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石:为什么巴基斯坦不停的政变?
2015-10-22 09:20:12
但凡对巴基斯坦略有了解的便知,这个南亚国家自建国起,就长期处于贫穷和动荡当中。经济上,巴基斯坦工业水平低下,农业和旧式服务业占据国家GDP的7成之多,缺乏现代文明气息;政治上,民主派文官与专制派军人冲突不断,多次爆发政变。再加上与印度的长期对抗,以及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骚扰,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个南亚第二大国,竟成为区域内最为混乱的国家。
为什么巴基斯坦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首先从水说起。
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发展工农业的基本条件。
当然,巴基斯坦是有水的。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并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然和长江这种土豪级大河不能比(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但水量其实也不少了——作为比较,孕育出中华文明的黄河,年径流量才区区661亿立方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只是,虽然地表水量丰富,但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却比较糟糕。巴基斯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境干旱少雨,作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也不过300毫米,至于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等边缘地区,更是只有100来毫米——同样以中国为比较,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农业的用水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便气候干燥,但仅凭印度河的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了。
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情况就变的棘手。一方面,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用水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伴随着文明进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伊斯兰教鼓励生育的传统,更使巴基斯坦的人口直线上升——到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79万平方公里,且其中大半为山地、高原和荒漠的国家,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之多!
用水需求的变化,使印度河已经无法满足巴基斯坦的需要。而石油矿产资源的匮乏,又决定了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海湾那样,通过出卖资源赚取财富。如此一来,巴基斯坦的发展之路,就先天性的堵死了一半。
而恶劣的周边环境,更加重了巴基斯坦的困境。印度自不必说,这是世代仇敌;而伊朗和阿富汗,也都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存在分歧;而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在垮台后一直盘踞在巴国境内,对国家统一构成威胁。这种种矛盾,极大的消耗巴基斯坦的国力。
巴基斯坦本就先天不足,再跟恶邻们纠缠不清,国家经济自然长期低迷。而这种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困境凑到一起,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造成巨大冲击。
在建国之初,深受英国影响的巴基斯坦,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西式民主政体。政府首脑由民主选举产生,行政上则是由文官政府主导。但随着印巴矛盾持续升级,这种体制显露出巨大的弊端。
印巴战争和长期对峙,对两国的国力都是巨大消耗。但是印度毕竟是个大国,家大业大;而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就要差的多了。
为了供应军事消耗,巴基斯坦政府必须从内部搜集大量财富,而由于国家底子有限,要维持军事上的平衡,巴基斯坦的索取力度,必然比印度要高的多,这种过分的搜刮,必然引发民众的不满。
如此一来,文官政府便麻烦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源;而另一方面,文官政府是由民选产生,大肆搜刮必然会引发民怨,最终会使自己被选民抛弃。
这是民主体制的双重困境,而且,在印巴对抗的大背景下基本无解。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抛弃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人专制。
军人专制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专制政府并非民选产生,不用太顾忌民众的反对,从而保证国家财富最大程度的用于军事;其次,有武力做后台,专制政府能更加有效的压制民众的不满。
于是,在1958年,军人便推翻了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政府统治。
正常情况下,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完了,专制将成为巴基斯坦的固定政治体制。可接下来的几十年,军人专制和文官民主两大政治势力却你争我夺,交替上台,愣是把个巴基斯坦搅的天翻地覆。
这又是为什么?
