经明显把伊朗与恐怖主义联系起来,如果对照特朗普刚刚提出的第三个“绝不会”,显然没有人再相信特朗马上会与伊朗一起“拥抱和平”。


更加值得关注和引人联想的是,美国政府早已把伊朗革命卫队定义为“恐怖组织”,革命卫队的特种部队“圣城旅”,更是美国人的“眼中钉”。当然,伊朗议会也已经针锋相对,把美军列为“恐怖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美伊两国口头上的“打击恐怖主义”,显然都有了明确指向对方的现实,这个难题怎么破?
基于以上分析,特朗普所说的“准备拥抱和平”与“三个绝对不会”,到底是“拥抱和平”的宣言”还是准备“战争宣言”?让人难以判断,自然难以判明特朗普是想缓和两国一点就着的紧张局势,还是把局势往战争方向激化?
一个有意思的信号是,当地时间8日,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凯利·克拉夫特致信联合国安理会,表示美国“准备无条件地与伊朗进行严肃谈判”,以“阻止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破坏,以及伊朗政权的升级”。伊朗外长扎里夫也在伊朗对美国驻伊拉克基地发动导弹袭击后表示,伊朗发动的袭击是对美军“斩首”苏莱曼尼采取的“对等自卫行动”,伊朗“不想让局势恶化或者开战”。


两人的说法自然展示了彼此不想进一步激化事态的态度。问题是,双方却都在事实上做着局势可能进一步恶化的军事准备,这完全是一种背道而弛的做法。需要奉劝双方的是,如果真的不想开战,就不要总在对方眼前晃动拳头——否则,一个误判就可能走向擦枪走火,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