这又回到了经济层面。印巴对峙的持续,使军政府必须维持对国民的过度搜刮,这必然导致俄民众对军政府的积怨日益加深。而必须讨好选民的西式民主,以及依附其上的民主政客,越来越得到巴基斯坦民众的欢迎。
军事专制虽然强势,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民众的反对达到顶峰时,军政府便再也无法镇压,这时候军人只能下台,民选文官们便卷土重来。
只不过,民主政府虽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却对付不了印度。当军事投入减少到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步时,民主政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军事政变发生,军人专制东山再起。
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同时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但印巴冲突的存在和巴基斯坦的有限国力,决定了巴基斯坦只能二中选一。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兼顾,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那么,巴基斯坦的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最直接的方式是印巴和解,这样巴基斯坦就不必再承担沉重的消耗。但这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印巴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印度的体量和地缘位置,决定了它天然具备成为大国(至少是区域大国)的野心;而巴基斯坦则是阻扰印度实现这一梦想的最大区域内势力。不把巴基斯坦制服帖,印度是不可能收手的。
即便印巴一时和解,那也不过是印度权益之计,其目的,是为印度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由于水资源有限,巴基斯坦工业化的潜力不如印度。所以一旦印度将自身地缘实力充分发挥,他与巴基斯坦的实力差距将比今日更加悬殊。而且那时的印度,抵御区外势力干涉的能力也会更强,基于这两方面因素,工业化后的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将远胜于今。
地缘实力的限制,导致巴基斯坦仅凭自身之力,几乎不可能摆脱印度的压制。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巴基斯坦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严重依靠中国支持。
只是,中国虽然远强于印度,但毕竟远在东亚,由于世界屋脊的阻隔,中国虽然能够支持巴基斯坦,但也是有限度的。何况,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中国即便没有巴基斯坦,照样能够压制印度——无非多费些力气罢了。
地缘价值的不同,使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朝鲜那样,获得中国的全方位庇护。这也就要求,巴基斯坦的国力,至少不能被印度甩的太远——性价比的原因,决定了如果巴基斯坦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中国也不可能为了它,把自家老本都砸进去。
只是,我们已经说了,工业文明条件下,巴基斯坦的潜力不如印度,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岂不是注定没有未来?
如果仅以巴基斯坦自身地缘实力而言,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但如果从整体地缘格局的角度分析,在当前人类文明水平下,巴国却有超越自身实力限制的机会——而这个契机,正是中国当下火热的一路一带战略。
对中国而言,一路一带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以及新疆等边缘地带的稳定。所以,中国必将为此投入血本,而巴基斯坦若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必将受益良多。
而巴基斯坦正好有搭车的资本。
首先是辐射阿拉伯海的地理位置,使巴基斯坦能够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站。在取得巴基斯坦的基地后,中国在印度洋板块的影响力将大为稳固。
但如果仅就于此,还不足以改变巴基斯坦的面貌。毕竟几个港口的价值是有限的,巴基斯坦也不是什么贸易枢纽,自身也没什么资源值得输入中国。仅靠这点子好处,不足以改变巴国贫弱的现实。
可要是中巴铁路能够建成,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对中国而言,新疆问题是影响内部稳定的最大隐患。尤其是南疆,是中国最为落后,离心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要根除南疆的分裂主义倾向,必须发展经济、加强现代文明对其之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南疆本就地处偏远,加上青藏高原和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包围,使其地缘环境极端封闭,中国核心区的地缘影响力,很难直接投送到这一地区。即便是对新疆发展至关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影响的也主要是北疆。
而如果中巴高铁建成,其对中国的价值将极其重大;它将一路一带关联起来,使新疆成为两大经济线在中国的第一个交汇之处,这种枢纽地位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更意味着新疆发展现代经济的条件将得到大幅改善;而且与阿拉伯海的铁路联通,使南疆成为中国西部与印度洋之间最便捷通道。地缘格局的改变,使南疆在现代经济版图中的价值大幅提升。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南疆发展经济,更有利于其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而对巴基斯坦而言,如果中巴高铁建成,意味着自己也成为一路一带的连接渠道,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辐射;同时,出于稳定南疆的考虑,中国在这条路线上还会额外投入大量的政治资本,使巴基斯坦得到超出渠道本身价值的好处(比如巴基斯坦或许不用出什么钱,中国自家掏钱就把铁路给修了)。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也就超越了自身的地缘实力限制,有了全新的拉动模式。
而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巴国贫困落后的状态,大幅降低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同时,中巴铁路的建成,也会大幅拉近两国之间的地缘关系,进而强化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而中国挺巴能力的加强,又可以在相当程度抵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巴国在军事的投入也就可以相应降低。
国家变的有钱了,军事上的投入又小了,这一消一涨,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尖锐矛盾,便会逐渐消解。而反映在政治上,专制军人与民选文官的立场冲突自然也会消融。巴国的政治经济乱局,也就有了彻底终结的可能。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这条事关巴基斯坦前途命运的中巴铁路,技术上究竟可行不可行?
这个别问咱,云石君还真不知道。只能说,希望巴基斯坦好运!
为什么巴基斯坦会搞成这个样子?我们首先从水说起。
水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资源。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发展工农业的基本条件。
当然,巴基斯坦是有水的。发源于喀喇昆仑山脉的印度河,为这片土地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并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年径流达2070亿立方米,虽然和长江这种土豪级大河不能比(年径流量9513亿立方米),但水量其实也不少了——作为比较,孕育出中华文明的黄河,年径流量才区区661亿立方米,仅为印度河的三分之一。
只是,虽然地表水量丰富,但巴基斯坦的气候条件却比较糟糕。巴基斯坦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全境干旱少雨,作为核心本部的印度河流域,年均降水量也不过300毫米,至于俾路支高原和塔尔沙漠等边缘地区,更是只有100来毫米——同样以中国为比较,陕北这种出了名的干旱地区,年均降雨量都在400-600毫米之间。
降雨量的不足,给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口相对稀少,农业的用水量也比较有限,所以即便气候干燥,但仅凭印度河的河水,也足够当地人使用了。
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情况就变的棘手。一方面,工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的用水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农业;另一方面,伴随着文明进步,人口数量急剧增长,而伊斯兰教鼓励生育的传统,更使巴基斯坦的人口直线上升——到现在,这个总面积不过79万平方公里,且其中大半为山地、高原和荒漠的国家,总人口竟达到了2亿之多!
用水需求的变化,使印度河已经无法满足巴基斯坦的需要。而石油矿产资源的匮乏,又决定了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海湾那样,通过出卖资源赚取财富。如此一来,巴基斯坦的发展之路,就先天性的堵死了一半。
而恶劣的周边环境,更加重了巴基斯坦的困境。印度自不必说,这是世代仇敌;而伊朗和阿富汗,也都让巴基斯坦头痛不已——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就俾路支高原的领土划分存在分歧;而阿富汗,塔利班势力在垮台后一直盘踞在巴国境内,对国家统一构成威胁。这种种矛盾,极大的消耗巴基斯坦的国力。
巴基斯坦本就先天不足,再跟恶邻们纠缠不清,国家经济自然长期低迷。而这种经济和安全的双重困境凑到一起,又对巴基斯坦的政治造成巨大冲击。
在建国之初,深受英国影响的巴基斯坦,顺理成章的采用了西式民主政体。政府首脑由民主选举产生,行政上则是由文官政府主导。但随着印巴矛盾持续升级,这种体制显露出巨大的弊端。
印巴战争和长期对峙,对两国的国力都是巨大消耗。但是印度毕竟是个大国,家大业大;而巴基斯坦的承受能力就要差的多了。
为了供应军事消耗,巴基斯坦政府必须从内部搜集大量财富,而由于国家底子有限,要维持军事上的平衡,巴基斯坦的索取力度,必然比印度要高的多,这种过分的搜刮,必然引发民众的不满。
如此一来,文官政府便麻烦了:一方面,他们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所以必须在军事上投入大量资源;而另一方面,文官政府是由民选产生,大肆搜刮必然会引发民怨,最终会使自己被选民抛弃。
这是民主体制的双重困境,而且,在印巴对抗的大背景下基本无解。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出路就只剩下一条——抛弃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人专制。
军人专制的好处很明显:首先,专制政府并非民选产生,不用太顾忌民众的反对,从而保证国家财富最大程度的用于军事;其次,有武力做后台,专制政府能更加有效的压制民众的不满。
于是,在1958年,军人便推翻了民选文官体制,实行军政府统治。
正常情况下,故事到这里就已经完了,专制将成为巴基斯坦的固定政治体制。可接下来的几十年,军人专制和文官民主两大政治势力却你争我夺,交替上台,愣是把个巴基斯坦搅的天翻地覆。
这又是为什么?
这又回到了经济层面。印巴对峙的持续,使军政府必须维持对国民的过度搜刮,这必然导致俄民众对军政府的积怨日益加深。而必须讨好选民的西式民主,以及依附其上的民主政客,越来越得到巴基斯坦民众的欢迎。
军事专制虽然强势,但也是有限度的。当民众的反对达到顶峰时,军政府便再也无法镇压,这时候军人只能下台,民选文官们便卷土重来。
只不过,民主政府虽能维护民众利益,但却对付不了印度。当军事投入减少到使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地步时,民主政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军事政变发生,军人专制东山再起。
一个合格的政府,应该同时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财富。但印巴冲突的存在和巴基斯坦的有限国力,决定了巴基斯坦只能二中选一。正是因为这种无法兼顾,使巴基斯坦陷入文官民主和军事专制的恶性循环。
那么,巴基斯坦的困境,又该如何解决呢?
最直接的方式是印巴和解,这样巴基斯坦就不必再承担沉重的消耗。但这是几乎不可能。因为印巴之间的矛盾是结构性的。印度的体量和地缘位置,决定了它天然具备成为大国(至少是区域大国)的野心;而巴基斯坦则是阻扰印度实现这一梦想的最大区域内势力。不把巴基斯坦制服帖,印度是不可能收手的。
即便印巴一时和解,那也不过是印度权益之计,其目的,是为印度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由于水资源有限,巴基斯坦工业化的潜力不如印度。所以一旦印度将自身地缘实力充分发挥,他与巴基斯坦的实力差距将比今日更加悬殊。而且那时的印度,抵御区外势力干涉的能力也会更强,基于这两方面因素,工业化后的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将远胜于今。
地缘实力的限制,导致巴基斯坦仅凭自身之力,几乎不可能摆脱印度的压制。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巴基斯坦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严重依靠中国支持。
只是,中国虽然远强于印度,但毕竟远在东亚,由于世界屋脊的阻隔,中国虽然能够支持巴基斯坦,但也是有限度的。何况,青藏高原的存在,使中国即便没有巴基斯坦,照样能够压制印度——无非多费些力气罢了。
地缘价值的不同,使巴基斯坦不可能像朝鲜那样,获得中国的全方位庇护。这也就要求,巴基斯坦的国力,至少不能被印度甩的太远——性价比的原因,决定了如果巴基斯坦实在烂泥扶不上墙,中国也不可能为了它,把自家老本都砸进去。
只是,我们已经说了,工业文明条件下,巴基斯坦的潜力不如印度,这样一来,这个国家岂不是注定没有未来?
如果仅以巴基斯坦自身地缘实力而言,这个结论是成立的。但如果从整体地缘格局的角度分析,在当前人类文明水平下,巴国却有超越自身实力限制的机会——而这个契机,正是中国当下火热的一路一带战略。
对中国而言,一路一带战略,事关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开发、以及新疆等边缘地带的稳定。所以,中国必将为此投入血本,而巴基斯坦若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必将受益良多。
而巴基斯坦正好有搭车的资本。
首先是辐射阿拉伯海的地理位置,使巴基斯坦能够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间站。在取得巴基斯坦的基地后,中国在印度洋板块的影响力将大为稳固。
但如果仅就于此,还不足以改变巴基斯坦的面貌。毕竟几个港口的价值是有限的,巴基斯坦也不是什么贸易枢纽,自身也没什么资源值得输入中国。仅靠这点子好处,不足以改变巴国贫弱的现实。
可要是中巴铁路能够建成,那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对中国而言,新疆问题是影响内部稳定的最大隐患。尤其是南疆,是中国最为落后,离心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要根除南疆的分裂主义倾向,必须发展经济、加强现代文明对其之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南疆本就地处偏远,加上青藏高原和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包围,使其地缘环境极端封闭,中国核心区的地缘影响力,很难直接投送到这一地区。即便是对新疆发展至关重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受影响的也主要是北疆。
而如果中巴高铁建成,其对中国的价值将极其重大;它将一路一带关联起来,使新疆成为两大经济线在中国的第一个交汇之处,这种枢纽地位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整体发展,更意味着新疆发展现代经济的条件将得到大幅改善;而且与阿拉伯海的铁路联通,使南疆成为中国西部与印度洋之间最便捷通道。地缘格局的改变,使南疆在现代经济版图中的价值大幅提升。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南疆发展经济,更有利于其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
而对巴基斯坦而言,如果中巴高铁建成,意味着自己也成为一路一带的连接渠道,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国经济的辐射;同时,出于稳定南疆的考虑,中国在这条路线上还会额外投入大量的政治资本,使巴基斯坦得到超出渠道本身价值的好处(比如巴基斯坦或许不用出什么钱,中国自家掏钱就把铁路给修了)。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也就超越了自身的地缘实力限制,有了全新的拉动模式。
而经济的发展,会改变巴国贫困落后的状态,大幅降低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同时,中巴铁路的建成,也会大幅拉近两国之间的地缘关系,进而强化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而中国挺巴能力的加强,又可以在相当程度抵消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压力,巴国在军事的投入也就可以相应降低。
国家变的有钱了,军事上的投入又小了,这一消一涨,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尖锐矛盾,便会逐渐消解。而反映在政治上,专制军人与民选文官的立场冲突自然也会消融。巴国的政治经济乱局,也就有了彻底终结的可能。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这条事关巴基斯坦前途命运的中巴铁路,技术上究竟可行不可行?
这个别问咱,云石君还真不知道。只能说,希望巴基斯坦好运!